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閱讀《把時間當做朋友》第二章——現實。
【Step1】選摘
& 期望速成,從微觀層面看,有兩個主要原因:第一個原因是人希望自己的欲望馬上得到滿足的天性。第二個原因,也是浮躁的根源,就是很多人不懂“有些階段就是無法跨越”這個道理。
& 一方面是自己的欲望無限,一方面是要完成的事情太多,一方面是自我滿意度的不斷下降——這就是人們總是不由自主地期望俗稱的根源。
& 出路肯定存在,但這出路只有一個起點——接受現實。告訴自己,我有不足,我需要時間,我沒辦法一蹴而就。
& 速成不可能,那該怎么辦?答案只有一個字:換。用“我有”的東西去換取“我要”的。
& 每個人的起點不同,有些人的地板是另一些人的天花板。但起點就是起點,盡管不同,可每個人都要從起點出發。從某種角度看,在起點上就是在起點上,都相當于從零開始。最初每個人都一無所有,而后通過各種手段,或努力、或投機、或勤奮、或取巧,換取能夠擁有的東西——無論手段如何。
& 生活的本質就是這樣,你想要什么,它偏不給你什么。擺脫這個死循環的方法只有一個——給我什么我就用好什么,積累到一定程度再去換能換的東西。在死循環和惡性循環的怪圈中,出者存,困者亡。
& 完美并不存在。他們不現實,是因為他們不懂。生活本身就不完美。誰的生活不是磕磕絆絆?誰在死去的時候沒有一絲遺憾?現實如此,只能接受。
& 沒有人能夠做到完美。我們只多能做到接近完美,或者更接近完美。所以,完美不管做什么事情,都需要時刻忍耐各種各樣的不完美,否則事情根本無法完成。最終完成的事情,結果也常常是不完美的,缺憾必然存在。
& 為了進步,我們必須忍受一定的未知。當有問題解決不了時,可以先把它記下來,然后繼續前行。不一定當什么時候、在什么地方、因什么由頭,他們之中的一部分就突然有了明確的解決方案。到有了答案的那一刻,你不再是當初無能為力的你,你已經重生。因為你一直在前行,一直在積累,一直在成長。
& 很多人(應該是絕大多數人)的工作態度本質上是“騎驢找馬”。盡管天分很重要,但一個人的能力主要靠積累獲得。從一個人開始從事一個職業的那一瞬間起,只要足夠認真、努力,他的能力就會不停地積累。
心懷“夢想”的時間越長,它的沉沒成本就越高。每一個時刻的現狀都是過去某一或者某些時刻的結果,而每個時刻的現狀都是未來某一或者某些時刻的原因。沒有人能夠逃脫現實的束縛。
& 與時間做朋友的方法很簡單: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怎樣判斷所做的事情是否正確?核心只有一個:看它是否現實。
& 盡管現實總是難于接受,堅強的你卻應該坦然。面對“速成絕無可能”、“只有付出才有收獲”、“完美用不存在”、“未知永遠存在”、“現狀無法馬上擺脫”等既清楚又簡單的種種現實,你必須要接受——不僅要接受,還要牢記;不僅要牢記,還要堅信,不容半點動搖。
& 百分百的接受現實也許痛苦,但要醒悟——沒有其他的辦法。正如鳳凰磐涅,只有浴火才能重生一樣。時間是現實的人的朋友,是不現實的人的敵人。時間不是故意要這樣做,只不過事實就是如此。
【Step2】思考
“期望速成從微觀層面看,有一個原因是人希望自己的欲望馬上得到滿足的天性”??吹竭@句話的時候想起了某天在咖啡館書架上隨手取下的一本書——《孩子,先別著急吃棉花糖》。雖然是一本親子書,但還是沖著題目和“棉花糖實驗”用一杯咖啡的時間翻開讀了一半。讀完之后我才明白,原來棉花糖是世界上大大小小的誘惑,如果你能忍耐,不被它所迷惑,你就能成一個意志堅定的人!
棉花糖理論適用于生活的每一個角落。突然間發覺原來自己以前吃了那么多的“棉花糖”啊!頃刻間領悟到,吃掉棉花糖就等于吃掉未來! 棉花糖理論告訴我們,不要只看重眼前的利益,更要著眼于未來!生活中太多人急著吃了他們的棉花糖,但你忘記了當你的未來只看重現在時,就會不計后果的吃掉你未來的棉花糖。
每一個時刻的現狀都是過去某一或者某些時刻的結果,而每個時刻的現狀都是未來某一或者某些時刻的原因。沒有人能夠逃脫現實的束縛。時間是往前走的,鐘不可能倒著轉,人們說,背上行囊,就是過客;放下包袱,就找到了故鄉。其實每個人都明白,人生沒有絕對的安穩,既然我們都是過客,就該攜一顆從容淡泊的心,走過山重水復的流年,笑看風塵起落的人間。
完美并不存在,生活本身就不完美。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之八九。生活當中的一些挫折和不順,我們不必哀聲嘆氣,也不必耿耿于懷,這是每個人的一生當中必須經歷的一個過程。人生的道路上每一個里程碑,學會接受殘缺,是人生的成熟。人生是一種承受,需要學會支撐。支撐事業,支撐家庭,甚至支撐起整個社會,有支撐就一定會有承受,支撐起多少重量,就要承受多大壓力。從某種意義上說,生活本身就是一種承受。
剛和朋友談到她的初二學生在英語考試中完全不認識Trump,她準備了幾段演講詞要給學生講的時候,我默默的給正在讀初二妹妹打了一個電話,問她考試時這道題是如何處理的,然后就妹妹給出的答案和朋友談論孩子的教育問題。我說感覺市郊普通中學的孩子和市中心重點學校的孩子接觸的事物有很大的差別,她說是的,她不相信“人生而平等”這句話,然后我拍下下面這段正在看的文字發給她,她說對,這才是中心。
“每個人的起點不同,有些人的地板是另一些人的天花板。但起點就是起點,盡管不同,可每個人都要從起點出發。從某種角度看,在起點上就是在起點上,都相當于從零開始。最初每個人都一無所有,而后通過各種手段,或努力、或投機、或勤奮、或取巧,換取能夠擁有的東西——無論手段如何。”
很多人(應該是絕大多數人)的工作態度本質上是“騎驢找馬”。他所謂的“夢想”讓他在當前這份職業上心不在焉、無甚積累,在當前的職業中逐漸落后那些認真做事的人,還找借口說“反正我的夢想不是這個”,做不好現在更做不好未來。自己近來也因為工作的事情一直受影響,看了這個忽然就明白了,要不就不做,要做就做好,不應該抱著騎驢找馬的心態,哪個都做不好。
【Step3】行動
用正確的方法做正確的事情。做任何一件事情之前,先去判斷它是否現實。接受現實,面對現實,然后看自己有什么,再對比自己想要什么,“延遲滿足”和“及時行樂”并不矛盾。我們每個人都該保持一顆平和的心,淡然地面對這一切。歲月,是心中的一條河,時而靜默,時而澎湃如歌。成熟的,其實不是歲月,而是經歷。我們,雖然不能擁有整個世界,但是可以擁有自己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