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心放在眼前的人
注意力放在眼前的人、眼前的事,而不是將注意力放在遙遠的希望、恐懼、遺憾、困惑等等。“重視”是每一種關系的基礎。愛一個人一定不能夠認為和這個人之間的關系理所當然,通過表達批評、隱瞞欣賞的方式與之相處。關系需要時時更新維護。
2、控制
我們不可能完全地控制其他人、所有事,如果用控制的方式保護孩子,相當于在孩子周圍豎起壁壘,會使孩子脆弱且不成熟,不如放下對于“完美”的希望,盡力把自己做到最好,接受這個世界“是存在問題的”,幫助孩子面對這個世界。
3、感激
對自己所擁有的一切抱有感激之情,比如:我們能夠照顧自己的孩子、能夠通過養育孩子的過程回憶起自己童年時代的新鮮美麗,回顧那些已經被自己遺忘的驚喜。
4、重復
重復對孩子來說很重要,是他們對事物進行理解、感到放心和加以吸收的方式。在孩子不斷重復的時候,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耐心,而是極大的耐性。把面臨的困難看成是一所學校。
5、緩慢
父母們通常很匆忙,匆忙,往往是基于對時間線的恐懼,如害怕不能及時完成。把節奏放緩,可以盡情享受“過程”、享受時間,從而更加了解自己。“匆忙”不斷使自己失去更多與社會接觸的機會。
6、時間感
擁有耐心會產生另外一種對時間完全不同的感知方式。時間不僅僅是我們面臨每一項任務的Deadline,而可以是我們沉浸在其中享受到快樂的東西。
7、節奏
我們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節奏,孩子也有,每一個人的節奏都是不一樣的,在我們與孩子相處過程中,通常我們需要犧牲自己的節奏,去尊重孩子的節奏,所以父母們通常會感覺到憤怒、不可控……有效處理因節奏被犧牲帶來的負面情緒的方式之一就是保持耐心,體會一下其他人的節奏、大自然的節奏、生命的節奏……拓展時間感。
8、挫敗感
因受苦、受折磨感到挫敗是生活中的一部分,這是不可避免的,學會面對苦難和自己的挫折,我們會發現自己具備了新的能力。
9、與好奇相伴
孩子們通常會對這個世界感到好奇,而我們父母的大腦卻總是墨守成規。尊重孩子對待這個世界的方式,尊重他們獲得樂趣的途徑。在這個過程當中,孩子創造性思維會不斷發散,而我們也會因保持多維度的開放心態而獲益。
10、注意力
很多人會認為,孩子集中注意力的時間很短,但是這并不意味著孩子不能集中注意力,孩子們大腦的發散性思維決定了他們的注意力會因為好奇不斷地指向新的事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