? ? ? ?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天平山景區位于蘇州古城西南,太湖之濱,是太湖國家風景名勝區的核心景區,山不高,僅200來米;? 景區不大,占地不足百公頃,但這里的紅楓、奇石、清泉堪稱三絕。楓與岳麓山的一樣,為楓香,但年代久遠得多,為宋代所植,粗大的樹干長滿結節,一望而知是歲月的滄桑,最大的一株得三人才能合抱,一到十一二月份,便有熙熙攘攘的人來觀賞紅了的楓葉。石有卓筆峰、護山奇石、飛來石、五丈石、臥龍石、印石、鸚鵡石、頭陀崖等,這些石頭動輒高丈到數丈,下粗上尖,形如古時大臣奏事的朝板,形成"萬笏朝天"奇觀。泉有白云泉、缽孟泉、一線泉、一硯泉、卓錫泉等,皆從石縫流出,色澤凝白若乳,大旱不竭。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我以為,與自然造化的三絕相比,天平山的歷史文化更可寶貴。唐以降,天平山就已是旅游勝地。白居易親題“白云泉"并賊詩:"天平山上白云泉,云自無心水自閑。何必奔沖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間。"北宋更有名臣范仲淹的曾祖、祖、父親三代歸葬于此,仁宗皇帝賜建白云寺院。明崇禎皇帝游歷后,稱其因山為園,池館亭臺之勝“甲于吳中”。清代就愈加興盛了:康熙來了,乾隆南巡六次,天平山就到訪了四次,題詩賜匾自不在話下,御碑亭、高義坊、接駕亭等建筑應運而生。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
? ? ? ? 據景區導游介紹,天平山現在年接待游客近百萬,但是多集中于賞楓季,多來自周邊地區。這其中的原因,應該是因為管理者還沒有給予人文資源的利用以充分重視。下一步,如果繼續不注重文化挖掘,補上短板,那么,天平山景區游客的季節結構、來源結構是難以得到改善的。
圖片發自簡書App
圖片發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