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斷舍離”是日本雜物管理咨詢師山下英子倡導的一個時尚新詞,意思是:
1、 斷絕不需要的東西
2、 舍棄多余的廢物
3、 脫離對物品的迷戀
楊眾籌說:“好的眾籌項目是養出來的。” 養的過程實際上是一個不斷更新、不斷修正、不斷完善、不斷迭代的過程,其中也有“斷舍離”的概念。
首先是斷。
在中國式眾籌首席架構師培訓中,楊眾籌講到:“一個好的眾籌項目不是看你籌了多少股東,而是看你拒絕了多少股東。”對于價值觀不同、沒有共同遠景、以及只愿出錢不想出力的人,是不適合拉進來做股東的,跟這些人一定要“斷”!
其次是舍。
一個好的眾籌想法,絕不僅僅出自發起人的好點子,更重要的是發起人在眾籌過程中和目標股東不斷地溝通,是一個互通有無、取長補短、去粗取精、互惠互利的過程,其中很多僅代表個人、不被眾人所接受的想法自然要“舍”!
第三是離。
中國式眾籌與傳統融資有一個本質的不同:傳統融資是靠信息不對稱讓你投資,中國式眾籌是靠信息對稱讓你參與眾籌。眾籌項目為什么要養?就是在消化風險,在讓信息對稱。如果在養的過程中發現這個項目有致命的硬傷,而且又找不到更好的解決辦法,應該馬上終止這個項目。不好就放棄,不遷就、更不迷戀。其實,任何一個中國式眾籌項目都有可能中途隨時“離”!
正如山下英子所說:“當你持有的物品越少,越容易做出選擇。選擇越多,越難抉擇。”在你做“斷舍離”的時候,最重要的東西會越來越清晰地浮現出來,你也會變得珍惜現在擁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