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朋友圈就是個世界大畫廊。民族的異國的,風景的建筑的。各門各派都蜂擁而出。或許是有所觸動吧,關于烏鎮的回憶,就細細碎碎地,一直在腦海浮現。烏鎮的照片不在身邊,一切只是印象,一種感覺。
細雨中的烏鎮西柵景區是靜謐的。我幾乎無法回憶起有任何的吵雜聲。許是雨天人少吧,兩旁的商鋪是那么安靜,三兩游客耐心地等著自己選擇的美食,欣賞著由生到熟到能細細品嘗的制作過程。 在細長的石板路上與游人禮讓而過,傘與傘之間也從容。
在景區內,每個角落都是風景。每每走過一條長街,回過頭來耐心等著游人走遠,構圖中,也能看得癡了過去。
那是一種前世的印記,我在橋上想著。綠水倒映著兩岸的景象,那分明是另一個去處么!不然為何如此逼真,教人想縱身躍下,去探個究竟。
每一座橋都不一樣,連通著不一樣的去處。每一個轉角都是不一樣的驚喜,每一處卻又都是一樣的熟悉。站在橋上看船來船去,看水面泛起的漣漪把倒影蕩漾開來,又慢慢復原,想像自己身臨其境的畫面。到底沒人愿意等在橋上幫我記錄下那一船一人一池碧波蕩漾的夢幻。想不起當時坐的是什么樣的船,那一定是我不喜歡的。微雨中幾個人躲在船艙里搖晃著從這頭到那頭,什么感覺都沒有了!
夜晚溫度降了許多, 雨中烏鎮的夜有點瑟瑟的消沉。我艱難地把身體挪出民族飾品小商店,費力地把眼光從一條條水墨圍巾上移開,走上一座小橋。橋的兩邊,燈光倒影迷離成一體,偶爾有船緩緩從你腳下搖出,慢慢地沒入夜色。你的心隨船走,分不清人在橋上,還是水中。
橋上有一位攝影師,站在他的三角架旁一動不動,渾然不覺已淋濕了全身。我肩上掛著傘,手里舉著相機,努力想保持姿勢不動,卻還是一次又一次失敗,沮喪地翻看虛化的相片。攝影師發現了我,湊過身來檢查我的相片,嘴里半帶敷衍地說還不錯。(回來我才理解了他的善意的敷衍,一大堆夜景照片我只找到一張能入眼的!還得后期處理一下!)
后來我常常遺憾,那樣的夜晚,沒有在《似水年華》里安靜地喝一杯酒。獨醉也是美的。
思念著烏鎮,烏鎮卻為何總不入夢來!我希望夢中的我,撐一把花油傘,挽一個發髻,著一襲民族風。倚在橋欄上,看如畫的風景,醉了過去,成為別人的風景畫。那必定是面帶微笑的,溫暖婉約的江南畫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