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的暑期檔,有這樣一部不起眼的電影,還未正式上映,就已經誕生了眾多的同人作品。
這可是任何電影都從未有過的待遇。
直到7月26日,在上映首日,這部電影的單日票房就達到了1.37億。
上映一周就狂攬15億!超越《瘋狂動物城》,成功登頂國內動畫電影最高票房記錄!
從微博,到朋友圈,到處都充斥了關于哪吒的咆哮式安利。
眾多大V都高調表示單方面宣布哪吒之魔童降世是目前中國最強3D動畫電影!
沒錯,是他,就是他,我們的魔童小哪吒~
—————《哪吒之魔童降世》
進入2019以來,國內電影市場就呈現出萎靡的景象,眾多電影都宣布了撤檔。
在這樣一個嚴峻的市場情勢下,《哪吒之魔童降世》卻如同從石頭縫里蹦出來一般,橫空出世。
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它不僅沒有撤檔,居然還提檔了。
從8月16日提到了7月26日,這是什么操作?
截止目前為止,《哪吒之魔童降世》豆瓣維持在8.6分,貓眼更是給出了9.5的高分。
雖然鋪天蓋地的夸贊和自來水已經超出了這部電影的水準,但是在了解了關于哪吒幕后的一切,我們不得不感嘆一聲:它值得!
或許有人會覺得,這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前期的宣發,那么哪吒的前期宣傳做的很好嗎?
恰恰相反,哪吒雖然是用心做電影,卻是用腳做的宣發。
回顧今年1月27日,官方微博發布的第一支定檔預告,至今為止也不過才十幾條評論。
在這之前,大多數人壓根都沒聽過這么一部叫哪吒的電影。
這是哪個犄角旮旯里冒出來的電影?
萬萬沒想到,這預告片不僅沒掀起多大的水花,反倒是勸退了不少觀眾。
在預告片中,我們見到了一個完全顛覆傳統印象的哪吒形象:
頂著一臉“煙熏妝”,咧嘴露出賤兮兮的鯊魚牙齒,走路痞里痞氣。
這個有點吊兒郎當的哪吒人設,仔細看來竟帶著一些朋克風格。
丑,實在是太丑了。
理所當然地,哪吒在預告片出來之后,并不被看好。
一陣唏噓之后,剩下的滿是質疑。
但是之前種種對于哪吒的不屑,最終都在點映后,化為一句感嘆:真香~
你要問我他好看么?
這可不是好不好看的問題,而是那種非常不一般的好看!
點映的好評如潮,后續自來水持續發酵,哪吒一上映便奪得了票房與口碑雙收的開門紅。
而這一切,歸根到底,電影本身的質量就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程度。
在很多情況下,一部影視作品是否能火爆,最核心的還是電影的劇情。
如何講好一個故事,是國產動畫電影,甚至是國產電影長久以來的短板。
投資規模再大,演技再牛逼,特效再恢宏,如果故事狗血,劇情無趣,也只是爛片一部。
而哪吒這部電影,光是劇本就不停地死磕,修改了66個版本,花了整整兩年的時間來打磨。
01
對傳統故事的顛覆性改編
與近期國外《獅子王》中規中矩的翻拍不同,《哪吒之魔童降世》對劇情的改編可謂是顛覆性的。
哪吒不再是童年印象中的那個“少年英雄”,而是一個“生而為魔”,卻在各種矛盾沖突中打破偏見的反叛精神的代表。
2003年《哪吒傳奇》
2019年《哪吒之魔童降世》
這種改編十分大膽,帶有一定的風險性,稍有不慎便會被人詬病,然而當電影呈現在人們面前時,卻帶給了觀眾耳目一新的體驗。
看完居然會覺得這樣痞痞的小哪吒有些可愛!
哪吒的父親李靖,一改往日的嚴肅,在這部電影中,竟然也擁有了更溫情的一面。
而這段父子情也感動了許多觀眾,多次爬上微博熱搜。
短短的一句:“他是我兒”,更讓無數觀眾瞬間淚目!
哪吒的母親,在傳統作品中一直都沒有太過具體的刻畫,只有一個不太清晰的“慈母”輪廓。
而這部電影,賦予了殷夫人更加個性化的性格設計,成為了一位能帶兵出征,大大咧咧的女戰士。
一出場便啃著雞腿,一口一個老娘,更是讓人物自帶反差萌。
原本應該是反派的龍太子敖丙,在這里也不再是絕對意義上的惡人,清秀的面容引得電影院一陣驚嘆聲。
吶,沒錯,這么好看的一定是男孩子————
對太乙真人的改編則是更加顛覆,一改往日的仙風道骨,取而代之的是一個騎著一只小飛豬,吐著一口四川話的小胖子。
原本賊眉鼠臉的申公豹,在這里,則被加持了口吃的屬性,一句話斷斷續續講不完整,鬧出許多笑話。
青年作家張嘉佳對此這樣評價:“這是近幾年來看過最好看的影片”。
《大魚海棠》導演梁旋更是表示:“顛覆性的改編完全超出期待,配得上觀眾的每一句好評”。
02
節奏張弛有度
縱觀整部電影,有笑點,有淚點,有燃點。
所謂的電影節奏好,主要意指:電影能很好的帶動觀眾的情緒,幾乎沒有冗余的臺詞,沒有多余的劇情,每一段內容,對主旨和劇情都有著它的意義。
說的通俗點,就是:
作為導演,我讓你哭你就哭,讓你笑你就得笑。
就好比打你一巴掌,再給你塞一顆糖。
各種欲罷不能,感覺那叫一個酸爽~
眾所周知,電影塑造淚點比塑造笑點的難度要高太多了。
單獨一段感人的劇情,很難讓觀眾落淚。
只有在前期就一點點地通過合理的節奏,慢慢地埋下伏筆,循序漸進,才能在最終一個關鍵點一瞬間讓大家被感染到落淚。
電影中,哪吒的這一句“都不許哭哦”,不僅讓父母嚎啕大哭,更是讓觀眾情緒瞬間到達頂峰,濕透了紙巾。
而剛剛在這一秒熱淚盈眶,電影又能讓觀眾在下一分鐘笑出聲來。
再加上激烈的打斗,高燃的畫面,恢宏的配樂,觀眾的情緒幾輪流轉下來,只剩下一個字:“爽!”
原本看了預告嫌棄哪吒的那些觀眾們,在電影后紛紛眼冒紅心,連忙搜出幾張哪吒的圖片,一口一個吒兒,叫的不亦樂乎。
比如,朋友圈經常會看到這樣的動態:“我竟然越看越喜歡這個痞痞小屁孩了!”
萬年不變的真香定律的背后,不得不感嘆,導演對觀眾情緒的調動能力可謂是優秀至極。
比較有意思的是,《哪吒之魔童降世》的彩蛋相當有個性。
在第一個彩蛋結束后,觀眾紛紛起身準備離場,大屏幕上赫然出現幾個大字:
『給我站住,后面還有彩蛋!』
等待了一段時間的字幕,終于出現第二個彩蛋。
接著又出現一行大字:『我看你們哪個敢走,后面還有彩蛋!』
這么淘氣的官方,看起來竟然讓人覺得有些可愛。
于是,網絡上有人開玩笑:
“哪吒的彩蛋恐怕是有史以來觀看率最高的了。”
“官方為了讓人看彩蛋真是用盡辦法啊!”
其實,很多人并不明白,官方的目的從來都不是為了留住觀眾看彩蛋,而是希望通過彩蛋,來讓人們注意到幕后的制作人員名單。
用這種有些調皮的方式,來致敬每個參與動畫制作的人員。
導演餃子曾這樣說:“這不是一個人的作品,是行業共同努力的成果。面對成功的商業案例,也曾一度考慮過要放棄,還是堅持下來專心做作品。很感謝有前人殺出一條血路,也感謝有同路人一起前行。”
同為CG行業中的一員,我對餃子導演的這番話可謂是感同身受。
電影落幕許久,遲遲不肯離去。
因為等待的不僅僅是一個名字。
“想賺錢,就不要做動畫。在中國做動畫,不是情懷就是傻。”
相比國外成熟的動漫工業體系而言,國漫行業一直以來都是短板。
在國外,對于動漫作品而言,前期的票房只是蠅頭小利,更重要的價值誕生于后期動漫ip在整個產業鏈上的價值。
很多經典動畫形象的塑造,影響力不下于某些大牌明星。
從手辦銷售,形象版權的出讓,最終到一系列衍生產品的推出。
誰能想到,迪士尼最大的經濟來源不是它的動畫票房,而是它的迪士尼樂園,以及各種形象周邊,對比下來,票房賺的利益也就塞塞牙縫而已。
多么悲哀,我國從來沒有過一條成熟的動漫產業鏈。
看不到回報,投資做國漫,無異于在刀尖上行走。
戰戰兢兢,如履薄冰。
這都不算傻,那什么才叫傻呢?
在國外,成人動畫是極為尋常的存在,從小清新的愛情動畫,到熱血澎湃的競技動畫,針對不同的受眾,動畫的分類也早已多種多樣。
而國內,在大多數人心中,動畫似乎天生就是給孩子看的:
“這么大了還看動畫片,太幼稚了!”
但是就在這樣殘酷的環境之下,依然有人義無反顧地踏上了國漫的道路!
偏偏有人,就是要在刀尖上跳一次舞。
一個兩個,還前赴后繼了。
譬如十幾年前,青青樹動漫制作的《魁拔》系列電影,在不成熟的動漫體系下,接連慘敗,卻又戲劇性地在上線各大視頻網站后,獲得了一致的好評。
追光動畫接連制作了《小門神》、《阿唐奇遇記》和《貓與桃花源》,接連虧損,卻屢敗屢戰,直到《白蛇緣起》才力挽狂瀾。
接連三敗,票房虧損,更別提什么完整的產業鏈了。
直到最后一次,《白蛇緣起》預告放出的時候,業內就有人士開始感傷:倘若這一次還是虧損,那么追光動畫,也就要不復存在了。
那種感傷,帶著一種西楚霸王烏江自刎前的悲壯,四面楚歌,再踏前一步,恐怕再不能翻身。
是的,這就是國產動漫所面臨的嚴峻形式。
在這個全民想著賺快錢的時代,沒有幾個人愿意去賭一把,沒有人愿意將資金投進來。
而哪吒的導演餃子,卻堅定地從醫學專業轉行,在那個國漫最不被看好的年代,憑借著一腔熱愛,踏入了CG行業。
相比于那些出生在山頂的人,我們更知道山路崎嶇難行。
幾年前《大圣歸來》88分鐘的時長,《哪吒之魔童降世》全片卻達到了110分鐘。
整部電影最初有5000多個鏡頭,再反復打磨和修改之后,最終影片剩下2000多個鏡頭,其中1318個鏡頭都包含了特效的制作。
在全國20多個制作團隊,一共1600多人的共同努力下,歷經三年,最終完成。
其中,除了高燃的打斗畫面外,山河社稷圖里的世界也是觀影的一大亮點。
美輪美奐的畫中之景,每一幀都可以看到經費在燃燒呀!
哪吒都再次用實力刷新了國產動畫技術的巔峰。
匠心打磨,必出精品。
全體中國動畫人的逆風前行,創造的不僅僅是一個打破偏見的哪吒形象,更是打破了觀眾對國漫行業的偏見!
導演餃子,何許人也?
早在十年前,就有一部名為《打,打個大西瓜》的動畫短片風靡網絡,豆瓣8.7分,各種國內外獎項拿到手軟。
而這部電影,從前期的劇本、分鏡頭,到后期的建模、綁定,動畫,燈光渲染,特效等等,竟然所有制作,都是醫學專業畢業的餃子,自學maya軟件,閉關三年,獨立完成的!
提及這部短片,餃子感嘆道:“也算是給了我一點信心,靠自學,靠摸索,靠死磕精神,還是能磕出東西來的。”
這位鬼才導演的“死磕”精神,實在讓人驚嘆!
在《哪吒之魔童降世》中,僅僅是哪吒一個角色就設計了100多種形象。
然而讓人一臉問號的是,導演居然還是決定用了那版最丑的哪吒?
餃子說:“如果大家看完這個故事能喜歡上這個丑丑的哪吒形象,這一方面正好契合我們的主題‘打破成見扭轉命運’,如果也扭轉了對形象的看法,那么在現實中又是一次打破成見的過程,我覺得是對主題的升華。”
事實證明,這個哪吒的形象與性格十分匹配,電影放映之后,果真收服了大多數觀眾的心。
哪吒的動作設計,pose形態都高度吻合人物性格————
微博連續幾天全在熱搜榜單,各大平臺全都充滿了對于哪吒的咆哮式安利:
“哪吒太好看了!都給我去看!”
誰又能想到,當初由于資金限制,影片請不到一流的特效團隊,參與制作的,是來自中國各地60多家小公司,一群默默無聞的動畫人。
稍微了解CG行業的人都知道,為了趕檔期通宵加班是常有的事。
更有意思的是,哪吒那頗有特色的“煙熏妝”,靈感來源竟然是團隊加班熬夜的黑眼圈。
大家取長補短,相互磨合,不斷死磕技術難題,才誕生了如今屏幕上的“哪吒”。
導演沒有學過表演,但為了能讓最后的效果更符合預期,居然親自上陣表演,還有模有樣————
這次有同行參加了哪吒的制作,在電影上映之前,無人在意。
直到電影上映后,千言萬語,最終只化為一聲感嘆:“不枉這段時間以來的熬夜加班。”
是的,大家憋著一股氣,想要證明國產動畫,也想讓動畫人更有自豪感。
在電影中,平均每個鏡頭都要打磨幾十遍才能通過,其中光是一個幾十秒打斗鏡頭,就用了兩個月時間來完成。
很多公司在接了哪吒的制作項目后,員工壓力陡然增大,離職率也顯著升高。
CFX特效組長對此也吐槽:“我們這個片子里有很多打斗鏡頭,很多都一秒鐘不到,但是在一秒鐘不到的鏡頭里,可能會挑兩三幀出來,導演說這不好看你要調一下。”
更有意思的,是那位給申公豹制作變臉的特效師。
這位特效師當初因反復修改無果,壓力極大,選擇辭職。公司便把爛尾的特效推了回去,導演不得不新找了其它公司。
巧的是,那位特效師跳槽去的新公司,也正是餃子新尋得的公司。
新公司的老板還是點名了他:“聽說你做這個鏡頭已經很有心得了,那就交給你吧!”
最終,磨了兩個月,還是給他磨出來了。
這一切正應了餃子的那段話:“天天磨,所以說好東西是沒有捷徑的。這是所有人努力的結果,不枉付出。”
如今,在這個爛片橫行的時代,很多電影的劇本都是草草了事,制作過程也是匆匆忙忙,大家都紛紛急著撈錢。
然而觀眾不比以往,大家的眼光越來越苛刻,早已不買爛片的帳了。
而《哪吒之魔童降世》,用兩年劇本,三年制作來死磕,并懷著超強的自信進行大規模點映。
因為用心,所以自信。
封神榜的宇宙世界即將開啟,這不僅僅是國漫新的巔峰,更是國漫全新的開始。
如今,哪吒上映12天,已經突破了25億大關,儼然已經成為暑期票房榜單第一名!
中國動畫的市場也遠遠不止步于兒童,成人的市場更加廣闊。
當初在童年看大風車與動畫城的那些人,如今已經長大了。
童年溜走了,或許是隨著竹蜻蜓的翅膀,遺落在了布滿灰塵的角落。
也或許是伴著彈珠掉落地板的聲響,敲在了昨夜的一場夢里。
這些人,是你們,我們,他們。
而他們中的他們,站了出來。
他們接下了中國動畫的接力棒,完成了一場讓人驚嘆的彎道超車。
扛過了痛,便是痛快。哪吒的成功,從來就不是偶然。
排版:淇然
責任編輯:淡淡翠
實習編輯:老泥巴
校對:不飛
文章作者簡介:魚鹿,三維動畫師一枚,閑來無事,捉筆胡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