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童節##親子關系#
去年的兒童節還記憶猶新,上班路上車子追尾;
去年的電腦這個時候也慢得像烏龜,同事幫忙清理了一下就這么用了一年。
今年的兒童節有什么不同呢?一言難盡。
比較特殊,今年的兒童節是周六,幾乎所有學校的慶典都放在了周五。
米立期待了很久的節日終于到來了,今年學校的主題是把節日還給孩子,作為家長,特別贊同這樣的觀點,因為前不久全校學生每個人都參加了學校的大型演出,現在再搞一臺演出,不僅孩子累,也失去了兒童節的意義,就像護士節很多地方會把平時就特別忙碌的護士小姐姐們拉去排練演出,最后快樂的不知道是誰。
記得小時候的兒童節,老師發幾塊餅干幾個糖果就高興得不得了,在學校舍不得吃,回家要和父母分享,當然父母是不吃的,我們自己慢慢享受節日的快樂。
那時候的快樂很容易,但要讓現在的孩子感到真實的快樂卻很難。
學校特許這一天孩子們穿上自己喜歡的民族服裝、禮服或特色服裝,他們很高興,但米立不愿意穿已經穿過的幾件漢服了,直到我提出穿我買的那身做工很好的漢服,她同意了。但找來找去沒找到,當時買回來我隨手一放,找遍宿舍衣櫥也沒找到,我以為被我當垃圾扔了,米立開始責怪開始抱怨開始羅嗦,那語氣那語句像極了平時我對她的做錯事后的語氣和語言。把我說煩了,我說,你煩不煩?我自己買的我愿意扔怎么了?你現在這么說,衣服就能回來嗎?這語音語調像極了平時米立被我說煩了的語音語調。
想到這里,突然開始反思自己的說話方式,有時明明知道有些話不該說,說了也沒用,也還是忍不住要說,傷害了彼此,真的不值得,以后抱怨的話還是要少說。
衣服最后還是找到了,本來第二天有早讀我們是不回家的,但為了找衣服還是回家了,第二天我5點半就起床,比平時早了15分鐘,因為要幫米立穿漢服,梳頭發,化簡單的妝。一個早上急急匆匆,趕路,上課,繁忙的工作。
校園里到處是孩子們快樂的身影,米立他們參加了游園會,各種民族傳統的小游戲,投壺、頂碗、套圈、混水摸魚……
和好朋友去舞蹈班上了三個小時的課,回到家收到一大堆的禮物,現金、微信紅包、玩具還有新衣服。新衣服是條裙子,沒想到米立似乎并不喜歡,我讓她試一試,她就拉下臉來,很不開心,看我要拍照,說,不就要拍照嗎?就這樣拍一下就好了。
她的態度讓我非常生氣,這次我嚴厲批評了她,為了讓她快樂地過兒童節,爸爸媽媽還有很多人都很努力,可是她卻不懂珍惜,不懂感恩。米立開始不接受我的批評,覺得自己沒有錯,但我沒有退讓。在我看來,一個人,要看得到別人的付出,并懂得感恩。我不睬她,讓她一個人在樓下反思。
過我后來也想,這里有一個小細節是我忽略的,我只注意了她的態度,沒有注意她態度的原因,那就是她的審美,在她的眼光中,她認為不好看的衣服我讓她一定要穿上,她有權表示不愿意,只是她沒有直接說。
有人說過,美盲比文盲更可怕。確實,孩子的審美能力不應該被忽視。今天去妹妹琴齋,巧遇禎彩堂主人,講述了一件讓人哭笑不得的事,工人來安裝電表過熱反應器,對他說讓他裝在隱蔽一點的地方,這樣就不破壞店里的整體美感,結果根本說不通。與美盲對話,好比對牛彈琴,不,牛與琴還是和諧的。
因為我的粗心,使孩子承受了不必要的委屈。
好在米爸配合我給孩子看了一個小貓照顧母貓的故事,讓米立這個內心柔軟的孩子認識到了自己的錯,一場兒童節的風波就此平息。
沒有矛盾的我和米立,就什么都可以一起玩了。去古鎮逛古裝店,去吃旋轉小火鍋,去買冰糖葫蘆,吃一串再買好一串放冰箱明天吃,還有米立一直遺憾錯過了三年級成長儀式中的帳篷露營,我特意買了一個很容易安裝的帳篷,放在陽臺上,布置好燈光和環境,準備好一箱子零食,兒童節的晚上,米立一個人在陽臺上露營。
陽臺上沒有很多的植物,只有幾棵小番茄,但我希望孩子會想象自己住在森林里,小番茄樹在她的夢里長成一棵連著浩瀚宇宙的大樹,夢里有她喜歡的皮卡丘。
去吧,皮卡丘,卻尋找想要的自由。
一言難盡的兒童節,記下來,成長路上總是充滿驚喜,也伴隨著委屈。
我也明白了,父母與子女的關系,也要像整理電腦系統,時常清理,才會更順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