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周,出差、參加集團考試、參與項目上會,讓我頓悟頗多,道理雖小,卻實在有用,在此總結如下。
一、在組織中一定要找到自己的定位,或者說競爭優勢。
公司老同事給我講了一件事,他剛剛參加工作的時候,自己的技術能力不強,做項目的水平一般,一直在思考怎么才能讓領導記住自己,怎么讓別人知道自己,不被忽略。因為集團每年都有年會文藝演出,所以他積極主動報名,發揮自己的特長,唱歌、編舞、組織部門節目,成了每年的部門的文藝骨干,整個集團認識了他,此后每年的年會演出,部門領導第一個想到他,他在整個集團打出了自己的品牌。之后,又因為比較能喝酒讓集團領導再次記住了,陪著領導做業務,迅速積累經驗和人脈。
是的,不要僅僅拘泥于崗位要求,要打出自己的品牌和競爭力。比如我此次出差集團總部三個月,對于部門而言我的競爭能力就是和總部的人脈關系、了解總部項目偏好和流程,有利于以后的項目推進。這是在部門中,我的競爭優勢,短期內無可替代。
此前,每一次有挑戰的項目任務,我的思考出發點都是從此次項目當中我能學到什么,能提高自己哪些能力,補充哪些知識。但是要增加一個思考維度,我應該在這個項目當中,打造自己哪些獨特的、別人不可替代的競爭力。不可替代到公司愿意為你付出更高的成本——加薪,不可替代到別人不得不給你更多的機會。
二、從小事中總結人的特點
大家常常說在職場當中的累,并不僅僅是工作具體有多繁重,更多的是和人相處心累,如果哪天心情不愉快,大部分原因是關系處理不當。客戶、同事、領導、下屬,形形色色的人,從陌生到認識,從了解到信任,從沒有關系到可以互幫互助,需要我們付出很多。在真誠、尊重、理解之外,還需要察言觀色,積極溝通,主動交流,從小事當中總結人的特點。
比如這次出差當中,我發現一位以前認為內斂的人,私下里其實非常幽默開朗、喜歡控場,那么你和他相處時就應該多傾聽。一位我以為比較能喝酒的女同事,從細節中卻看出她其實不喜歡甚至不勝酒力,那么就不要勉強。而這次接觸的幾位客戶,從他們的相處細節中發現彼此的關系,誰是誰的領導,誰在哪個領域比較有話語權,誰的性格更平易,結合對方的特點,思考對方的態度和反應傳遞給我們什么信號。
我們在看一本精彩的電影和小說時,總會暗自揣測人物的性格,從性格特點推測一個事情的發生會導致他會做出什么行為。這可以平移放大到工作當中來,從小事當中總結人的特點和性格,迅速了解一個人,才能更好的打造協作關系。
三、永遠不要抱怨,積極樂觀看待工作
最近自己一個人被派往陌生城市出差三個月,上班壓抑,下班孤單,陌生的環境、不適應的飲食都讓我不住的和親朋抱怨,不管別人怎么想,自己先心疼起自己來。
可其實呢,換個角度想。正如上文所說,工作上給了一個自己培養獨特競爭力的機會,讓自己和總部的人迅速熟悉起來,了解項目偏好和業務流程。而生活當中,雖然孤單,但其實也給了自己一個可以獨立生活、體驗單身的機會,讓自己更珍惜親朋好友的陪伴。同時,給了我免費旅行的機會,讓我有機會深入了解一個城市的文化,讓我有機會領略獨特的自然和人文風光。
這里無論工作和生活,大家都講方言。剛開始來痛苦不堪,聽不懂當地話嚴重影響工作,內心抱怨當地可真是文化自信,連工作正式場合都不講普通話,可見其包容性多弱。到換個角度想,其實它包容性再如何我也不能改變,而這種環境反而給了我學習語言的機會,處處都是聽力練習機會,后來漸漸的能聽懂了百分之十,百分之五十,百分之八十。從語言角度,我想這幾個月給了我一個非常寶貴的怎么融入相對陌生文化的機會,這是難得的體驗。
樂觀對待生活和工作中的大大小小的事情,換個角度想問題,所有的難事都是成長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