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好說話》的讀書筆記
作? 者:馬薇薇、黃執中、周玄毅
關于作者:
馬薇薇、黃執中、周玄毅,著名綜藝節目《奇葩說》的成員。
關于本書:
說話的能力就是一門功夫,這本書把說話分成5大模塊,分別是溝通、說服、演講、辯論、談判,共同共建起了一個全息話術。一個會說話的人,一定在任何場景都能把這5種能力融會貫通地使用。
核心內容:
《好好說話1》
一、說話的核心原理
不善于說話的原因不是嘴巴出了問題,而是思考出了問題。語言就是思考的全部,一個人的語言邊界就是他思考的邊界。
二、說話不得體的兩個原因
一方面是說話不過腦子,是一個下意識的行為。農業社會中說話的技巧對大多數人來說不是剛需,在現代社會說話能力就是一個人的核心競爭力所在。
另一個方面是拎不清境況,搞不清自己說話的目的和情景。
很多人把工作時候的話術帶到家里,和家人溝通起來也都一本正經的很嚴肅,這就讓溝通這件事變得很困難。
我們說任何話的時候都必然身處一個權力關系中,你需要影響誰,誰就握有這場語言游戲里得終極權力。在開始一段對話的時候,先快速搞清楚這種權力關系,才能使用最合適的話術。
[案例]
喬布斯的新品發布會,喬布斯精心設計演講的目的是讓媒體關注,所以媒體就擁有權力。
[案例]
銷售員在說服一個顧客時,最后決定掏不掏錢的是顧客,所以權利就在顧客的手中。
......溝通的時候權力在流動,因為溝通偏重的是理解;
......說服的時候權力在對方的手中,因為說服偏重的是改變,讓對方接受我們的思想;、
......談判時候的權力在雙方,因為談判偏重的是協調;
......演講是權力的形成,就是形成話語權的過程;
......辯論的時候權力在他方,觀眾才有權力決定勝負。
三、各種場景下有哪些說話技巧
很多人在溝通的時候容易得罪人,分為顯性的和隱性兩種,隱性的言外之意很傷人。
[案例]
想表達一下關心,但是在別人中起來卻像是在指手畫腳。“你這人怎么這樣呀”“你房間怎么這么亂啊”“你走路怎么不看路呀”。
[案例]
想表達安慰,別人聽起來卻像漠不關心。“沒事,我是過來人,這都是小事”“生活就是這樣,誰還沒犯過錯”
[案例]
有的人想說話前先表達禮貌,別人聽起來卻像是暗藏心機。“在嗎”“你現在有空嗎”對方一旦明確表示有空,就意味著很難拒絕你的要求。
怎么說話不得罪人呢?核心的訣竅就是把焦點放在“人”身上。
[案例]
表示關心時,把“你這人怎么這樣啊”換成“你這樣,讓我很難做”;想要安慰別人的時候,把“沒事,這都是小事”換成“這件事,對你來說也夠難的,我能想象得到”;想要找別人幫忙,直接把你的需求說清楚,把是否幫忙的權力交給對方。
四、 在溝通中如何才能做到有趣
有趣和性格沒有什么關系,有趣也不等于講笑話。
首先是保持好奇。
[案例]
只對自己世界感興趣的“話題終結者”。
其次是身段柔軟,開得起玩笑。
還要善于借力,多轉述別人有意思的事情;
還需要注意在說話的語氣上要避免先笑;
最后,說話的時候要避免誤傷,自嘲的時候要注重場合。
[案例]
一個收入不錯的中層嘲說:“哎,這個月還完房貸就要吃土了”。有比你年老的人在場,就不要拿年齡開玩笑,有比你笨的人在場,就別拿智商開玩笑。
總結:這一集中我們講了說話是一種權力關系這個概念,來幫我們分清楚說話的具體場景,我們還重點說了在溝通中如何說話不得罪人,如何成為一個有趣的人,如何說話才能有幽默感。
啟示:
這本書的真正價值不在于具體的技巧,而在于讓我們重新審視說話這件事。以前說話都是下意識的行為,當真正把說話當做一項重要的事情來對待的時候,你會突然發現自己不會說話了,過一段時間之后你就會發現自己的說話水平有了明顯的提高,因為你有了更多的選擇。
《好好說話2》
一、說服別人
說服別人的時候權力在別人的手中,意識到權力關系,是說服的第一步。我們要做的是爭取到權力。說服的過程就是比較迂回,都是找一個切入點。好讓對方從中找出一個去做的理由。
[案例]
用問題來引導對方從“為什么我不能”轉變為“為什么我想要”。把“為什么你找不到對象”換成“你有沒有想過找對象”。
這套提問的方法不止可以用來勸導別人。也可以用來自我激勵。
[案例]
如果總是想自己為什么會有拖延癥,就一定會想出一大堆理由來安慰自己,而要問題“為什么這件事我不想拖”。
說服人還要站在對方的角度想問題,找到對方的訴求和痛苦。
[案例]
西游記里三打白骨精,唐三藏屢次冤枉孫悟空。從表面上看唐三藏是不相信孫悟空的專業水平,真正的原因是他們想問題的方向不同。孫悟空的職責就是打妖怪、保護師傅,可是唐三藏是十世修行的金蟬子,萬一他錯殺一個人,他的修行就泡湯了,他的第一訴求是想要普度眾生。孫悟空要站在唐三藏的角度說,“師傅,我知道你是怕我萬一看走眼亂殺無辜,但是你想想,萬一我們放走一個吃人的妖精,那周邊的百姓可以遭殃了,到時候在佛祖面前要怎么交代呀”。這樣一說,師傅就算不消氣,也至少不會念緊箍咒了。
二、談判
談判是一種權力在雙方的關系,就是在雙方都持有退出權力的條件下達成共識。
[案例]
砍價的“掀桌策略”想獲得成功,需要三步準備工作。首先表達意愿,增加雙方的預期還有和你聊的時間是關鍵;第二步,說出你沒有最終的拍板權,身后還有一個人決定是否最終成交;第三步,等條件成熟了果斷掀桌。
成功的掀桌策略只是能讓我們在砍價的時候獲得一定的優勢,但是并不意味著只要掀了桌就一定能成交,只有摸清對方的底線,在掀桌后開出合理的價格,在談判中保持清晰的思路,才能正確地使用好掀趕緊策略。
三、演講
演講是一個形成的過程,一場好的演講能讓演講者建立一種權威感。
在演講的時候,緊張是要越過的第一道關卡。只要你自己表現得不緊張,沒人會去關注你的緊張。在我們的工作中出了差錯,用這種坦蕩的態度面對錯誤也是最好的方式。
[案例]
何炅在一個頒獎典禮上,主辦方本來設計了一個高大上的觸屏電腦,讓嘉賓通過電腦來讀獲獎名單,電腦突然死機了,嘉賓在臺上一臉茫然,何炅一句話就帶過去了,“其實除了最炫的高科技設備,我們也同時準備了最原始的手段”,然后通過原來拆信封的方式順利完成了整個頒獎典禮。
演講練習應該是不管通不通都繼續往下說,遇到經常犯的錯誤停下來反復練習。
演講還要分清口語表達和書面表達的區別,口語清晰表達的三個方法:
第一個,關鍵信息要多重復。
第二個,難懂的地方要留白;
第三點,復雜的概念要進行操作性的表述。
[案例]
我們給別人指路,如果說:“過這個路口,先往東,再往南,再轉西,多數人會聽不明白,如果我們說:“前面第一個路品左轉,然后兩個路口右轉就到了”這樣聽起來就明白很多。”
四、辯論
辯論是一種權力在第三方的說話場景,權力在觀眾的手中,辯論其實就是一個風度的展示場。
[案例]
特朗普和希拉里的辯論每次的發言時間兩三分鐘,說的都是像醫療改革、國家安全這樣的世紀難題,所以表面上看他們的觀點都很明確,但是其實都是避重就輕在回答,其實比的不是內容而是風度。
怎么展現出風度呢?唯一的辦法就是了解和尊重你的對方。
[案例]
馬英九先生準備辯論,他們的幕僚團隊要求他讀一本他對手的傳記,這個舉動就是要讓馬英力從心里知道,他的對手是和他一樣值得尊敬的,這樣在臺上就不會上經意間表現出蔑視。
雖然溝通、說服、演講、談判、辯論的特點不同。但說話樣式是相同的,是可以轉化的。高水平的演講一定要和觀眾有交流,這就是過渡到了溝通。在溝通過程中難免會加一些自己的觀點,又溝通過程對難免會加一些自己的觀點,又過渡到了說服。同時,說服的時候其實也是在談判,判斷的時候也是在辯論,辯論的時候實質就是一段演講。
啟示:說話的技巧都是次要的,這本書帶給我們最大的價值就是重新認識說話這件事,我們從小就以聽話的方式被教育,卻以說話的方式被考核,我們所學的東西都是以表達為指向的,所以表達能力是一個人必須具備的基礎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