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你,過得還好嗎?
忙碌的日子,有沒有讓你遺忘自己曾經也是一個孩子呢?
浮躁的生活,有沒有讓你懷念孩童世界的純真呢?
伊朗電影《小鞋子》,又名《天堂的孩子》。是一部早期的伊朗兒童電影,導演是被譽為伊朗天才導演的馬基·馬吉迪。
電影以一雙小鞋子為線索,展開劇情。主人公阿里和莎拉,是一對兄妹。哥哥阿里無意間丟失了妹妹莎拉唯一的一雙小鞋子。影片圍繞妹妹的鞋子不見了,兄妹倆試圖尋回新鞋,渴望得到新鞋,緩緩推進電影情節。
影片中,導演不遺余力,反復呈現給我們的畫面是阿里在一條巷口里,焦急地等妹妹歸來和自己換鞋子,而后飛奔一般跑到學校的情景。無論晴天雨天,阿里和莎拉擁有的都只是這一雙破舊的小鞋子。
小阿里,瘦小,黝黑。跑起來,仿佛帶著熱和光。那純凈的眼眸,奔跑的姿態,宛若年幼時的我們在向前奔跑。
無憂無慮的童年,我們也曾幻想自己是超人,魔仙,奧特曼。帶著超人和公主夢的我們,覺得自己就能撐起一片天。
忙亂的生活常常讓我們忘了來時的路,忘卻自己年幼時的模樣。凡塵俗世的紛擾,總讓我們無暇顧及身邊的美好。阿里那清澈的雙眸仿佛在向我們訴說,縱使生活一團亂麻,仍舊去熱愛吧,保持向前奔跑的姿態,去創造,去發現。
阿里和妹妹雖然只能共同擁有一雙破6舊的鞋子,可是他們一起洗鞋子,吹泡泡時的那份快樂,無可替代。童年的我們也曾一樣歡快過,現在我們渴望這樣快樂,卻不能。
阿里和妹妹的煩惱是想要一雙新鞋而不能。那我們呢?我們想要的是什么?童年時的我們,只要有好玩的,好吃的,就能快樂。可現在,我們什么都有了,卻不快樂。阿里和妹妹那天真無邪的笑,多么讓人懷念我們年幼時的美好和小幸福啊!
盡管出生在貧窮的家庭,但是阿里和妹妹莎拉從不缺乏愛和溫暖。爸爸對媽媽的愛,媽媽對爸爸的尊重,使得兩個孩子從小就耳濡目染感受到家的溫暖氣息。
影片中兩個孩子不停奔跑地姿態,不僅充滿著童趣,也感動著我們生生不息的去克服困難,努力前行。
結合整部電影而言,給我最大的感受是清新、質樸還有真誠。雖然阿里一家人生活窘迫,但無論是他的爸爸,媽媽,還是妹妹,阿里自己,他們一家人所體現出的人性之美,如春雨般,滋潤著我們的心田。阿里和莎拉對父母順從的心,夫妻間的彼此尊重,爸爸媽媽待人接物的真誠友好,無不讓人感慨人性的真善美。即使生活窘迫,他們從沒想過從他人那里索取一分一毫。
影片中有這樣一個情節,爸爸幫寺廟將糖搗碎,病重的母親叫莎拉給父親倒一杯糖水。
莎拉拿了一杯水遞給爸爸。
爸爸問:“為什么不加糖?”
妹妹問:“爸爸那里不是有糖么,干嘛拿家里的?”
父親生氣地回答道:“它們是清真寺的,只是暫由我們保管。”
或許年幼的莎拉并沒聽懂爸爸話語里的意思,但是當時,爸爸說了什么,她愿意全都照做。年幼時的我們,其實和莎拉是一樣的,爸媽說什么,我們便會做什么。可如今呢?父母的話似乎變成了嘮叨,究竟是他們老糊涂了,還是我們變傻了,大概連我們自己都辨不清了吧。只是后來,我們會常常感慨,當初,還是應該聽爸媽的啊。
妹妹鞋子丟了,阿里害怕讓爸爸知道,所以選擇隱瞞。他不是害怕爸爸責備,而是擔心爸爸根本沒有錢給妹妹買鞋子。恰逢學校要選人去縣里參加跑步比賽。看到比賽獎品上有一雙球鞋,阿里選擇再次欺騙老師,對老師承諾一定在跑步比賽中拿第一名。可他內心所想的,是拿第三名,因為只有第三名的獎品是一雙球鞋。
阿里撒謊的模樣,有沒有讓你覺得可笑呢?你笑的并非阿里,而是自己。年幼的你,也曾以為自己是勇闖天下的小飛俠。可到后來,幾經曲折的你發現,有些事,你根本做不到。就如同阿里,他自認為能在比賽中十拿九穩的獲得第三名,為妹妹拿到新鞋子。可是,他發現自己根本無法掌控比賽的進程。
所以,最后,他得了第一名,沒有拿到一雙新鞋子,他落淚了。那是愧疚的淚花,因為他做不到答應過妹妹的。這淚,便是成長的傷痛吧。
曾經,這晶瑩的淚花,我們也掉落無數。現在,我們依舊長大成人。長大,真是件不可思議的事情。
可一部好的作品,不是應該帶給人希望嗎?影片就這樣結束了嗎?聰明的導演,在阿里爸爸采購物品的自行車上,以輕描淡寫的手法,讓觀眾匆匆一瞥,看到了兩雙新鞋子。
觀眾一顆冰冷的心,又被這不經意的鏡頭給融化了,溫暖了。
是啊,多少次,我們捅的螞蜂窩,不是在父母的庇護下,才毫發無傷,得以周全呢?多么幼稚而可笑的年幼,卻如此溫暖而甜美。
夕陽西下,以第一名的好成績比賽歸來的阿里失落的站在墻角,輕輕地走到妹妹旁邊,一言不發。脫下腳上的小鞋子,滿腳的泡,卻沒有哭泣。勇敢堅韌的小阿里,有沒有喚醒那個內心沉睡的你呢?
影片最后,阿里滿是水泡的腳放進了水池中,一群活潑的小魚兒游過來,那波光粼粼的池面,一縷微光照進來,全片在一片寂靜中結束。靜默不語,是最好的詮釋,他能讓我們安靜地思考,關于生命,未來,還有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