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與佳人,本是形容登對的戀人,我用于此形容林徽因的才情最合適不過。中國建筑史和文學史上的才子,歷史悠悠長河中,美貌與智慧不輸其她的佳人。
林家有女初長成
林長民無疑是歷史中不可被忽略的一人,他的女兒林徽因更讓他死后聲名大噪。林徽因的母親是一位沒什么才識又有些小氣的人,因林長民娶了另外的妻子便日日埋怨,生活在怨忌中。而與母親最為親近的徽因正因母親這脾性和見識才尤其注重自己的修養(yǎng)。對母親并不十分愛護的父親因她的活潑好動,聰慧機敏而尤其疼愛。于是才在那么多孩子中挑選了徽因跟隨他去歐洲。歐洲之旅可以說是她心智成熟,才智啟蒙的地方。在一個完全陌生的地方,沒有父親時便一人獨居,接觸除了家人以外別的人,尤其是不同國度,有不同信仰,和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讓她的思想從一開始就得到了自由的啟蒙,不受框架束縛,思緒飛揚,任意馳騁。
家庭是一個人性格形成的基礎,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永遠是最深刻,也是最直接的。母親的絮絮叨叨和怨懟小氣并未影響到林徽因是因為她有一位遠見卓識的父親,從一開始就對她寄予厚望,從一開始就點破了原生家庭對一個姑娘成長的影響,尤其,當你的母親并不優(yōu)秀時。
林長民說帶林徽因去歐洲時,在信中寫到:
“我此次遠游攜汝同行,第一要汝多觀覽諸國事物增長見識;第二要汝近在我身邊能領悟我的胸次懷抱;第三要汝暫時離去家庭瑣碎生活,俾得擴大眼光養(yǎng)成將來改良社會的見解和能力。”
林長民是林徽因這輩子最重要的男人,因為他從一開始就幫助她樹立起心底的驕傲和眼界上的卓識。
讓三位才子傾慕一生的女人
剛看《林徽因傳》時我是沖著她的愛情故事去的,她與徐志摩的愛情,與梁思成的婚姻,與金岳霖的瓜葛,每一項我都極有興趣。但看完全書才覺自己膚淺。這位姑娘,有才華,卻并不炫耀;有嬌氣,卻并不矯情;有美貌,卻并不風騷。她的感情史是每一位姑娘都值得一讀的,自重自持,情商極高。
徐志摩在第一次見到林徽因時就有一種說不清的親近,后因傾慕她的才華才對她動心,一心要與張幼儀離婚以追隨林徽因。徐志摩是一位極有才華,又風流倜儻的詩人,只要是愛讀詩,愛寫詩的姑娘,想必都對他不反感。再加上,他對待感情又極其熱烈,有一種獨特的魅力。
不到二十歲的林徽因雖然敬仰他的才情,喜歡他的為人,在他的瘋狂求愛下也沒答應要與他一起。或許她是喜歡的,但并未因那一點點喜歡而做了自己認為錯誤的事情,她不愿破壞別人的家庭,這是一種很高傲的行為。她是一位很會處理關系的人,不僅努力保存徐志摩的形象,也向其委婉傳達了自己的感激和拒絕。正因為她的恰當處理,在徐志摩死后,才會有傳言,雖然徐志摩因為陸小曼而離了婚,好像也愛得熱烈,但他一生中最親近的人,藏在心底的人是林徽因。故事不去求證真假。但正因林徽因的果決和堅定,對原則的堅持,才顯示出她在處理感情問題上極高的情商。
林徽因見到徐志摩時,書中寫到:人生中有許多事情讓人不可思議。每個人的生命中都會遭遇許多人,有的人幾十年朝夕相對,卻形同陌路、相知甚少;有的人不經意間相遇相識,卻猶如前世今生,萌生出終生不渝的情誼。
他們之后的關系,一直到徐志摩死前都是惺惺相惜的朋友,沒越過半點界限。
對徐志摩如此,對金岳霖也如此。
有人說,金岳霖是為了林徽因才終生不娶的。未得本人肯定,不知真?zhèn)巍?/p>
但金岳霖確實向林徽因表達過愛意,一生都飽含深情,而林徽因也好似對金岳霖喜歡。書中一段提到,林徽因與梁思成結婚后的一天焦急的找到思成,六神無主的求助說,自己好像愛著兩個人,不知道怎么辦。聽完林徽因說的話雖然心緒難平,但還是對徽因說跟著自己的心走,畢竟他是希望她幸福的。如果與老金一起能讓她幸福,那也祝福。
最開始時我覺得林徽因是很傻的,就算心靈出軌也不該直白的和丈夫說。然而看了梁思成的回答才不禁覺得這話這么說是對的。因為她了解思成,也了解自己。直白的話在夫妻之前最恰當,不要有掩飾,更不要有欺騙。
人這一生中,總得犯一些錯誤,不可能永遠都是對的。但面對錯誤的態(tài)度一定要端正,不能試圖掩蓋,也不能繼續(xù)錯下去。
從那之后林徽因、金岳霖和梁思成一直保持著朋友關系,共同憂國憂民,共同度過艱難險阻,生活交織在一起,卻能理得清清楚楚,互相之間的關系也處理得十分恰當。
我佩服林徽因的,除了能讓一代才子終生不娶,還有讓丈夫諒解與寬容的能力。
梁思成和金岳霖對林徽因的感情不只是愛,還有仰慕與敬佩。而后者才能持續(xù)一生,死后依舊讓人贊嘆。
一個女人的韌性
記得之前一位老師說過,真正能體現一個人成功和偉大的并非在順境中如何引人注目,而是跌入低谷后的反彈力和面對苦難時的態(tài)度。
照理說,從小生活優(yōu)越,長大后嫁于富裕人家為妻,本身又是知識分子的嬌小姐不應該能忍受艱苦的環(huán)境啊。她也曾在文章中說過自己是“窗子以內”的人,無法理解“窗子以外”的人的生活和想法,甚至對母親的見識與看待事物的方式不以為然。但侵華戰(zhàn)爭期間,她卻表現出了驚人的支撐起一個家的堅強和毅力。臥病在床卻一直幫助思成整理建筑資料,堅持看書,堅持寫作,還做些針線活兒。后來,梁思成在完成重要著作時也充滿感激地說是林徽因在病榻上的幫助才讓著作得以呈現,這一切都有她一半的功勞。
讓一個女人在縮衣減食,容顏憔悴,病體微弱時還能煥發(fā)魅力的,一定不是她的容顏,而是她的精神,她的專注,她的執(zhí)著和追求,她對梁思成的愛與理解。
她對建筑學的愛,以及希望為中國建筑史貢獻的那份心支撐她在病入膏肓時堅持寫作和鉆研。
就算梁思成在她去世后再娶,也仍然對下一任妻子表達了自己對林徽因的感激和尊敬。
梁思成曾說:林徽因是個很特別的人,她的才華是多方面的。不管是文學、藝術、建筑乃至哲學她都有很深的修養(yǎng)。所以做她的丈夫很不容易。我不否認和林徽因一起有時很累,因為她的思想太活躍,和她在一起必須和她同樣地反應敏捷才行,不然就跟不上她。
梁思成對林徽因的評價無關生活瑣碎,只有對才情的敬仰。在他心目中,這個女人何止是自己的妻子,更是自己的老師,工作的伙伴,學習的對象,和并肩的戰(zhàn)友。
林徽因的魅力讓后人讀罷都不禁感嘆。本書不只是一本人物傳記,更是一個女人在成長過程中必讀的提升修養(yǎng)的方法論。
既然來了就留下個喜歡再走吧,您的支持是我堅持寫作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