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期說到的是我在電廠時的打工生活,順便補充幾點,一,,那時電廠里的食堂有的,但我們的飯菜都是自已從家里帶來的,每天只是一餐。說說這個飯,我們的飯是用蒸汽蒸的,非常好吃。那個米是農(nóng)村自已種的,一粒粒又白又香,至今未忘。
二,由于要回農(nóng)村干活,因為我到開春時又回到農(nóng)村,電廠的工作也停了。
到了下半年又是農(nóng)閑了,這時,黃巖罐頭廠開始招季節(jié)工人了。因此,我也去試了試,是搞宣傳工作,當時是在總廠考試,刻蠟板,這個不象現(xiàn)在打字,打印,復印,效率很高,那時如要宣傳廠里的好人好事,工作動態(tài),簡單的報表,都是用蠟筆刻好,再用油印機印的,很有些象抗戰(zhàn),解放戰(zhàn)爭那時用的東西,后來單位里有了手動打字機后,還是用油印的方式的。那時我去,是罐頭廠辦公室的泮觀先生主考的,一考就中。被按排到方山下罐頭廠分廠(現(xiàn)改為看守所了)。由于路遠,上班基本上都是沿老104國道走回黃巖的,上班有廠里的車接,許多人站在車廂里,那時也沒有什么交通規(guī)則的。
在那里以刻字,宣傳工作為主。有時間,到車間,做收購過磅記錄工作。那時下半年,總廠以生產(chǎn)桔子罐頭,其他加工如,豬肉罐頭,帶魚罐頭等。一到四季度,幾千工人,人山人海,日夜加班,三班倒。這個廠和水果公司一樣,也是外匯創(chuàng)匯企業(yè)。(有時間,另詳說)。
分廠主要生產(chǎn)的是馬蹄罐頭(馬蹄,就是荸薺,荸薺,荸薺),在黃巖院橋公社有大量的種植。那里的水土含沙性,很適合種植包括荸薺(店頭),西瓜,菜頭(白蘿卜)。有句老話說得好,店頭荸薺三個沖,沙埠西瓜甜又甜等等。每天他們都用汽車把已經(jīng)削好皮的荸薺,一大桶,一大桶的運來,這個農(nóng)產(chǎn)品也就成了院橋除了柑橘,甘庶的又一大農(nóng)產(chǎn)品。
那時候都是晚上八九點鐘的時間,廠里燈火通明,運荸薺的車子一到,卸貨的卸貨,過磅的過磅,倒池的倒池,漂洗的漂洗,大家分工明確,緊然有序的工作。每天晚上都干到12點。還沒有什么點心的,有廠車回城關的,搭車回,沒有車的,只好供,結伴走回來,那時的交通都沒有的。是靠走的,大概有八九里的樣子。回到家都下半夜了,都是掙的是辛苦錢也。現(xiàn)在這里荒涼的田園,早巳高樓林立了,沒有了原來的一絲模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