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弋一
蘇東坡小時候,問自己的老師:“老師,請問天下英杰有哪些?”
老師回答他:“你要記住4個人,范仲淹,韓琦,富弼,歐陽修。”
多年之后,蘇東坡在范仲淹的墓碑前哭道:“先生我終于知道您的為人。”
蘇東坡一生最大的遺憾,就是沒有見過范仲淹。
01
范仲淹是唐宋群星璀璨的百年星河中,唯一一個做到“為萬世開太平”的人,他戍守邊關時,在羌族進犯時,仍選擇啟用羌族首領,維護了邊關數(shù)十年安危。
他離開人間時,羌族首領數(shù)百人夾道送別,“哭其如父”“齋三日而去”,有如此行為,可見范仲淹在邊境作出的貢獻。
在蘇州時,范仲淹需要置辦一處宅院,風水先生看著他原本要選擇的宅院說:“天下誰能得到此處寶地,必定世代出公卿。”
范仲淹說:“既然如此,那必定得造福天下蒼生。”
于是他稟奏圣上,要求在這個地方開辦學堂,此后千年,直至今日,這里走出了一代又一代莘莘學子,如今,這里有個響亮的名字:“蘇州中學”。
我們讀史,我們明智,我們知道生從何來,也要知道死從何去。
留在書籍邊角中,一團黑色的名字,背后是令人高山仰止的榜樣的力量。
02
起初為人三十載,犯過許多錯誤,也走了許多彎路,在今后的歲月中,凡能生于天地之間,就要做個善良正直,品行端正的人。
過去的,3年泥濘贖清業(yè)力。
未來的,十年努力厚德載物。
仕途上的成就或許是很多人的追求,但更重要的,是在和平年代留下好作品,在亂世護佑一方安寧。
最近看了一本書,上面這樣解釋文字,3500年前,古埃及誕生象形文字,500年后兩河流域有了楔形文字,及至商朝,有了甲骨文。
文字保存了綿延千年的文明與輝煌,但文字卻是一個易產(chǎn)生誤解的貧媒體。
如果要了解一個人,不必因為文字或者任何社交媒體來了解,了解一個人需要全面接觸,不論是遙遠的網(wǎng)絡還是近在咫尺的文字,都無法真正將一個人帶到你的身邊,也無法摘掉世俗的標簽與偏見。
03
成就一個人的,是高于固有階級的“逃逸速度”,當一個人做到“超于常人的努力”時,一切都將為你預備。
星光浩瀚,漫漫十年,從19歲站在選秀大賽上到如今,整整十年,終于能離夢想再近一點,那便背水一戰(zhàn)吧,管它什么神仙魔鬼。
突然理解了這些路為什么要走,因為不論是3年前還是10年前,身上擁有的那些東西,都不足以承載將要靠近的那股能量,得到了也最終會被消費,會失去。
顛沛流離的生活與動蕩不安的一切,配得上要抵達的地方,但依然是起點不是終點。
人一次次回到開始的地方,生命是一場輪回,無數(shù)個瞬間和經(jīng)歷都會重演,但你會越來越有機會,在一次次的重演中,做得更好一點。
回首千年以前,張載在寫下《橫渠四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魯迅評千百年間,只有范仲淹做到如此。
人能守正,堅持初心,一直走在讓內(nèi)心感到安穩(wěn)的道路上,最后的結果一定不會太差。
04
念念不忘,必有回響,是的,未來不論行至何處,不論想抵達哪里,只管但行好事,莫問前程。
做人做事,當效仿范公,心懷蒼生,也要銘記稻盛和夫先生說的“六項精進”,其中之二為“付出超越任何人的努力”“不要有感性的煩惱”。
我將思我,我不為我,我與我周璇,我是我。
你將思你,你不為你,你與你周璇,你是你。
你我立于天地之間,天地之大,鯤可成鵬,鵬可成鯤。
果然,世事洞明皆學問,人情練達即文章。
從19歲走來,身處你幻想的未來里,你頑固的神情從未褪去,堅持走下去,讓步的也不要嘆息,失去的也別可惜,不要改變內(nèi)心深處堅守的東西。
也送給你的19歲,祝福你有夢可做,勇敢奔跑,不問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