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由我們的焦點總舵主劉老師主持的焦點小屋讀書會,最高峰小屋參加的人數達到140多人,可見劉老師的氣場是多么強大,而且在劉老師邊讀書、邊解讀的講課模式下。每一位參與的老師都收獲滿滿。試著分享一下。
我們作為咨詢師改變的心越強,就越容易穩不住,也就越容易受挫。放下我們的期待之心,更多的是貼著來往這走,真正的以未知的態度,不預設的態度來陪伴來訪者。
劉老師有兩句名言:“不知道“和“試試看”。咨詢師不是專家,不是百事通,什么方法都給能給到來訪者,我們給予的未必是他想要的,也未必適合他,所以我們更要以未知的心態去面對,那當來訪者如果說詢問,“用什么什么樣的一些方法是不是可以?“那我們也只是鼓勵他試試看,因為頓悟帶不來行動,而行動能帶來頓悟,在行動的過程里,就會有新的感受、新的體會,也可以做出新的調整和改變。
解決問題的答案我們不知道,來訪者知道。但來訪者不知道他知道,我們要做的,就是讓他知道他知道。
其實沒有所謂的問題,所有問題的出現都是孩子一個成長的機會,這些問題都是孩子待成長、侍完善的這一部分,都是孩子需要學習的新的技能。我們要與孩子合作,一起打小怪獸,而不是說跟小怪獸合作打敗孩子。
當我們遇到事情,往往容易先去批評和指責孩子,跟孩子站在對立面的時候,可能我們跟孩子的關系就會變得越來越僵,而起不到幫助孩子去面對問題的作用,反而會讓事情變得越來越糟糕。
我們真正的想去幫助孩子,一定要先做到,跟孩子是一伙的,去感同身受的感受到他的體會和感受。當他的情緒慢慢的釋放的時候,我們再引導他一同去思考這件事情,他想要的是什么?他看重的是什么?有可能會想到什么樣的一些解決的方法?然后鼓勵孩子去嘗試,那么在嘗試的過程里,他就會有新的思考。也可以不斷的修正適合自己的目標,以及什么樣的策略是自己可以做到的?
正向的預定。劉老師講到一個小故事,一個餐館在接待客人的時候說,兒你是加一個雞蛋呢?還是加兩個雞蛋?”而另一個餐館,詢問顧客,“那你要不要加雞蛋?”那我們猜一下,兩個餐館,后來的結果有什么不同,一個餐館生意是越來越好,而另外一個餐館倒閉了。
當咨詢師第2次見到當事人時,就會詢問當事人:“什么地方變好了?”而并非是“有沒有變好?”那我們也是從內心很堅定的認為當事人一定會變好,也會積極的探問當事人是否有稍微改善的地方,當發現當時有一點點小小的變好的地方,這些事就會用EARS的技巧繼續的探討、增強和擴大。
那可能就是有三種情況,1,確實有的地方變好了,那是怎么變好了的呢?這個變好對你來說有什么意義呢?你是怎么做到的呢?還有呢還有呢?……2,沒有改變。沒有改變就意味著沒有更糟,那你是做了什么樣的一些努力,讓狀況沒有更糟的呢?那你又是怎么做到的呢?3,糟糕了。在這么糟糕的狀況下,那你是怎么照顧自己和調整自己的呢?是怎么沒有更糟糕的呢?
感謝劉老師的傾情付出,才讓我們的焦點小屋的伙伴們,又上了一次精彩的焦點課程,在這里又有了新的回顧和新的感受和體會!道永遠大于術,當我們在咨詢當中,覺得無力無助和受挫的時候,我們可以在小屋讀書會,在我們的課本里,在我們的咨詢約練當中,重新的找到我們的盲點和誤區,抱團前行小步精進,感恩伙伴們的陪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