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沒有媽媽的伊拉克小女孩,在孤兒院的水泥地面上,畫了一個媽媽。她小心翼翼地脫下鞋子,在媽媽的胸口睡著了……
媽媽是孩子的整個兒世界,缺少了媽媽的陪伴,孩子的整個世界都是灰暗的!
身邊有很多孩子,一天天的長大,卻沒有看到身邊的父母!
很幸運可以陪伴孩子成長,在兒子出生的時候,女兒一周七個月,當時月子里,沒辦法,和女兒離開僅僅一個月的時間,在月子期間,總是會拿出數碼相機,播放幻燈片,全部都是女兒的照片。
感覺一個月時間好長,終于把孩子接回來了,床也加寬了,自己一邊一個孩子,那種感覺別人體諒不到,雖然當時自己的體重下降二十斤,不過幸福并擁有著。
其實,每個當媽的都知道,孩子在自己面前,跟在其他任何人面前的表現都是不一樣的。這就是為什么常聽爺爺奶奶甚至爸爸說:“你不在的時候,他可聽話了!”
還記得我們小時候每次放學回家,第一句話總是喊:“媽,飯做好了沒?”,長大后每次往家里打電話如果是爸爸接的也總是會說:“爸,我媽呢?”
成年人如此,何況一個急需人照顧的小孩子呢?對母親來說,孩子只是她生命中的一部分;對于孩子來說,母親卻是他的整個兒世界!
沒有什么愛能大的過母親的陪伴,而感情這種事情從來都不是能讓人越挫越勇的,越是感情得不到滿足的人,越會變得敏感脆弱、斤斤計較!
孩子的思念,沒人理解;孩子的進步,沒有最愛的人來見證;孩子的委屈,沒有爸媽來安撫;孩子的小心事,沒有家人一起來分享……
當同齡的小孩兒依偎在媽媽懷里吃奶時,她已經學會了一個人抓住奶瓶喝奶;當同齡的小孩躺在媽媽懷里撒嬌時,她只能做個聽話懂事的乖乖女。
當別的小孩說,我媽媽怎樣怎樣時,她只能滿臉羨慕卻又滿眼失望地默默傾聽著,在她心里不知多少次地呼喚著親愛的媽媽,在她腦中不知多少次地幻想著依偎在媽媽懷抱中的美好……
然而現實是,她媽媽一年才回來幾次,或者她媽媽白天上著班,下班玩著手機,仿佛世間只有她是個有媽生,沒媽疼的小孩子!
而這一切對孩子來說又很難自我化解,一位三甲醫院心理科醫生曾說,現在罹患自閉癥、多動癥的孩子越來越多,就診的孩子大多在幼年時期和母親有較長時間的分離。
他們大都由爺爺奶奶或者其他親屬帶大,在別人家里總是沒有自己家里放松,自由!更別說隔代親,往往會沒有原則,比如只要孩子聽話,哪怕他一整天都在看電視,玩手機,爺爺奶奶都會滿足!他們無一例外地都忽略了和孩子的互動,交流,而又包辦過多,孩子的心智很難健康發育!
成長的缺憾,是最難以彌補,甚至永遠都無法彌補的!
兒時留給他的這些內心缺憾,等到長大后,他會窮盡一生去尋找。
所以即使母愛的缺失沒有造成孩子品行方面的問題,也會影響到未來的擇偶標準、生活質量等。
有的人性格很不好,無論工作中還是生活上都很難與其他人和諧相處,給別人的感覺是身上帶著刺;有的人心理不健康,很難和伴侶正常相處,要么過分依賴,要么過分苛刻,讓另一半感覺很累,最終無法生活在一起。
有母愛,才有陽光;
有母愛,才有溫暖;
有母愛,才有身心健康!
母親,在孩子心中永遠無可替代!對孩子來說,失去母親的陪伴,就是失去整個兒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