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在想一個問題:為什么總感覺自己離厲害還差點意思?
從小讀書還不錯,畢業之后工作也不錯。但從高考不理想開始,我似乎有點在放棄自己的人生。而不是一路高歌猛進,一路開掛。
高二那一年,外公卒然離世,我在學校住讀,都沒能見到最后一面,聽他老人家最后的教誨,感受他的慈愛。這也讓我本就飽受爭議求學之路更加艱辛,并且失去經濟和精神的雙重呵護。
再后來,嫁人之后跟公婆相處也不太順利。公婆嫌我嬌生慣養不夠經濟適用,一度讓我陷入了自我懷疑。
好在我不甘心,用破釜沉舟的心態來學習如何更好地經營自己的人生,最終我找到了一條適合自己的道路,那就是向古圣先賢學習。
我從小遵循最好的一條處世之道,是曾子的"吾日三省吾身“”。這段時間我就在想一個問題,為什么我一直屬于一個還不錯但不是那么厲害的人呢?我好好想了一下,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
1.堅持自我還是妥協?
2.是否全力以赴
3.是否持續精進
一、 堅持自我邊界還是妥協?
生活中我們總會遇到跟別人有沖突的情況,因為每個人立場不一樣,利益點就會很容易有沖突。
這一點我們每個人在生活中都會遇到,區別就是有的人會堅持自我邊界,有的人會選擇妥協。
有的人以為,堅守邊界就是強勢而堅持認為自己是正確的。
什么是真正地堅守邊界呢?
堅守邊界不是跟別人硬拼硬搶,拿出氣勢打一仗。而是捫心自問,自己的價值觀是什么?是為了眼前利益放棄長遠利益,是為了顧全大局,還是個人私欲。
左宗棠科舉不順利,是曾國藩推薦他出來做官的。左宗棠在官場上有了威望后,為了表明知識分子的個人風骨,經常跟曾國藩對著干。曾國藩心里肯定有不痛快的地方,但是他經常自我審視的作風,顧全大局的心態最終贏得了左宗棠由衷地贊賞。曾國藩死后,左宗棠給曾國藩的挽聯就表明了這一點:
謀國之忠,知人之明,自愧不如元輔;
同心若金,攻錯若石,相期無負平生。
二、 是否有打江山的豪情和守江山的智慧
有的人很強勢,但計較來計較去,都是一些家長里短、雞毛蒜皮的小事兒。就算是贏了,贏面才多大呢?真正目光長遠的人,都懂得對自己下狠手,而對世界溫柔以待。
而很多不愿意對自己下狠手的人,寄希望別人都弱小來強悍自己。看到別人努力就認為自己的不平衡、受傷都是因為別人太卷帶來的。如果都可以不努力,就能輕松證明自己,那生活也太輕松了吧!
很多人想要在現世安穩中極富且貴,才貌雙全,根本就是虛妄。"世間哪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開創“貞觀之治”唐太宗李世民能夠"馬上打天下,下馬治天下",絕對不可能僅僅依靠聰慧就能做到的。他打天下是為了給天下老百姓一個安定的生活。即位稱帝后學習治理天下的智慧,不僅個人修身養性,還能夠任人唯賢,知人善用,真正做到了修齊治平。
貞觀之初,唐太宗下令編撰《群書治要》。為什么這么做?秦始皇統一六國,但是到秦二世就滅亡了。隋朝皇帝楊堅和獨孤伽羅艱難創業,可到了隋二世國家就滅亡了。所以,唐太宗非常重視守成。他編撰《群書治要》這本書就是為了吸取歷史的教訓,明白當家理政的要害。
他非常有度量,聽得進去他人的意見,不斷地修正自己,按圣賢之道去行動,才使得國家安定團結,連犯罪的人都信守諾言。
蘇軾說,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堅韌不拔之志。而堅韌不拔的志向絕對不是小情小愛這么簡單。“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才是歷代讀書人共同的追求和志向。
而要做到這一點,首先是在紅塵中不斷淬煉自己的心性,明白應該在什么樣的事情上用功發力。
三、 是否持續精進
做一件事情并不難,難得是沉下心年復一年打磨手藝,持續保持精進。不會因為他人的否定和冷嘲熱諷而改變自己前進的方向和動力。
楊絳先生說:“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后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
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后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系。”
不要把自己當成一個被別人傷害的受害者,如果別人能夠傷害你,那是因為你的內心有一套被傷害的機制。蘋果樹不會因為風吹雨打,就不結蘋果。相反,經歷風霜雨露,她的根扎得更牢了。
遇到事情就抱怨他人,詆毀他人,只能暴露個人內心的黑暗。而精進的人一定懂得通過別人的提醒來改進自己。
維多利亞.貝克漢姆就是這樣。維多利亞以辣妹的形象出道,跟貝克漢姆在一起時,盡管經常被冷嘲熱諷,她也沒有被困難嚇退過。貝克漢姆名聲很大,長得又帥,總有性感的辣妹想要挑戰維多利亞的地位,她理解,卻沒有因此讓兩個人的關系走入黑胡同。她做商業的時候,也沒有那么順利,可是她把反對、嘲諷的聲音都當成進步的階梯,生意越做越好。一直用心經營自己,讓愛情、婚姻和事業樣樣都好。
寫在最后
《道德經》說,貴以賤為本,高以下為基。封建時代,皇帝的福分往往是最大的,但他們卻用最卑賤的稱號稱呼自己。
地低為海,人低為王。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我們學習精進從來不是為了戰勝別人,而是一次次戰勝自己。戰勝自己的傲慢、懶惰、不可一世,換上謙虛、恭敬,無私奉獻。
人生只有一件事,就是進德修業。修的是自己,愛的是世界。與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