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母親節那天,空氣中彌漫康乃馨的花香,朋友圈里刷屏愛心的禮物,處處充滿了感恩的溫情。
一位叫“糖匠”的網友卻曬出了一段別有味道的母親節視頻,引發熱議。
兒子“糖匠”對正在廚房忙碌的媽媽說:“媽,母親節快樂啊!”
竟然遭到媽媽滿臉的嫌棄:“快樂啥呀快樂?禮拜六禮拜天都來蹭飯吃!”
兒子憨笑著替自己解圍:“中午咱出去吃飯去!”
媽媽又怒懟了回來:“吃啥飯?你掙多少錢一天?”
兒子哭笑不得地說:“我的天,兩頭堵啊您這個。”
網友的評論亮了:“親媽的反應,過于真實了!”
不由也感慨如今哪家父母不是一邊嫌棄吐槽孩子,一邊又甘愿做拼命三郎。
生活中有多少父母,都是這樣的刀子嘴豆腐心?
明明是愛孩子,看上去卻像怪孩子;明明是心疼孩子,看上去卻像折磨孩子;明明是支持孩子,看上去卻像打擊孩子。
02
原本是“恨鐵不成鋼,可憐父母心”,卻一不留神變成了嫌棄孩子的那個人。
這讓人想起周星馳的電影《新喜劇之王》。女主人公如夢的夢想就是當演員,可是在她父親眼里,她是坨爛泥,永遠扶不上墻。
父親常拿如夢和她的發小比較,氣自己的女兒沒有穩定的工作和踏實的生活,整日被虛無縹緲的電影迷得瘋瘋癲癲。
有一次如夢趕去參加父親的生日宴,為了演戲造型不能被破壞,無奈之下只能頂著怪異的死尸妝匆匆回去。
不想被父親破口大罵趕出了家門:“永遠不要再回來!”
父親雖然動不動就暴跳如雷,私底下卻又偷偷去片場,默默關心女兒。
在他身上能看到千千萬萬不會表達愛的父母縮影:刀子嘴、豆腐心、爆脾氣。
這種口是心非,帶給女兒的是什么呢?
如夢雖然一直堅持自己的夢想,可骨子里卻卑微至極。
這種極大的自卑感無疑影響到她在追夢路上的自信心,以至于她被人踩、遭人嫌時,也頂多只是甘愿隱忍,用蠻力去拼。
這份自卑也直接影響到她的戀愛觀。
其實隱隱知道對象有缺陷,有問題,也不愿扒開事實相信,依然死心塌地。
直到最后男友在她面前赤裸裸地暴露真面目,才開始有所醒悟。
父母對子女的口是心非,其實為人父母的都能理解,我們常常惱羞成怒、氣話連篇,實則恨鐵不成鋼,暗藏愛的繞指柔。
然而這些話雖“忠言逆耳利于行”,孩子卻聽不到話里藏話,只聽到話里藏刀。
你習慣了打擊和發泄,孩子也習慣了抗拒和自卑。
03
我有一次參加父母課堂,老師讓臺下的父母說說自己養兒育女的煩惱。
“老師,我孩子讀初中了,他經常把自己一個人關在房間里不出來。
如果我找他說話,他總是說‘我不想和你說話!我活得很痛苦,很不開心!請你走開點!’
我現在已不關心他成績好不好,只希望他快樂起來,和我說說話……”
隨之,這位身材高大的父親在課堂上忍不住哽咽起來。
還有一位母親,她的女兒很優秀,是別人眼里的好孩子,她也為女兒感到驕傲,可是她卻發現女兒最近有些不太對勁。
寫的作文還不等媽媽來檢查,女兒就自言自語道:“我寫文章怎么越來越爛了?重寫!”于是她把作文本寫了又撕,撕了又寫。
正在畫畫的她,下筆非常謹慎。大家都覺得她畫得不錯,她卻搖搖頭說:“畫得不好!我好像沒有畫畫的天賦……”
舉世知名的心理治療師薩提亞曾說過:“孩子沒有問題,如果孩子有問題,那一定是父母的問題。”
孩子現有的問題都是父母親手造成的。
通過老師的提問和催眠法引導才發現,原來那位哽咽的父親之前教育孩子時會不自然地發泄情緒和責罵:“你怎么這么調皮?死皮賴臉的家伙!”、“你又不聽話?看我不打斷你的腿!”、“數學考這么差,你還好意思笑”……
父親的內心其實是想告訴孩子,他這樣做是不對的,希望他能有所改變。但效果卻背道而馳。
而后面那位媽媽平時對女兒說話的方式也非常苛刻和難聽:“寫得難看撕掉,重寫!”、“你就是要刻苦多練,有天賦的人很少!”無怪乎孩子會變得不自信。
父母對待孩子口是心非的態度,錯誤地傳遞給孩子‘’不被愛‘’、’“你不行”、“你好蠢”的負面信息。
內心懷抱對孩子滿滿的愛和期待,卻被沖淡在苛責的表象里,被掩埋在不滿的語氣中。
04
80%的父母輸在了口是心非,刀子嘴豆腐心,做情緒的奴隸,讓憤怒和指責當頭,使孩子不理解父母的良苦用心,離你越來越遠,最后關上心的閘門。
請把內心對孩子的期望和厚愛,學會用正確的方式表達出來。
在溝通技巧中有一個很好的方法叫:我信息。
一位媽媽正在著急的等孩子放學回家,孩子終于回來了。
媽媽怒氣沖沖地對孩子說:“你這個該死的搗蛋鬼,怎么這么晚才回來!你又去哪里瘋玩了!”
另一位媽媽則這樣說:”你今天回來的有些晚,媽媽很擔心你,以后能早點回來嗎?”
哪一位媽媽說的話孩子更愿意聽進去?一定是第二位媽媽說的話。
第一位媽媽就是典型的刀子口豆腐心,用的表達方式是你信息,而第二位媽媽用的是我信息。
* “我信息”表達即以“我”開頭,清晰地表達自己的現狀、想法、感受、需要。
* “你信息”表達即以“你”開頭
很多人有情緒的時候,都喜歡用“你信息”,比如“你怎么這樣做!”、“你總是把東西亂丟亂放!”、“你能不能別鬧了,你真煩!”。
如果你真的想要孩子變得更好,就用“我信息”來表達,告訴孩子你很愛他、關心他,希望他能做到怎么樣,而不是一開始就劈頭蓋臉的責罵、打擊、諷刺。
孩子想要當演員,或者想要做其他一切看上去不切實際的事情,不要打擊挖苦,你可以表達自己的擔憂和關心,給出理性的建議。
孩子學習成績不好,不要責罵,你可以問問孩子學習上遇到了什么困難,需要爸媽幫什么忙。
孩子調皮搗蛋,不要發脾氣,你可以告訴孩子他搞的破壞讓你很生氣,你希望他能做一個有教養的孩子。
05
英國著名教育學家斯賓塞認為:成功教育的秘訣就是尊重孩子和快樂教育。
然而日常生活中,很多父母和老師往往采取的是打擊甚至毀滅孩子自尊心的教育手段。
當一個孩子興高采烈地對父母說:“我一定要趕上某某某,要考得比他好”的時候,父母可能會丟下一句:“就你?你就做夢吧”;
當孩子向父母保證:“我以后再也不會做這樣愚蠢的事情了”,父親可能會說:“如果你真能做到,那太陽就要從西邊升起來了”;
當一個孩子連續好幾次考試成績不理想,在班級排名倒數,有的父母或老師可能會不斷用手指戳著他的腦門,并嚴厲地說:“你怎么就這么笨呢?”、“我要是你,早就沒臉活了”……
據統計,一般中小學生平均每月受到432條負面評論,而得到的正面評論卻只有32條。
也就是說,父母向孩子所說的話語中,大部分都是消極、諷刺的語言。
良言一句三冬暖,惡語傷人六月寒。
可想而知經常生活在負面評價中的孩子是多么痛苦。
無論如何,我們都不要做那個刀子嘴豆腐心,開口閉口就打擊挖苦孩子的父母。
愛他就用正面的表達方式說出來。
關心他就提出理性的建議。
為他感到驕傲,就請多夸獎和鼓勵,讓孩子知道。
父母是孩子成長路上最好的引路人。兒子與媽媽互懟上熱搜:80%的父母輸在了口是心非
*作者簡介:糊涂少女心,愛寫作、愛孩子、愛生活,更愛奇思妙想。從糊涂到明白,從少女到辣媽,愿借助文字的光芒,不在帶娃中迷失自己。國家二級人力資源管理師、心理咨詢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