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出去辦事,遇到的辦事員黑著一張臉,你會怎么做?會不會馬上拉下臉來,也不給他好臉色看,還是笑臉相迎,客氣有禮。
我不知道你們會怎么選,但如果是我,肯定會用第一種,還會抱怨別人不禮貌,服務態度差。
《不抱怨的世界》這本書里,作者講了這樣一個故事:一天,作者和他的朋友去一家餐館吃飯,他們坐了十幾分鐘服務員也沒有過來給他們點餐,他們把服務員叫來以后,服務員的態度也不好。他的朋友就給自己布置了一個挑戰任務:把服務生逗笑。接下來,每次到他們這桌,他的朋友都熱情地沖他微笑,感謝他,還不時地贊揚他。很快服務生就笑容滿面,非常友好。
這個小故事給我觸動很大,其實在平時的工作生活中,我們看到熱情友好的人,心情也會跟著變好,遇到脾氣暴躁的人,也會怒目相向,有時候即使不針鋒相對,也會在心里抱怨,生悶氣。
我們的情緒隨著別人的態度變化,卻沒想到自己也可以成為掌握主動權的那個人。抱怨除了讓我們發泄自己的不滿,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會讓問題惡化,如果我們想得到好的對待,不如自己先做那個善意之人。
所以我提醒自己以后做事前先問自己:我想得到什么樣的對待?我要解決什么問題?怎樣才能解決這個問題。
清楚自己的目的,知道自己該做什么,而不是被情緒帶著跑。
如果和別人的關系相處得不好,要思考原因,想辦法去改善。不要一味地向別人抱怨,或者在心里譴責那個人,這只會加深我們對別人的固有印象,讓我們的關系越來越糟糕。
讓我感觸最深的一點,就是平時和兒子相處時,如果我態度不好,大聲呵斥他,他也會變得憤怒,我們的沖突就會升級;如果我態度溫和的提醒他,他反而更聽得進去,也會更配合。
改變別人的最好方法就是改變自己的行為方式,去做主動引導、疏通的那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