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曾在《空心人》中說過:
所有的人起初都只是空心人,所謂自我,只是一個模糊的影子,全靠書籍、繪畫、音樂里他人的生命體驗喚出方向,并用自己的經歷去填充,漸漸成為實心人。而在這個由假及真的過程里,最具決定性力量的,是時間。
不論你現在的處境如何,你的夢想在何方。
我們都要相信時間和自己的力量,只要我們在奔跑,就一定能夠到達遠方。
沒有哪一份工作是不辛苦的,沒有哪一個幸福是不含淚的。
我們只有走過別人沒走過的路,吃過別人沒吃過的苦,見過別人沒見過的人,才能成長為比別人更優秀的自己。
成功從來不會從天而降,他只會在你慢慢向前奔跑的途中,如約而至。
上班時,除了正常工作外,便是抱怨,組團抱怨。
特別是我們這些年輕人。
也總會見到一些默默工作的年長同事,覺得他們怎么能在這份工作上干這么多年還毫無怨言呢?其實不然。
一次外出,碰到兩位老同事。
其中一個去買彩票。
回來說:“中了彩票,請你們吃飯,記著點,我說的。”
另一個同事:“中個三五百,還跟我們說,中個三五百萬,人都找不到了吧。”
“那是,中個三五百萬,我就不去上班了,早夠了。”
“傻啊,有錢了才更要去上班啊,天天上,就是不看他們的臉色,不按時到崗,也不參會。想扣錢扣啊,老子有錢,哈哈。”
可見,正如劉若英所說,沒有一份工作是不委屈的。
沒有一種工作是不想辭職的。
其實我們都知道,艾利斯的情緒ABC理論:
真正引起我們憤怒、怨恨、厭惡的,其實不是事實本身,而是我們對待事實的態度和看法。
使得我們痛苦不堪、陷入苦海的不是事件,而是我們對事件的解讀。
而人本能反應的第一解讀往往是把自己當作受害者,受害者模式一啟動,那立刻就自己挖坑往里跳。
一有負面情緒的時候,成千上萬的細胞就死掉了。我們鉆牛角尖,情緒更爛,更不能把控自己,造成惡性循環。
所以,還是那句話,對待工作,要么忍,要么滾。
如果不能忍,那就繼續走下去,而且要付出比以前百倍的努力,繼續走下去。
那么你的一切,終會使你從空心人變成實心人。中間必然有孤獨,但是孤獨,才會讓自己獲得真正意義上的成長,也會使我們的人生增加區別于其他的人的色彩。
夢想注定是孤獨的旅行,路上少不了質疑和嘲笑。但縱使遍體鱗傷,也要活得漂亮。
這是任何人都不能阻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