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我們分析了各團隊對于這項任務的態度和行動。
實際開始做的團隊有獵狗、狐貍和綿羊。而其中,獵狗是當做一項要求來執行,無主觀訴求;狐貍和綿羊均有主觀訴求。狐貍是謀求獲利的積極主觀訴求,綿羊是謀求消災的消極主觀訴求。從一開始,狐貍就占了形勢的上風,有明確的潛在目標。綿羊的被動局面和心理上可能的潛在抵觸將影響他在這件事上的發揮。尤其是在狐貍主導下,需要與各團隊協作的情況,綿羊必須說服自己,顧念大局予以配合,才是對組織的正向推動,共同完成任務。而對于獵狗,在狐貍的引導下,會很容易形成合力。
熊貓和企鵝雖然沒有為這項任務作出行動上的變化,但卻不能說沒有受到影響。熊貓是被動的放棄策略,企鵝是主動的放棄策略。但對工作的重要性是理解的,于是在狐貍主導下,也會較好的予以配合。
從事情的結果來看,組織上最終仍然達成了目標,但時間上會有所延后。
但分析各個團隊,各有不同結果。最大受益者是狐貍,最大貢獻者是獵狗,最大損失者是綿羊。熊貓保守穩重,企鵝目標明確。
從組織文化和團隊協作方面,這個事件將產生對后續的影響和變化。
反思整個過程,實際上有幾個方面可以改善。
首先,Leader在向綿羊團隊安排工作時,可以進一步強調重要性和意義,并明確達成目標的質量和指標要求,而且一定要約定好deadline。
其次,張三在得到任務后,沒有真正重視起來,低估了任務對Leader的緊要程度,錯誤的安排了新任務和崗位任務的優先級。另一方面,資源緊張和精力限制對各團隊都是很明顯的情況,張三潛意識中已經事先接受了資源緊張和精力限制的現狀,沒有考慮到資源可以作為變量進行調整。如果張三能即時判斷出執行任務的障礙和困難,盡快反映和提出這項任務對現有工作造成的沖擊,并評估多任務同時開展所帶來的風險和結果,即使組織上仍然沒有辦法提供更多資源和更充足的緩沖時間,綿羊團隊的結果也仍然可以做到及格分。
第三,Leader沒有得到想要的結果時,應先了解情況,分析原因。為什么沒有結果?一般無非兩種情況:能力問題或態度問題。
無論能力上還是態度上,Leader對于張三應是了解的。如果張三是Leader所任命,那么張三的能力和態度應該是得到了Leader的認可的。那么,為什么還是沒有結果?
我認為一般所說的能力問題和態度問題,是從團隊或個人的層面來看待問題。從更高的層面來說,其實還應看到問題的產生,也有可能是在組織層面。
筆者提出另外兩種需要考慮的因素,都與組織層面相關。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