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深夜,春雷陣陣,像是某位健壯的人力車夫 拉了空車在顛簸的路上奔跑,咕嚕咕嚕——或是,轟隆轟隆——
? 今年的春天來得特別晚,也許是今年沒有立春的緣故 。不得不感嘆古人的智慧,早將一年里要做的事摸清規律一一確定了日子,于是便有了節氣。再過四天方是驚蟄,春雷卻已經滾滾而來了。
? “未過驚蟄先打雷,四十九天云不開。”古人早已用諺語總結了規律,近一個月來連綿的陰雨也有力地驗證了這句諺語。當然,事實上,我用“近一個月”來量化這“連綿的陰雨”實在是太過客氣了。
? 悶雷過早地破開甜美的夢鄉,讓人在這深夜里心里覺得沉悶。躺在床上翻來覆去,卻又覺得,這不正是驚蟄的表現嗎?心意萌動,萬物復蘇。且春暖花開的日子不是不來,只是來得慢些,那又何妨?
? 又記起從前的春天,也是驚蟄,也是春雷,卻比今晚的更熱烈,更有生機。那是氣勢如虹的雷,光是一個就要震徹大地,要是一陣,就要讓你捂起耳朵怕得縮回被窩里。閃電也似一把銀鞭,熱情地鞭打著大地,看似兇殘,實則被鞭打過的一切因此才更有了生氣。
? 伴著雷聲,春雨也就來了。一開始是沙沙作響,再是滴滴答答,接著是淅淅瀝瀝。桃花李花在春雨里滋養花苞,枝頭的嫩芽也在風雨里默默生長。她們在風雨里恣意地吸取營養,只為在陽光明媚的日子,用盡儲藏許久的能量悄悄地開放。花要開花,不是為了給人看,是為了完成她自己作為一朵花的使命。
? 從前的春天,氣候溫暖,燕子呢喃,黃鸝鳴囀,山林里的布谷叫得歡快,山坡上鋪滿厚厚的枯黃的松針,傍山的溪水清澈,農家兒女在田野間耕種,黃發垂髫在山林里打柴、提著籃子撿香香的蘑菇。婦女們成群結隊去茶園采茶,三言兩語、嘻嘻哈哈……那時的春天,整個天地間都是活的。光是聞那泥土的芳香,就知道是春的氣息。這也許是農民的天性。而我,其實骨子里,也早已滲透了這方土地的汁液。我與土地早已有了生命的聯系。或者說,每個人與家鄉都有一種生命的聯系,這種聯系也許是記憶里的一種味道或是氣息,不管身在何處,只要一想到家鄉,就會感覺到這些味道和氣息,它們在你的記憶深處終身伴隨你。這就是土地的神秘之處。
? 夜更深了,春雷又響,還夾雜著沙沙的雨聲,一邊想一邊寫,終于覺得,有了驚蟄也是好的,有了驚蟄才有春天。這綿綿的陰雨背后說不定孕育了一個比從前更美的春天。相信,生命也是如此。晚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