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
深圳,雨天,夏日中難得的涼快天氣。女兒很是開心,終于不用憋在房間里了。早上出門的時候,她非得換掉早上起床時穿的衣服,重新找一件自己喜歡的。其實從一歲多開始,很多時候她都要自己選擇衣服,哪怕有時候給自己穿的很奇怪,短褲外穿像超人。
中午吃完飯我們去逛超市,買水果她也要自己選。推著小車認認真真的邊看邊挑,結賬的時候還把我推到一邊對我說:“媽媽,你來當小孩,我去結賬”。然后就自己走到柜臺邊,有模有樣的把購物車里面的東西一樣一樣拿到柜臺上,然后對我說:“媽媽,手機給我來付錢”,從我手中拿走手機,一本正經的按著,留下一臉傻愣的我。。。
看著眼前三歲的女兒,不禁讓我陷入了沉思。
其實孩子從兩歲開始似乎就已經進入了選擇敏感期,有了自己的喜好。去超市知道選擇買自己喜歡的零食,挑選自己喜歡的玩具,有了自己喜歡的衣服和顏色,如果父母拒絕或者替換掉孩子原本的選擇,她們會說不,甚至大哭大鬧來抗議。而作為父母的我們,很多時候對于孩子的選擇,我們要么視而不見,要么干脆強勢的替換掉,并且從未感覺有何不妥,因為我們打心眼兒里認為,她們不過一孩子而已,知道什么,所以早習以為常。然而從小尊重孩子的選擇對孩子的一生都非常重要。
? 一、尊重孩子的選擇,孩子能夠更獨立
之前聽過這樣一個例子:一個女孩子按照父母的意愿學習鋼琴,結果為了不再練琴,竟然把自己手指弄傷,看著多么的心酸,這是無聲的抵抗。其實這已經是當今社會的一種常態,身邊經常會聽到這樣的抱怨:“我孩子都讀高中了,啥都不會,學習成績還不好,給報了各種課外班,興趣班,也沒有任何起色。”父母也有種恨鐵不成鋼的感覺,什么都給孩子想好規劃好,斬掉一路荊棘,但孩子始終走不好自己的路。對孩子而言,失去自己選擇的余地,很多只是為了迎合家長,被動接受而已,談何高效?
孩子再小,也是獨立的個體,有著獨立的思想和判斷,父母一定要學會尊重孩子的選擇,這也是可以讓孩子更加自信且學會獨立生活的前提。事事包辦,始終不能替代孩子成長,只是在某種意義上剝奪了孩子自由選擇的權利。
二、尊重孩子的選擇,孩子去追尋自己的夢想
記得小時候,跟著父母出門,看到賣冰棍的,雖然心里千萬個想,但是父母問要不要時,也會懂事兒的說:“不渴,不吃”;哪怕肚子餓的咕咕叫,看著香噴噴的包子流口水,也會選擇不要;出去趕集買衣服,哪怕再喜歡,一看價格也會說不喜歡。因為知道家里窮,即使想吃或喜歡仍回答不要。包括面對上大學時,告訴父母不想上了,也只是為了不想父母有經濟負擔而已。
其實這可能是我們很多人的縮影,也是這一代人的無奈,就算讓我們選擇,也是也知道哪個選項是大人想要的。過于懂事,壓制自己的需求,始終只是為了他人考慮,而失去了自我,打心眼兒里是不快樂的,并且做事畏首畏尾,還容易焦慮。
尊重孩子的自我選擇,孩子才能夠去追尋自己真正喜歡和想要的,并為之奮斗,才能在成長的道路上快樂奔跑。
三、尊重孩子的自我選擇,讓孩子在試錯中變得更加豁達和堅強
放手讓孩子自己選擇,可能會磕磕絆絆走很多彎路。但那有什么關系,即使選錯幾次,人生也不會因此毀掉,一次一次只會讓她們變得更加的明智和堅強。
讓孩子學會為自己的選擇承擔后果,學會在風雨中成長,才能變得更加堅強,面對人生的各種選擇,才能游刃有余,而不是永遠躲在父母的羽翼下。
走過的路,每一步都算數。成功的經歷和失敗的過往,一起成就了我們今天的自己。而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我們的知識和閱歷,給孩子們正確的引導和鼓勵,但要把選擇權留給孩子自己。
哪怕他們再小,也要給他們選擇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