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李零的《喪家狗》如果放在今天出版,可能會是一件很酷的事。
那時候解構孔子,驚世駭俗。
如今沒什么圣賢還保留著完夫,不妨放下身段一起如喪家狗,不失為清醒。
高曉松在詩和遠方走紅之前,已經在《如喪》這本書名洞察到了當今喪文化的盛行:
我年輕時候喜歡說如來,就是如同要來;還沒來,但終歸會來。如喪,就是如同要喪,還未喪,但終歸會喪。
我們能擁有的竟只有自己的人生,對別人毫無影響。
自己和自己對比起來,錯過25歲的揮霍和30歲的蹉跎,大多時候沒有什么境遇起落,說到心情,不喪才怪。
第一次發現一個人喪的表現是,他凌晨3點未睡,次日又醒得很早。
他說他在看《魂斷藍橋》,好看,可惜不嗨。
每晚如此。有些人就是逃避睡覺,三分之二的人生都瀟瀟灑灑,剩下的那三分之一好像總有解不開的地方。
雷蒙德·卡佛說:夜里不睡的人,白天多多少少總有什么逃避掩飾的吧。白晝解不開的結,黑夜慢慢耗。
睡覺就會有《猛鬼街》那樣鋼爪的猛鬼在夢里殺死一個現實生活里的人。
有天晚上我問一個30多歲的女生,什么時候你會感覺到喪?
她開了句玩笑:當你不轉我的文章的時候。
開得起玩笑的人不喪。
她說,當一個人內心世界足夠豐富的時候,不會喪。
一個半夜隨時回你消息的朋友,很有可能在逃避睡覺。
有的人越夜越清醒,因為這座城市風很大雨很涼,總有些人晚回家。
比如《深夜食堂》。最近為了吐槽中國版,很多人回去看原版洗眼睛。
一看就感動得稀里嘩啦的。
第三季第一集,過氣女歌手來吃亡夫生前愛吃的金黃多汁炸肉餅,
吃到一半就淚流滿面。因對亡夫有許諾,拒唱自己的代表作。
恰好遇到一位美食家的妻子得了癌癥,最想聽這位歌手的代表作。
都是深夜食堂里需要被擁抱的人,兩個人又剛好在各自的KTV包房點了這首歌。
美食家唱著唱著就哭了,歌手是看著自己唱著歌的樣子哭了。
很多年過去了,這集電視劇講的是放下。能夠放下的前提是:放過自己。
食物越日常就越溫暖,才足以安慰深夜里逃避睡覺的人們。
《超市夜未眠》講的是一個因失戀而被失眠折磨的年輕人,
連續無盡的失眠究竟是一種什么體驗?感受這部電影的主觀鏡頭就知道了。
藝術學院學生本在被女友蘇芝甩了之后,夜夜無法入睡。
在經歷了兩周的不眠之夜后,本決定到超市去上夜班以打發這額外的8小時。
在超市上夜班,本遇到了形形色色的人,在這里,本發現了自己有能停止時間的能力。
他一次次在上夜班時停止時間,用自己的畫筆去描繪各式女子。
不知不覺間,本發現自己喜歡上了收銀員莎倫,而他也開始不再失眠……
寫到這里我發現,
我在看誰喪,其實就是自己喪。
我在看誰逃避入睡,
其實逃避三分之一人生的人,正是我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