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傾聽:不只是聽見
研究顯示:大學生的溝通形態中,平均有14%的事件花在書寫上,16%的事件花在說話上,17%的事件花在書寫上,16%的事件花在說話上,17%的事件花在閱讀上,而有大部分——多達53%的事件,花在傾聽上。
7.1傾聽的意義
聽與傾聽 ? 心不在焉的傾聽 心無旁騖的傾聽
7.2傾聽過程的元素聽到
聽到、 專注 、了解、回應、記憶
7.3傾聽的挑戰
無效傾聽的類型 (虛偽的傾聽、自戀的傾聽、選擇性的傾聽、隔絕性的傾聽、防衛性的傾聽、埋伏性的傾聽、魯鈍性的傾聽)
為什么無法有效地傾聽(超負荷的信息、心不在焉、飛快的思想、努力、外在的噪音、錯誤的假定、缺乏明顯的益處、缺乏訓練)
面對有效傾聽的挑戰(少說話、擺脫注意力分散、不要過早評斷、尋找關鍵意思)
7.4傾聽反應的類型
傾聽五元素:聽到、專注、了解、反應和記憶。
借力使力、問話、釋義(改變說話的措辭、從你所接受到的對方信息中抓住具體的例子、反映說話者的潛在寓言)、支持、分析、忠告、評判、選擇最佳的傾聽反應(性別、情境、對象、你的個人風格)
在溝通中,傾聽比任何環節都重要。學會耐下性子傾聽,學會有效果傾聽,是學會溝通的第一步。
與好些自認為口才好,滔滔不絕打斷他人說話的人相比,我更親耐于靜靜傾聽他人交談適當做出回應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