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知乎被邀請回答這樣一個問題:
”想法和身體不一致,怎么才能真正行動起來,養成好的習慣?
我知道每天運動二十分鐘是好的,每天練習半個小時的吉他或者鋼琴是好的,每天學習和看書一個小時是好的,玩游戲不能超過一小時,但是這個計劃為什么就是實行不了呢?好像每天都有新奇的事情出現來阻礙這些計劃,比如:有超級好看的節目,晚上要出去吃飯,游戲里有活動,等等的意外事!這是拖延嗎?這是墨菲定理?我應該怎么辦呢?”
到了年底年初,養成習慣和達成目標是大家開始關心的話題了。
我的回答是這樣:
首先,養成好習慣這件事兒是個拉鋸戰,沒有人不經反復、掙扎,就能成功。我覺得認識并且在過程中深深理解這一點,是自我成長的基點。這有什么好處呢?——所有看到牛人,也都是經歷過這個過程的,不是突然就一覺醒來,就各種牛X了,所以這就是個慢慢來的事兒,別著急。沒成功也都正?!賮砭褪橇?。
其次,是目標。在這個漫長的過程中,你到底需要養成什么習慣,這是個需要思考的問題。我是因為08年的時候工作的關系,突然面臨很多有挑戰性的工作,所以去學習時間管理這個領域——幾年來,幾經掙扎與反復,養成了每天寫日程、定期總結的習慣。(總結的習慣還執行的不好,打算放進2015年計劃里改善。)假設你已經是在大理開咖啡館的老板,那學習時間管理這事兒不僅違和,而且沒啥意義——難道靜看時光流逝不是更棒么。
想一想要達到什么目標,再去考慮養成某個習慣比較好。而不是看著別人在做啥,覺得自己也要做?!晕页砷L的啟動階段尤其不易,不要指望自己能同時養成幾個習慣——這是不切實際并且注定失敗的。因為本來意志力就不強,還有限,咱就別挑戰hard模式了好么~~~。你看提到的這幾個——“每天運動二十分鐘是好的,每天練習半個小時的吉他或者鋼琴是好的,每天學習和看書一個小時是好的”,這已經是N個習慣了。
為什么目標很重要?因為看起來很美的事兒,做起來都是很枯燥的,堅持來堅持去你就開始懷疑意義了——為啥干這事兒?。勘热缑刻毂?0個單詞,如果目標是通過GRE考試啦,在外企需要提高英語水平啦,打算跳槽啦,這些目標下那背單詞這個習慣就是很有意義的。如果原因是——我不想荒廢時間啊,別人都在背單詞啊,朋友圈有人分享天天背單詞啦,這些情況下,那就別背了——養成這個習慣也不咋重要。
想清楚目標并且目標最好可衡量——這會帶給你很大的動力。每天鍛煉20分鐘,這就不如結合——到某月,體重達到多少?——或者到某天,能跑個半馬?——或者到什么時間,練出幾塊腹???這種具體目標來的更有畫面感,也讓你更有動力。
最后,這個習慣最好門檻低,好操作——總之減低執行的難度,這一點也非常重要!每天鍛煉20分鐘——如果是慢跑那蠻容易,做拉伸也還好,仰臥起坐也不錯,如果是要去健身房——那啟動的難度就增加了太多,堅持起來就太困難了。習慣也最好給自己留有空間,比如“每周跑步3次”就比“每天跑步,堅持100天”堅持起來容易——我們的目的是讓自己養成持續的習慣,而不是制定一個非常高要求的目標,然后達不到打擊自己的?!覀冇植皇菙橙伺蓙淼模海?/p>
好啦,總結一下:
1、任何一個習慣都肯定經歷無數掙扎、反復,然后養成——沒成功很正常,補充知識,再來一次!
2、養成習慣最好對應目標——既容易堅持也容易衡量;
3、這個習慣最好容易執行,并且給自己留有空間——我們都是在這個過程中,了解自己的能力邊界并慢慢拓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