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從小就是一個做事很慢的人。
吃飯很慢。一家人在一起吃飯,往往是我最后一個留在桌上。干活很慢,跟父母去鋤地,他們都鋤完一壟了,我還半壟都不到。跟小伙伴結伴去洗衣服,人家早早回去了,我才洗到一半。
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去河里洗菜,洗到一半,父親就氣沖沖的跑到河邊朝我吼:“炒鍋都涼了,火都死了,全家都在等你的菜,你還要洗到什么時候!”我顧不上再洗,把洗好跟沒洗的菜一齊往籃子里放,就匆匆往家趕。
回到家,父親怒火未消,咬牙切齒:“按你這個速度,跟人家搶大糞,你都搶不到熱的。”
因為做事太慢,我沒少挨過父母的罵??刹还芨改冈趺锤嬲]和斥責,我還是那個樣子。其實,不是我不想快,我也嘗試快過,只是快不起來。比如吃飯,你讓我狼吞虎咽,三口并做兩口得往嘴里塞,我就覺得很沒勁,寧可餓著肚子也不想吃。比如洗衣服,你讓我像人家馬馬虎虎的搗鼓幾下就行,我心里會毛粗糙的難受,那些洗好的衣服穿起來也總覺得很不自在。
我做事慢,反應也慢。
去買東西,花了38,給了人家100,我在要在心里口算一篇又一篇才確定找回的零錢對不對。 在群里聊天時,人家早已聊到天南海北,我還停留在上一個話題。飯局上的一個笑話,我可能回到家才領會其中的笑料。
我思想的開竅也很慢,就拿我跟姐姐來說吧。
小學5年級時,當我還對男女愛戀一竅不通時,我姐姐已經有了她第一個男朋友;初二時,當我對男女之事還一知半解時,我姐姐已經有了她第二個男朋友。
高三,當我心無旁騖,眼里只有高考和成績時,我姐姐已經結婚了。
大學畢業,當我剛對男女之事有所了解,我姐姐已經生了第二個孩子。
現在,當我大概知道男女之情就那么回事時,我姐姐已經準備開始了她的第二段婚姻。
有一次一位多年的同學甚至很好奇的問我,這么多年了你都一個人,難道就沒有想過要找個伴嗎?我說,想呀,只是都不喜歡。既然不喜歡,又何必因為世俗的眼光,或者為了談而談呢。
以前我總比別人慢一步,好像是生性使然,現在我依然比別人慢一步,更多是因為遵從自己的內心。
1、慢是因為不想跟別人比
我們身邊的大多數都陷入了比較的陷阱,談戀愛時,跟別人比男朋友;工作時,跟別人比薪資福利;結婚后,跟別人比房子的大小和車子的型號,好像生活所有的熱情都是來自把別人比下去的優越感。
我很想知道,在別人眼里,有著算得上成功人生的他們,開心嗎?快樂嗎?他們內心真正想要的是什么,他們清楚嗎?
在別人眼中,或許我看起來很失敗甚至有些悲哀和可伶,但是我每天都是知足的、平和的,快樂的,我過的每一天都是我想要的。不枉費生命的每一分每一秒,活得極致燦爛和舒心,人生還有什么比這個更幸福的呢!
2、早不一定就是最好
張愛玲曾說,出名要趁早。這句話誤導了多少人,以為人生里的輝煌一旦來晚了就是遺憾,就是失敗。
其實,有些事不是早就最好,也不是晚就不好。重要的是,在你獲得它的時候,有相應匹配經營它的能力,和懂得珍視它的心。常看到很多人,由于運氣或者其他方面的原因,年紀輕輕就功名滿身。接著,不久之后就傳出他酗酒吸毒賭博揮霍家產的新聞。
每當這時,我總有感到惋惜,并且暗自思量,如果他晚一點成名,在經受了冷眼、經歷了苦痛和身心的重重折磨,才獲得今天的這一切,他是否會更懂得珍惜或者說更懂得節制自己的欲望,有顆容易知足的心。
雖然答案不一定是肯定的,但生活中普遍是這樣:在饑荒里走過的人,更會懂得珍惜糧食;在戰亂里呆過的人,更珍惜和平的時光;曾在生死邊緣徘徊的人,更愿意好好的活著。只有失去過,我們才會更懂得珍惜。
3、慢,很多時候是為了積蓄能量。
據說在中國最東邊,有一種竹子,叫“毛竹”,4年的時間里,僅僅長了3cm,但從第五年開始,它以每天30cm的速度瘋狂的生長著,僅僅用了六周的時間就長到了15米?;蛟S看起來6周間發生了不可思議的變化,但之前4年間,毛竹將根在土壤里延伸了數百米。
前面4年,毛竹一直在積蓄著能量。
說說我自己,畢業5年我做過3份工作,到第三份工作的第二年,得于很多東西的積累,外加一點點的運氣,半年的時間里我就掙到了以往的工作需要2、3年才能掙到的錢。從那次中我明白,早不一定最好,慢也不一定就差。只要不停在積蓄能量,總有爆發的一天。
回到開頭,我想說的是,不管快也好慢也罷,找到屬于自己的節奏就是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