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書友大家好,今天我們要講一本非常有趣的書,這本書叫作《狼的智慧》。這本書可能會為樊登讀書開辟一個新的講書品類,就是我們可以去了解大自然當中的一些其他的生物。我們以前講過歷史,講過哲學,講過不同的名人傳記,但是我們從來沒有認真地去了解過一個動物,它可以滿足我們的純粹求知的樂趣。
另外就是你讀完這本書以后,你會感覺到當我們把注意力放在原始的這些野生動物身上的時候,我們的內心會突然之間變得安靜。就好像這個作者講的,她在森林當中遇到了一頭野狼,然后面對面四目相對的時候,她突然之間覺得整個世界都安靜了,回歸到了我們最原始的本我的狀態。所以狼對人是會有療愈作用的。
第二個就是我們會發現讀完這本書以后,你會覺得我們之前對狼的誤解實在是太深了。就是因為狼長期地出現在人類的文學作品當中、影視作品當中,只要狼出場的時候,給人的感覺基本上就是陰森的、恐怖的、殺戮的,但實際上,現實生活當中的野狼和我們想象的完全不一樣。
這本書的作者是一個非常著名的狼的專家,她用了25年的時間在野外觀狼,同時她在美國的黃石公園擔任看狼的專業導游。她本身是一個德國人,因為歐洲的狼非常少,德國是直到最近幾年才重新出現的野狼,這是一個生態的成功。但是美國有很多的狼。所以她因為喜歡狼,專門從德國跑到美國去應聘一份工作,在那兒整整待了25年的時間,帶領著大量的游客去看狼的生活。
她是一位女士,之前是一個律師。后來有一天她在打官司的時候,她就覺得,為什么我一天到晚都要應對這些爾虞我詐,我整天都要應對那些復雜的文書,然后天天跟別人吵架,天天去算計別人,然后被別人算計,她說難道我人生的意義就僅止于此嗎?后來她決定放棄律師的工作,她覺得她的理想就是更多地去了解狼的生活,于是她應聘了一份在印第安納州的狼園的見習實習生的工作。
這里邊最有趣的是什么呢,你知道這份工作怎么獲得嗎?她遞交了自己的材料,說要去做狼園的見習實習生。然后當地的負責人就告訴她說,好,這件事情的決定權,我們只能交給頭狼。就不是人來決定她能不能夠獲得這份工作,而是要靠那個頭狼,那個狼園里邊的那個頭狼,來決定她是不是能獲得這份工作。
怎么決定呢?就是兩個工作人員,把她帶到這些狼的身邊。我在看書的時候,看到第一章這部分我就震驚了。就是不是隔著籠子,而是她走到這些狼的中間去。然后所有的狼都很緊張,緊張不是在于來了人,緊張是因為來了新人。而其他的狼緊張是說,頭狼到底能不能夠接受她。
然后頭狼走了過來,步伐特別緩和,然后走到她面前,這樣聞她身上的味道,她有點緊張,然后站在那兒。旁邊兩個工作人員跟她講說不要動,你不要動就好了,你保持冷靜。然后那個頭狼站起來,兩個爪子撲在她的身上,她能夠感覺到那個爪子的力量很大。然后撲到她身上以后,沒有把她撲倒,然后那個狼的嘴靠在她面前,離她很近很近,那個狼的尖利的牙齒就在她的面前。然后這時候那個頭狼舔了她一下,然后很高興地跟她玩,舔她的身上,其他的狼群就立刻放松下來。然后大家說好了,你通過考試了,就是你是真的獲得了這個頭狼的認可。
這件事在我們看來是不可思議的,就是你讓一匹狼來給你做面試。但是在這些專門和狼整天一起工作的人當中,他們認為這很正常。因為狼很少主動地攻擊人,而且她旁邊還有工作人員。所以這就是作者放棄了律師的工作,獲得了一份和狼在一起工作的故事。
那么我為什么說,我們過去對于狼的理解都是不對的。你知道我們在微信里邊,曾經傳過一個大圖片。就是雪地里邊,很深很厚的雪,然后一排狼在雪地里邊跑。因為狼是不冬眠的,它們很喜歡天冷的時候。但是雪地里邊跑需要開路,然后這時候有人就留言說,大家一定要珍惜你的領導。因為領導總是在前面開路的,那個不容易的,我們以為前面開路的那個是頭狼。
不是,前面開路的那個,只是狼群當中最身強力壯的。順便講一句,頭狼并不是狼群當中最身強力壯的,頭狼不是靠打仗來成為狼王的。身強力壯的人,那你就負責開路,然后讓后邊的頭狼夫妻能夠減少一點體力的消耗,因為它們需要操的心更多。然后再到后邊是年輕的小狼等等,這么排過去。
然后我們一講到狼道,那天還有朋友說,你看《狼的智慧》,是不是想學狼道管理啊。我們人類說到什么狼性管理、狼文化,就覺得一定是要很兇,很狠,盯得特別死,一根筋那種感覺。不是,狼的領導力跟我們想的完全不一樣。
狼和人類有一點是非常接近的,就是人類會贍養老人,狼也會贍養老狼。狼老了以后,整個家族會養著它,這是狼情商高的一個表現。所以你知道,人類在過去有那么多的動物可以馴化,最后人選擇了狼,馴化成了狗,成為了我們的合作伙伴。人為什么沒有選猴子,沒有選猩猩,按理說猴子和猩猩和人類的智力更加地接近,但是人們選擇了狼,因為狼的情商更高。
它們是一個家族制,所以首先我們來了解狼的大家庭。真正的狼群是什么樣的呢?因為這個作者常年趴在那兒看狼,真正的狼群和諧,輕松,充滿愛意。就是大家不打獵的時候,小狼就跳來跳去。因為小狼特別喜歡玩,小狼一會兒去咬它的爸爸,一會兒咬它的媽媽,就是玩、打鬧,然后它的哥哥、姐姐、叔叔、阿姨都在一起。
然后大狼有時候會跟小狼打架,甚至有很多大塊頭的這種,比如說爺爺或者是爸爸這樣的大狼,它們會跟小狼打架的時候故意輸掉,故意倒在一邊,這時候讓小狼能夠獲得那種成就感。就好像我們講過《忙碌爸爸也能做好爸爸》,那書里邊我們希望人類的爸爸能夠去做的這樣的事。叔叔、姑姑、姐姐、哥哥都會參與照顧小狼。就是整個小狼的成長過程當中,是在一個大家族當中成長的。
狼都是集體行動。只有到公狼長到兩三歲的時候,有的公狼會分群,它會去到別的地方,它去尋找它的愛情,然后有可能會建立新的屬于它的狼群,也有可能它會加入到別的狼群當中,這是狼群不斷分化的一個過程。也可以不走。就是有很多狼長大了喜歡做一個媽寶男,喜歡待在老的狼群當中,沒有任何問題。
狼的性格大體來講可以分成兩種。就是從人的角度來看,人看不了那么細。所以基本上狼群可以分成一個積極型的,一個是謹慎型的這兩種狼。那這兩種狼各有利弊,積極型的會更進取,保守型的就會更安全,更容易能夠活下來。但是在那么激烈的生存環境之下,積極型也會有它的好處。所以基本上這個作者觀察,頭狼一般都是一對夫妻,一公一母,一個積極一點,一個保守一點,這樣這個狼群的性格才會更加穩定。
狼群會為了家庭而犧牲自己。就是在黃石公園里面有一個狼群,叫作拉馬爾狼群。就是人們給它們起的名字,因為它們生活在拉馬爾谷,所以把它們叫拉馬爾狼群。然后有一次這個拉馬爾狼群的一只母狼遭到了莫麗家族,莫麗家族是另外一個山頭上的,狼的圍攻。就是大家有時候搶地盤會打起來,圍攻這個母狼的時候,這個母狼被包圍在其中了。
這時候你會發現,一個大概一兩歲的一個年輕的母狼,從非常危險的角度切入。就是離這個莫麗家的狼非常近,跑過去。為什么呢?因為這只年輕的小母狼,是整個拉馬爾狼族當中跑得最快的。就是它們會有分工,知道它跑得快,它在整個拉馬爾山谷,一草一木都非常熟悉,地形完全了解。所以它來挑釁這個莫麗家的狼,從它們身邊一下子穿過去。然后這些莫麗家族的人就扭頭去追它,結果追不到。因為它是公認的跑步冠軍,跑了一會兒它就把莫麗家的人甩掉,然后另外那只被圍攻的母狼就得到了解救。這就是我們說狼群會有自我犧牲的這種表現。
甚至有時候,在做這種自我犧牲的時候,是真的會犧牲生命的。就是在打得很激烈的時候,有那些奮不顧身的狼會沖到對方的狼群當中,最后被對方咬死,也是有這樣的情況,所以它們具備犧牲精神。而這種犧牲精神在道金斯看來,就是我們說《自私的基因》那本書的作者看來,這就是一個合理的現象。因為雖然這個個體犧牲了自己的生命,但是整個族群的基因得到了延續。所以這些書之間是可以找到印證的。
從幼狼開始長大,人們就能夠看到狼群的教育方式是非常清晰的。就是我們在人的長大過程當中,經常你會發現,爸爸的觀點和媽媽的觀點不一樣,然后你會跑到媽媽那兒去,要求一些特別的照顧,然后說媽媽都同意了,爸爸你怎么不同意,這是很多小孩子會做的游戲。狼群當中沒有,就是爸爸和媽媽的觀點始終是一致的,所以小狼們經常會找不到這樣的空子。大家對于小狼的要求是非常高的,它們有教育小狼的方法。
作者有一天就觀察到,有一群狼在野外徒步,走路,走路的時候,前面那十幾只狼都走得好好的,都在往前走。后邊跟著一個小不點,它特別調皮,它走一走它就要去這兒看看,走一走去那兒抓個老鼠,然后前面的狼群走過去了以后就得等它。然后你就發現,好,所有的狼群停下來等它。等了一次,然后再往前走,追上再往前走,走一走這個小狼又開始開小差,又去到別的地方玩干嗎,狼群又等了它一次。這時候這個小狼沒有改,這個小狼還是注意力不集中到處玩,狼群就走了。就是狼群的忍耐是有限度的,給你了這樣的機會,但你始終不能夠跟上我們,那我們就走。這個小狼嚇壞了,就趕緊追,趕緊追,追了半天才追上。
所以一個狼群,大的有幾十頭狼,小的幾個、十幾個都有可能,它們通過互動和固定的儀式來確認愛慕和尊重。就是你給我理理毛,我幫你舔一舔、梳理梳理,一塊兒曬太陽,一塊兒玩,大狼小狼都一塊兒玩,然后這是互動的過程。
還有就是儀式,我們經常會看到狼在月圓之夜,站在山頂嗥叫那樣的場景。狼為什么那么喜歡對著天嗥叫呢?這種集體嗥叫的行為,是狼的一種儀式,家族感,就是大家一塊兒做這樣的事情。所以這些儀式感的東西,使得這個狼群變得特別團結。
我們人類經常會反思,現在的人活得越來越沒有儀式感,越來越沒有儀式感,我們就越來越缺少家庭的歸屬感。在我們的父輩祖輩,他們小的時候,過春節那是非常嚴格的流程。你需要磕頭,你需要給祖先上香,你需要祭祀,你需要給紅包,然后挨家挨戶的親戚鄰居都要去拜年,這就是人類所發展出來的這種儀式。
儀式感是可以讓人群團結的,而狼群就有這樣的儀式感。它們經常會舉辦各種各樣的儀式,所以它們通過互動和儀式,來確認相互之間的這種關系。
基本上一個狼的大家庭的特點是什么呢?第一個就是團結協作,以家庭利益為核心。第二個就是有儀式活動,來促進溝通和融合。第三個就是狼王普遍具有超強的領導力。
那么我們來看看,頭狼的領導力到底是什么。我們前面講了雪地里邊開拓的那個并不是頭狼,就是苦活累活其實并不需要它干。所以頭狼從來不依靠暴力,不是說我打敗了其它所有的狼,我就成為了狼王。
我們過去一直有一個誤解,我們認為動物在爭頭領的時候,都是為了優先的交配權。因為有人曾經說過,只有頭狼才能夠有交配權。所以它打敗其它所有的公狼之后,它成為領袖。這些觀察都是來自于動物園。就是我們在動物園里所看到的那個狼群,和在野外看到的狼群是完全不一樣的。
所以當這些環境被封閉起來,資源變得減少,而且人們的脾氣開始變得暴躁以后,狼之中就變成了阿爾法、貝塔,這樣的一個順序。阿爾法狼就是戰斗力最強的那個狼,它打敗所有的人,咬壞它們,然后這時候,好,我是老大,東西來了我先吃。這個是動物園里我們看到的那些飼養的狼的表現。
而真正在野外環境之下,我們說野狼靠的是經驗、智商、情商。就是能夠被推選為頭狼的這匹狼,一定是對其它狼都很好,而且有智慧,善于處理各種矛盾,打架的時候不會下狠手,然后經常能夠解決很多復雜的關系問題,這種狼就能夠被推選為頭狼。
然后頭狼一般都是夫妻,兩個一起來做。而且你知道嗎,在狼群的社會里邊說了算的那個是誰呢?對,是母狼說了算。就是到最后這個狼群的所有決策、決定,是看母性的那個頭狼。
生物學家去收集了這些狼的糞便回來研究,就發現頭狼的糞便當中的糖皮質激素含量,要比其它的狼高很多。這個代表了什么?就是壓力。就是它在做頭狼的時候,它每天體內分泌大量的壓力激素。因為它需要最警惕,它需要思考特別多復雜的問題,這就是頭狼不容易的地方。兩頭狼一般來講都是終身伴侶,只有一只死亡了以后,另外一只才有可能會重新找一個配偶。
在狼群當中很少會出現暴動,很少出現針對頭狼的這種殺戮。作者在20年的時間里邊只看到過兩起,這兩起是怎么回事呢?其中有一起她非常詳細地描述了一下。
就是在德魯伊這個狼群當中,有一段時間出現了一個非常殘暴的頭狼。這個頭狼是一個母狼,“這個雌性頭狼是一個鐵血的獨裁者。它先是趕走了自己的母親和一個妹妹,然后又殘暴地對待自己的另一個妹妹,殺死了它的幼崽。然后我把那只遭受虐待的母狼,叫作辛德瑞拉”,就是灰姑娘,辛德瑞拉是被欺負的那個年輕的母狼。“頭狼的殘暴攪亂了狼群的氣氛,而且愈演愈烈。”
“第二年,獨裁的姐姐又跑到辛德瑞拉生產的洞穴,妄圖再次殺死妹妹的幼崽。這一次,憤怒的狼群暴動了,它們殺死了自己的雌性頭狼,而辛德瑞拉在小狼六周大的時候接替姐姐,成為德魯伊家新的雌性頭狼。”
令人吃驚的是什么呢?“辛德瑞拉收養了殘暴姐姐的7個小狼”,就是姐姐雖然很壞,被大家殺死了,但是它的7只小狼全部都收養了下來,“以及另外一只母狼的孩子。德魯伊狼群一下子成為擁有29只狼的大家庭,其中21只是幼狼”。你想想多不容易,就是8個成年狼帶21只小狼。雖然殘暴的獨裁者曾經讓整個狼群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但成員們對它死后留下來的孩子卻充滿了同情。其實不到萬不得已,狼群不會輕易地舍棄自己的頭狼。雖然我在這里舉了一個反證,但正是狼群做出了取舍,才讓德魯伊家再次團結。
大家有沒有想起《獅子王》。就是同樣是獅子,確實有著不同的領導力。同樣是狼,確實有著不同的性格、包容度和領導力,最終起到最重要決定性因素的是情商和智商,而不是體力。所以最后群狼可以一起推翻不合格的領袖,然后推選了新的辛德瑞拉成為它們的狼王。這就是我們說頭狼的領導力是怎么回事。
同時你知道外來的狼有時候也可以成為領袖。因為你知道公狼到了兩三歲的時候,它就出去自己重新尋找配偶了。所以有一次大家就發現,有一個狼群看到一匹黑狼從遠處走過來,這個狼王就非常警惕,因為你知道有可能是來搶地盤的。然后那個黑狼的態度很友好,是一個年輕的公狼,很友好,就在它們這蹭。
蹭著蹭著就發現,在它們的狼群當中,有一個小母狼就開始搖尾巴了,搖尾巴就代表著有點喜歡。然后那個爸爸很威嚴,爸爸就沖過去咬它。把它趕走。但是又不真咬,就是把它趕走。趕走,過一會兒那個小黑狼又回來,又在那兒盤旋。然后等到這個爸爸好幾次過去趕它的時候,這個小黑狼干脆就翻過身來,就是把肚子亮出來,代表著我求饒。然后后來慢慢地,這個狼就允許這個小黑狼跟它們在一起,然后跟它們家的那個搖尾巴的女兒交配,交配之后生下小狼。
甚至在這個狼群的頭狼去世了以后,其它的狼希望這個小黑狼擔任狼王。就是它們覺得它智商很高,它的人緣也很好,所以我們希望它來領導整個狼群。結果這個小黑狼是一個天生的浪子,它就不愿意干這事,然后它就跑了。就是扔下了老婆、孩子,就去另覓自己的新的領地,又去找新人。她每次到了交配季,就發現這個狼就到處亂跑,跑到到處去結識新的母狼,直到它后來逐漸地成熟,建立了自己的狼群。所以不同的性格,它未必都想當頭狼,它就希望過比較輕松自在的,然后能夠到處流浪的這種生活,也是有的。所以狼跟狼的性格是完全不一樣的。
最后我們總結,優秀的頭狼的特征是什么呢?其實就是兩個,第一個叫作勇敢,第二個叫作寬容。頭狼很少殺死它的競爭對手,它最多就是打倒它,它認輸就行了,不用殺死它,因為它已經認輸了。在家族內部矛盾,沒關系。所以這種寬容的態度,其實是狼性領導力的核心,而不是我們過去講的,你要足夠狠你才叫狼性。你要足夠有智慧,你要足夠高情商,你才叫作有狼性。
這個作者就說,她就是跟著狼學領導力。因為她剛到黃石擔任導游的時候,她就發現導游團很難搞。為什么呢?就是她如果太客氣,她說你們都想玩什么呀?這么一問,好了,七嘴八舌,最后甚至吵起來,大家意見都不和,很難搞,她就發現她沒有樹立威信。
她觀察那個狼,狼得樹立威信。所以她就一開始進來就告訴大家,我是專家,我對這塊特別熟,所以我給你們提路線的建議是什么什么。一講完,她發現,當她在這個旅游團當中先樹立起來自己的威信以后,讓大家承認她的地位,這個團帶得很好,然后大家的關系也處得很好,大家也覺得你很有專業度,也喜歡來找她請教。所以這就是她在跟著頭狼學領導力。當然我們不要這么刻意地硬套,但你要知道我們過去對于狼性文化的理解是不對的。
作者是一位女性,她說狼和女性更有緣。曾經有一次,因為那個狼園是對外開放的,就是黃石公園那里都是野生的狼,但是他們自己也有狼園,這個狼園里邊對外開放,有一些喜歡看狼的人就會來。有一次來了幾個小伙子,其中有一個大塊頭,一看就是鍛煉過的,很結實。然后這個大塊頭小伙子說,來,看我的。然后他就走進去,走到那個狼群當中。
大家發現他走進去的時候,他就帶著一股征服的愿望,然后頭上就開始細微地冒汗。就是能夠看出來,他其實還是有點緊張的。然后他跟那個狼王說,你,過來!就是沖那兒大呼小叫。然后這時候人們就發現,狼的狀態不對,因為狼并不喜歡他。狼不喜歡這個人的表現是什么呢?狼就咬他的褲腳,咬著他的褲腳左右拽,左右拽他,這個人就大聲地呵斥它。后來那個狼就沖他呲牙,這個人嚇壞了。然后這時候換了一個柔弱一點的男生,這個男生有點蔫,非常柔柔弱弱,很害怕那個樣子進去,狼很喜歡他。
尤其是狼會更喜歡女性,為什么呢?這個作者說,為什么會,狼跟女性這么容易和睦相處呢?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于,就是狼的性格和女性的處事方式當中,有一些共同之處。比如說都比較安靜,都比較拘謹,然后沒有太強的征服欲。狼沒有特別強的征服欲,也不怕示弱。就是我打不過,我就示弱。所以那個大塊頭進去的時候,就帶著一股我要征服你的那種感覺,帶著一股暴戾的氣息,狼是能夠感覺得到的。
這一點狼和狗都有這樣的能力,你看家里邊來一個朋友,這個小狗你沒有跟它講,小狗就能夠知道這是一個朋友。但是家里邊來了一個陌生人,來了一個突然的敲門,這個小狗就會使勁地叫。
為什么呢?它怎么能夠知道,這些人是不同的呢?后來有動物學家揭示就是,就是它能夠聞的氣味比我們人聞的氣味多得多。所以它能夠識別出來你有恐懼的氣息,當你有恐懼的氣息出來的時候,它是能聞得到的。所以你假裝不害怕,沒用,外強中干沒有用,它能夠體會得到。這一點我深有體驗,我曾經見識過這樣的場面。就是不怕的那狗就往后退,怕的那個狗就往前沖,這是裝不來的。所以狼也有這樣的天生的敏感。
另外就是大家可能不知道的一點,就是狼是怎么被一步一步馴化的。有一本書叫《馴化》,有機會大家可以去看一下那本書。就是狼的馴化,要比牛、比羊、比豬都早,它是人類最早的伙伴。所以今天的人在撫養狼的時候,希望這個狼能夠跟人更親密的時候,他一定是從小狼開始。就是從很小的小狼,剛生出來的小狼,然后給這個小狼喂牛奶,喂羊奶,讓它能夠活下來,這樣它跟人的關系比較親近。所以我們可以想象,原始人在馴化狼的時候,也一定是從小狼入手。因為大狼不好搞,從小狼入手,然后慢慢地撫養它。
但是那個時候你要知道沒有羊,沒有牛,沒有別的動物,一定是女性的乳汁在喂養狼。人們用了上萬年的時間,馴化這么一個野生動物,最后把它變成人類的朋友,變成狗,是靠母性,靠女性,甚至是用自己的乳汁來親自喂養這些狼,然后讓它逐漸地走入到人的社會當中來,所以女性和狼之間有著天然的親密關系。
那接下來我們來說,家庭介紹完了,我們來看看老狼的智慧。狼的野外壽命平均是9到11年,在動物園里邊大概能最長能活到15歲。所以到了10歲、11歲的時候,這個狼就開始變得很老了。而且狼這一輩子打獵,那可是特別容易受傷的。你知道,因為狼的體型很小,不算大,一般來講就是1米來長。它們要捕獲的獵物,比如說麋鹿,體重是它的6倍重,更別說美洲野牛,那個簡直是個龐然大物。一個狼只要被那個鹿踢一腳就骨折,然后一腳踢在嘴上,牙就掉了。所以尤其是捕捉野牛的時候,那就要命,經常會死掉兩三匹狼,才能夠制服一頭野牛。所以很多狼到了晚年以后,如果是野生的話就渾身充滿了傷,牙口也不行了,跑也跑不動了,等等。
但是狼群不會舍棄它,狼群會保留下來這個老狼。為什么呢?因為老狼具有智慧。如果有老狼參與的捕獵活動,獲勝的比例比沒有老狼參與的捕獵要高50%,就差不多是正常狀況的150%。
有一個叫銀色狼群。銀色狼群當中有一個老狼老了,老了以后它受到了一個年輕公狼的挑戰。其實也沒有怎么打架,然后突然一夜之間,人們就觀察到老狼退位了,然后那個新的公狼成為了頭狼,然后還能夠看到那個頭狼會去給那個老狼舔它身上的毛什么的。就是你雖然現在不是頭狼了,但我依然尊敬你,依然對你很好。
然后這個老狼是一個殺野牛大師,它的特長是它能夠捕獲野牛。要知道,野牛塊頭太大了,所以一般的狼見到野牛都躲著走,你被那個野牛的角挑一下就要命,踢一腳也可能要命,所以狼不太敢惹野牛。但是野牛的肉又最多,所以如果狼群能夠捕捉到一頭野牛的話,那就極其興奮。所以我們來看這個老狼是怎么發揮作用的。
“就在新老頭狼更替后不久,整個狼群外出狩獵——除了新的頭狼,它對于自己擔起的新責任太過激動,結果睡過了頭,沒能趕上狼群動身——狼群遇到了一頭瘸腿的野牛,退休了的頭狼清楚地知道應該怎么做:它跑過去,一口咬住野牛的尾巴,不管野牛怎樣拖拽都不松口。老頭狼的做法使野牛無法再像往常那樣進行自衛,從而為其他狼的進攻創造了條件。后來,野牛還是掙脫了狼群,跑進了巖石的夾縫里,只把長長的角露在外面。對于野牛來說,這真是個絕佳的防守位置,不過那得是在沒有老頭狼的情況下。而現在,只見老頭狼圍著巖石一邊跑,一邊仔細觀察,然后突然一口咬住了野牛的后腿。野牛為了防衛在夾縫中轉動身體的時候,老狼就會松嘴跑開,然后一切從頭再來。”它非常有耐心,一遍一遍地突襲,“不知不覺中,老狼再次擔起頭狼的重任,最終帶領狼群殺死了野牛。”
就在它們殺死這個野牛以后,那個頭狼才趕過來。但是大家也沒關系,一起來分享野牛的盛宴,這就是它留下老人家的回報。所以尊重經驗,尊重知識,尊重老去的老狼,這個是狼群當中的一個特點。
狼有非常多的溝通的技巧,有人統計過狼嗥的聲音,大概分成21種。21種不同的狼叫聲,能夠表達興奮,能夠表達痛苦,能夠傳遞信息。我們在山里邊經常會,咱們去的少,我們在電影里面會看到,那狼一叫,就顯得滿山遍野都是狼。其實不是,不需要那么多,有十幾只狼就能夠造成那種滿山遍野都是狼的效果,因為大家都在不同的角度一起叫。
同時狼還具有復雜的肢體語言,比如說母狼會把胳膊搭在公狼的肩膀上,這代表擁抱的狀況。然后互相舔,互相輕咬,用眼神逼視或者擋住它的去路,這種身體上的動作都代表著它們要說的話,然后它們特別喜歡相互地撫觸。
最重要的是,它們要學會指令清晰而簡單。我們人類有時候會造成很多溝通上的困難,就在于,我們人類的語言真的太過復雜了,表情也復雜,語言也復雜,還有很多事都不表現出來,我們內心心機太重,所以導致我們人和人之間的溝通會遇到很多的困難。
但是狼高興就是高興,不高興就是不高興,同意就同意,不同意就不同意,沒有那種“試試吧”“湊合”“看情況”這樣的話,所以在狼和狼之間的溝通信息是非常準確的。
這個作者描述,“我發現,人們第一次在荒野聽到狼嗥時,都會異常激動,很多人甚至會落淚。那嗥叫聲仿佛能直擊我們的靈魂,在內心深處演變成混合著恐懼、敬畏和喜悅的復雜情感。我是如此慶幸,可以和他人分享這聲音。望著那些第一次聽到野狼嗥叫的人的眼睛,我明白,我們所有人依然和大自然緊密相連,即使我們的生活已經工業化了,但這一點從未改變過。”
很少有狼會直接地攻擊人,狼經常會發生劇烈戰斗的,是在于領地之爭。
就是一群狼會有一個領地,這個領地分兩層,中間的這一層叫內里,外邊一層叫外圍。就相當于我們自己的房子,然后外圍就是相當于我們的院子。就是你住了一個特別大的大別墅,這中間有內里,外邊有外圍,大小不一樣。
這個狼的領地的大小,取決于領地內的獵物的多少。如果這個領地內的獵物很多,那它們的領地就會小一點,如果在西伯利亞,那個領地就特別大,幾百平方公里都有可能。因為沒有那么多獵物,所以它領地就只能很大。狼的家族要定期地圍繞著領地的周圍轉一圈,定期地巡視,這個叫巡邏的過程。巡邏的過程當中,只有頭狼能夠走在前面。就是巡邏的時候,是只有頭狼能夠走在前面。
在領地之爭當中,大概有20%的狼會喪命。就是狼真正豁出命來的時候,是領地之爭,一邊的狼群來進攻另一邊的狼群。我們在電影里面看到那個場景不對,就是狼互相呲牙,然后這么叫,然后互相吼,嚇唬對方,再咬。她說這個都是人類的理解,這個不對,如果是真的這樣呲牙的這種狀況,基本不打,就是互相打打嘴仗就走了。如果是真的今天要發生一場大仗,經常是悄無聲息。就是安安靜靜,然后突然之間就咬起來了,這才是真正的致命的戰斗。
在這種戰斗當中,公狼和老狼特別重要。就是一個狼群當中,最容易受到攻擊的時候,就是母狼在下小狼的時候,然后狼群當中的母狼和小狼占多數的時候,比較容易受到攻擊。老狼和公狼在打仗的時候會非常勇敢,而且它們有經驗。他們目睹過好多次這種地盤之爭,人類也沒法干涉。因為這是它們的天性,它們就要打。
在狼老了以后,基本上會回到自己的故里。就是它熟悉這里的一草一木,熟悉這里的地形、石頭,就是我們人講的落葉歸根的感覺,俄羅斯有一句諺語說得特別好,她說,不是你認識故鄉的一草一木,而是故鄉的一草一木都認識你,那就是故鄉的感覺。所以我們如果一個人找不到故鄉的感覺,我們不覺得自己歸屬于哪一個地方,其實是一件挺遺憾的事。現在因為城市化,所有的地方都變成了鋼筋水泥的樓房,我們確實故鄉的特征會變得越來越淡。但是鄉間那個小房子,小時候成長起來的那條街道,這個可能就是我們人類的故鄉。
狼到老了以后,大部分都會愿意回到自己的故鄉。有的狼離開自己的狼群出去流浪,大概能走幾百公里,甚至上千公里都有,因為它是在尋找自己新的領地,尋找自己的家庭成員。德國的狼大部分都是從東歐翻山越嶺或者從俄羅斯跑過來的,能跑很遠。但是老了以后,它們會更愿意回到自己幾百公里以外的故鄉。
有一個很感人的故事。就是有一個狼叫“瘸腿”,這個“瘸腿”曾經有一次在黃石公園里邊捕捉麋鹿的時候,被踢到了腿,然后腿斷了,就是三條腿這么跳著走,結果這個“瘸腿”自己跑出了公園。你知道美國只有在公園里邊,狼是受到保護的。如果你出了這個公園以后,你到了別的地方,尤其是到了別的州,這些狼不受到保護的時候是會被人槍擊的,所以很多狼都是死于離開了這個公園。
后來這個“瘸腿”比較幸運,它被其他另外一個州的人發現了以后,抓住,抓住以后用汽車給它運回到黃石公園里邊。這都已經過去了兩三年了,就它離開家都已經兩三年的時間了,好多觀狼者,就是喜歡看狼的這些人,都知道它們的故事,都認識這些狼。然后大家就專門跑來看,這個“瘸腿”回到家里邊以后會怎么樣。它的家族已經過了兩三年的時間,已經換了頭狼,這時候還能不能夠接受這個當年的游子,害怕它會遭到狼群的攻擊。
結果,當人們發現這個“瘸腿”出現在這個狼群面前的時候,它立刻就受到了家庭的歡迎。就是家里說你回來了,太好了,然后“瘸腿”就融入到了它們這個家庭。所以狼和狼之間的這種感情和記憶是非常深刻的,這也讓我們非常感動。當時很多看的人都流下眼淚了,就覺得太好了,這個家庭并沒有忘記它。
還有一個非常有趣的知識點,狼的伙伴是誰,大家知道嗎?狼最好的朋友是烏鴉,就是狼和烏鴉是好朋友。我們不是說簡單地經常出現在一起,共生,它們是有感情的。這個為什么呢?烏鴉的智商相當高,就是烏鴉的智商大概接近于黑猩猩,是非常聰明的動物。大家在網上去搜,你會看到烏鴉欺負別的動物的視頻,大量的動物都玩不過烏鴉,有智商。
烏鴉在天空中發現有一個獵物,底下比如有一頭鹿死了,如果是人類放下的動物尸體,狼也不會吃,烏鴉也不會吃。因為動物會有中毒記憶,所以它們曾經被這個誘餌騙過,那么其他的狼就學會了,就是人放的不會吃。
但是有的動物是自己死了,烏鴉過去用嘴啄皮毛是啄不開的,然后烏鴉就去叫狼,一邊在這個動物上面盤旋,一邊去飛到狼那給它們叫。因為烏鴉的叫聲狼能夠聽出來,至少動物學家分辨,兩種聲音是可以分辨的。一種是說,這兒有獵物,這兒有獵物,還有一種聲音是說,有危險,有危險。狼是能夠聽得懂烏鴉的叫聲的,然后狼就會過來,幫它把那個獵物撕開,然后大家一塊兒吃。不是烏鴉等著狼吃完了再吃,而是烏鴉跟狼擠在一塊兒吃,狼并不趕走烏鴉,烏鴉就在這個四條腿的狼中間走來走去,然后一塊兒吃。
你知道烏鴉有多能吃,烏鴉一頓飯能夠吃掉2斤肉,一個狼一天的伙食量大概是1.5到2公斤。一個狼一天才吃3到4斤肉,而這個烏鴉一頓就能夠吃掉2斤肉。而且烏鴉還有生存優勢。就是當它發現這個肉不夠的時候,它就叼一塊飛到樹上去,這狼也沒辦法,它在樹上慢慢吃,所以烏鴉是很聰明的。
大家知道,北歐神話里邊,雷神的爸爸叫奧丁,奧丁有兩個寵物,就是烏鴉和狼。就是在北歐人的神話當中,早就把烏鴉跟狼做成了一對搭檔。烏鴉和狼是一塊兒長大的,就是從一個小狼出生的時候,這一群烏鴉就認識它,然后烏鴉會經常飛下來,跟這些小狼玩,咬它們的尾巴,然后小狼趕它們,捕捉,然后變成練習。但是狼很少會殺死烏鴉,基本上不會。就是玩得很開心,而且烏鴉會去搶狼嘴里的東西吃。
曾經這個作者看到過一幕,就是一個狼身旁死了一只烏鴉,不知道是不是它咬死的,但是那個狼看起來非常難過。然后那只狼就叼著那個烏鴉到處走,走到河邊,把那個烏鴉放到了冰水里邊。就是河面結冰了,它就把那個烏鴉放了進去,想埋葬它。剛一放進去,它覺得不妥,立刻又把頭伸到水里邊,把那只烏鴉又咬上來了。咬上來了以后,又在到處走,找到了一個雪洞,把那個雪洞扒開,把這個烏鴉埋進去,然后埋上。就是它掩埋了自己的朋友,很有可能這個烏鴉是跟它認識的,所以它就會給它的朋友入土為安。這是烏鴉和狼的故事。
狼在打獵的時候,其實沒有特別多的優勢。因為狼和獅子、老虎不一樣,獅子、老虎的前爪是特別有力的,它可以拍,它可以摁住,可以抓。然后狼的嘴因為太長,所以咬合力也相應地沒有老虎和獅子那么強,跟熊更沒法比。所以狼在對付野牛、對付麋鹿的時候是非常困難的,就包括羚羊。羚羊經常挑釁狼,因為羚羊跑得太快,一旦羚羊非常高速地跑起來,狼根本追不上。所以單個的狼在捕獵的時候,是沒有特別高的優勢的。
狼靠的就是謀略,靠的就是智慧,它們從來不打無準備之仗。就是狼要去捕獵的時候,一定是看準了,挑好了,然后有戰略,有步驟,一旦出現,一定要一擊必中。
最重要的是還要識別敵人的弱點。有一段時間,一群美洲野牛在黃石公園里邊喝水,在那兒逛,然后來了一群狼。作者就跟游客們講,快來看,看狼來了,跟野牛在一起。但是你注意,狼是不會攻擊野牛的,為什么呢?因為打不過。這野牛都這么健康,這么年輕,狼只會攻擊有弱點的野牛。比如說瘸腿了,或者年老了,或者剛出生這樣的野牛,但這群全是年輕的野牛,這些狼就是看看,它不會咬的。結果正說著突然發現,這群狼針對其中的一頭野牛發起了進攻。
雖然后來沒有成功,但是他們就去追蹤那頭野牛,發現那頭野牛有肺結核。就是狼是能夠聽出這些野牛的氣息的,當這些野牛喘氣,它們就能夠判斷哪一只野牛的身體不好,然后發起攻擊。
甚至狼都能夠識別這一群人當中誰有病。曾經有一個動物學家在野外的時候,那狼不停地過來聞他,不停地過來聞他,圍著他的圈轉,聞他。他就覺得不對,他說這個為什么?因為平常狼對他沒有那么好奇,怎么會這樣使勁地聞他呢?并不是要咬他,就是覺得你不一樣,你有問題。后來他去醫院查身體,就發現自己有癌癥。就是當你有癌癥的時候,狼比我們人類可能更早地能夠知道。
它們攻擊這些動物的方式是讓對方落單,這里邊最重要的一件事是耐心。就是狼是非常有耐心的動物,而且它懂得放棄。曾經有三匹狼把一個鹿趕到了懸崖上,然后那個鹿無路可退了,它就只能站在那個懸崖邊上。這時候作者發現三頭狼放棄了,就走了。這不是都逼到絕路上了嗎?怎么會走了呢?后來一想,明白了。就是那個鹿為了自保,自己站在懸崖的邊上,意思很明確,你只要過來咬我,咱們一塊兒掉下去,一塊兒從懸崖上掉下去就完了。所以這個鹿是做好了魚死網破的準備了,這些狼一看這么不要命,算了,不要了,扭頭就走了。所以它們會放棄這些有可能會帶來很大危險的獵物。
但是有時候需要等待,它們又很有耐心。你知道麋鹿的個子比狼高,所以麋鹿有一個躲避狼的方法是什么呢?狼來咬它的時候,麋鹿就跑到河里邊去,如果那個河水夠深,狼就不敢過來,麋鹿個子高,它就站在那個水中間就看你們。這時候你就會發現河岸兩邊的狼不會輕易地放棄,它們就在那兒等著,等你什么時候,你總得上來,然后上來以后就成為了它們的獵物。所以耐心、放棄、戰略,這都是狼群所具備的這種捕獵的智慧。
在這要講一下狼群的玩耍。狼是最愛玩的動物,它們逮到什么都能玩,狼甚至還會玩乒乓球。有一些,作者會看到一些狼,從樹上摘下來一些那種富有彈性的果子,然后就用頭頂那個果子,朝天上一下一下地頂,就跟我們人類打乒乓球的動作是一樣的。
她說,“不管是什么東西,都能成為野狼的玩具。從小棍子、老骨頭到破舊的皮毛,甚至一只可憐的老鼠,誰讓它在錯誤的時間出現在錯誤的地點呢!不過最有趣的玩具還是人類遺留下來的東西,比如T恤衫、棒球帽之類的。曾經有幾只狼拖走了修路工人遺落的橙色警示錐,這幫年輕的家伙圍著新玩具躥來跳去,警示錐被它們拋向空中,玩到最后只剩下一堆碎片。”
狼有時候會跑到人類的營地里邊去,不是為了咬人,而是為了偷好玩的東西。狼鉆到人的帳篷里邊去,把那些塑料的東西,它嚼起來特別有嚼勁,那些棍子帶走,帶走以后跑到野外,一群狼瘋狂地扯,最后把它扯成碎片,高高興興地走掉,狼是特別喜歡玩的。小狼和老狼的互動也是非常多的,借著這樣的機會來鍛煉它們的生存的能力。
當然狼群也有生老病死,所以當不幸降臨的時候,我們會看到狼是怎么樣哀悼的。
前面我們講過的那只母狼,叫辛德瑞拉,去世了。這些觀狼的人,觀狼的人是非常關心狼群的,他們也認識這些狼。后來有些觀狼的人群發現辛德瑞拉不見了,然后就發現它的丈夫,它的丈夫叫21,它的丈夫那個公的頭狼,就整天哀嗥,就叫。但是不是絕望地叫,而是在尋找。就是一群狼在到處山上瘋狂地跑,在找這個辛德瑞拉,這些人也就跟著找。人說這辛德瑞拉哪兒去了,這么有智慧的一個女狼王。
后來有一天,直升飛機在山上發現了辛德瑞拉的尸體,說它是被殺死的。幸運的是什么?它不是被人類殺死的。就是大家覺得你被人類殺死,這是一個非自然的死亡,它是被另外一個狼群,莫麗家族,我們前面講過了,莫麗家族的狼殺死了。
殺死了以后,“項目組的同事陸續都聽說了辛德瑞拉去世的事情,消息傳開之后,連附近的很多狼迷也趕了過來。在辛德瑞拉最后出現過的沼澤溪畔,大家自發地聚集在山坡上,看著已經歸家的德魯伊狼群。剩余的16只狼靜臥在午后的陽光里,氣氛壓抑而沉重,異常安靜。我們不禁同它們一起默默地哀悼在山峰上香消玉殞的辛德瑞拉。”
“這時,我們看到辛德瑞拉的伴侶21號起身蹲坐在雪地上,再一次仰天長嘯,那悲鳴聲響徹山谷,令聽者動容,聞者落淚。”
“轉天,這只悲傷的公狼獨自跑回了領地內的洞穴區。幾年來,辛德瑞拉就是在那里把它們的小寶貝們帶到世界上來的。21號在洞穴旁哀嗥了整整三天。再后來,它回到狼群,與另一只母狼結為夫妻,因為它知道,日子還要過下去。”
它會有哀悼的儀式,它甚至會回到它們過去的那個洞穴旁邊,去懷念它們年輕時候那些生活,然后哀悼了三天的時間,最后生活要繼續,它找到了新的伴侶繼續前進。
但是不是所有的狼都能夠走得出來。就是狼不但會有悲傷的情緒,狼還有哀思的能力。有的狼在伴侶去世了以后,長期痛苦、難過、變得消瘦,后來跟著伴侶一塊兒去世的,也是有的,這是心碎而死,就有的狼會在伴侶去世以后心碎而死。
如果能夠活到正常死亡,大量的狼群在大限將至之前,它知道自己要走了,它會離開狼群,然后這些觀測狼的人就能夠知道,它是去死了,然后跟它告別,它就一個人遠遠地走掉,然后悄悄地死去。
狼群的出現會使得水草豐茂。狼群是維護生態平衡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力量,俄羅斯人有一句諺語是說,有狼的地方就有茂密的森林。為什么呢?之前黃石公園沒有大量的野狼出沒的時候,黃石公園里的兔子、食草類的動物就特別多。因為沒有天敵,鹿特別多,所以導致整個水草就開始不行,就開始下降。然后等到狼出現了以后,那狼就會減少兔子和這些鹿的這些數量,然后整個生態環境就開始得到了休養生息,就會變得更加豐富。
所以整個大自然的生物鏈條當中的每一環都是非常重要的,我們人類不能夠輕易地干預。狼吃鹿太殘忍了,不要讓它吃。不要讓它吃,鹿就把草吃光了,鹿把草吃光,鹿就自己餓死了,所以整個生態就會呈現出凋零的狀況,這是一個生物圈。
最后我們講講狼是怎么樣治愈人類的。在黃石公園有一個項目是專門針對創傷性應激障礙綜合癥的。就是創傷性應激障礙綜合癥的那些人,這些人大部分是從戰場上回來的士兵,因為他們在戰場上受過這樣的刺激。大家看過李安導演拍過的《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那里邊所演的那些士兵就是叫創傷性應激障礙。
這些人治療起來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讓他們去照顧野狼。這些士兵發現,當他們去照顧野狼的時候,內心得到了極大的安慰,然后應激水平大幅地下降,為什么呢?就是士兵們從野狼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很多投射,比如說它們需要殺戮。人類進行過殺戮,他覺得很內疚、很自責,他現在看到狼也在殺戮,狼為了生存也要殺戮,然后殺戮完了之后,狼能夠放下,狼可以自在,狼可以接受它曾經犯過的這些問題。所以這些士兵和這些天然的戰士之間,產生了這樣的鏈接,互相地理解,然后陪伴,再加上你撫摸它,可以很快地降低你體內的這種激素水平,這就是我們說狼是有機會能夠對人產生治愈效果的。
但是大量的人說我接受不了。我相信我媽聽我這期節目的時候,一定會說,嚇死了,不得了,對嗎?但實際上有多少人被狼攻擊過呢?在過去50年的時間里邊,50年,整個歐洲只有9個人死于狼的攻擊,而且這9個死于狼的攻擊當中,有5個人是因為狂犬病。就是狼咬了他以后,他得了狂犬病然后死掉了,只有4個是生活在距離狼特別近的一個小村子,西班牙的一個小村子,那個小村子是狼群的一個投喂點。就是那個地方就是狼群來吃東西的一個地,然后有4個孩子在那兒受到了攻擊和死亡,這就是一個比例。
狼吃羊,有的人說狼雖然不咬人,但是狼吃羊。狼見到羊就往死里咬,甚至很多狼跑到羊圈里邊以后,它是咬死所有的羊,然后它又不吃,它跑掉,那多氣人。所以有很多牧民就特別痛恨狼,見到了就要拿槍打死。
作者有一次曾經跟一個美國的牧民聊過,說當一個狼吃你的羊,你有什么感受。那個牧民說,我很內疚。為什么內疚呢?因為我沒有盡到責任,我沒有保護好我的羊,那不怪狼,那是狼的天性。狼為什么會咬死那么多的羊呢?是因為太好咬了,狼在打鹿的時候,它從來不會咬死一群鹿,狼只是殺一頭鹿,夠吃就行了。但是到了羊群里邊以后,就發現殺戮的天性得到了激發,隨口咬一個死一個,咬一個就死一個。所以狼才會使勁地咬,過癮,咬完了以后拿上一兩只就走掉。而實際上如果你能夠把羊群保護好的話,狼甚至能夠保護羊。
有一個牧羊人就在羊圈的周圍加了一層電的護欄,然后有一只狼過來的時候,被那個電的護欄打了一下,這個狼就覺得是那些羊咬了它一口,就是狼就特別害怕羊。后來這個狼就在那個電的護欄外邊建立了一個領地,其他所有狼要過來的話,它就趕它們走,咬它們。所以這個狼反倒成了這些羊群的保護者。所以這是大自然生生不息的一個很有意思的話題。
有些注意點很重要。就是假如你真的有了這樣的興趣,想去黃石公園看看狼,或者回到中國的森林公園里面去走一走,第一個就是千萬不要投喂。你知道在加拿大,我們去看班夫森林公園的時候,投喂任何野生動物都是要入刑的。當地的警察非常嚴肅,你只要敢拿你的面包什么的喂烏鴉,喂這樣的東西,就抓,這個是刑法規定。
為什么呢?一旦我們人類投喂了這些野生動物,野生動物就會跟人類過度親近,跟人類過度親近就可能會帶來危險。既有可能是對人類的危險,也有可能是對野生動物的危險。更重要的是,你讓野生動物整天喜歡吃人類投喂的東西,它會喪失自己去捕獵的能力,它們也很懶,所以千萬不要投喂這些野生動物。
第二個就是見到了狼不要跑。作者在一個學校里邊普及知識,去講的時候,問你們有沒有人見到過狼?有三個小女孩舉手,說我們三個見過。在哪兒?在森林里邊走路,看到了三頭狼。她說你怎么辦呢?說我們就站著不動,我們嚇壞了,站著不動。這個作者說,你做對了。然后那三個狼就是轉了身就走掉了,它不想惹人類,兩腿動物不好惹。
然后在公園里邊,就是戶外的這種公園里邊是有規定的,你距離這個動物有多少米是有規定的。比如說距離野牛至少25米,因為野牛跑起來也很快,它會頂你。然后距離狼至少50米,距離熊至少要保持100米。熊的奔跑速度最高能夠達到60公里每小時,你想想看,別看它那么大塊,跑起來速度特別高,所以熊是真的會惹來麻煩,我們見過很多被熊撕咬的案例。
然后去野生公園或者到森林里邊散步的時候,最好不要帶狗。因為狗會惹得狼或者熊對你們展開攻擊,所以就自己,人反倒更好。如果為了安全,你可以帶一個防熊的噴霧,這樣你就安全多了。
去黃石看狼最佳的時機是春天和冬天,景色各不相同。這時候狼都比較活躍,有的是在交配期的時候,然后在雪地里邊看到的也會非常漂亮,等等。
所以有機會大家可以去看一看,感受一下跟原始的世界交流的感受。當然這本書里邊對于狼的親密態度是她的觀點,我們也希望大家如果真的要動身去看狼的時候,多參考一些不同的意見,在野外遇到野狼,我覺得也不會像這個作者講的那么完全沒有危險,咱們還是小心點好。
最后這個作者講了一個上升到哲學層面的問題。她自己有一個口號,叫作“如果是狼的話會怎么做?”。就是如果是狼的話會怎么做,遇到了這樣的事狼會怎么做。
為什么要這樣想呢?我們人生當中難免會遇到挫折,但是你的挫折會有狼捕獵失敗更嚴肅嗎?它今天捕獵失敗就有可能家里就會有人餓死,對嗎?它不焦慮,捕獵失敗了沒關系,休息一會兒再來。對待自己的敵人,對待入侵自己領地的人,對待自己的家庭成員,它會怎么做。然后失去了親人,它會怎么做,家里邊有人年老了,它會怎么做。
這個作者有一次要從德國飛到美國,結果剛好趕上那次火山噴發。火山噴發得太厲害以后,導致航班整個取消,她的行程徹底打亂。她覺得好煩,怎么會這樣,我計劃了半年的這個事現在干不了了。正在焦慮的時候,她突然想到了“如果是狼的話會怎么做?”。就是如果是狼的話會怎么做,想都不用想,狼說航班取消了就不去了,就接下來干自己該干的事。然后她就安心了,然后在家里邊干自己該做的事,寫書什么這樣的東西。
所以我這兩天讀完這本書以后,我經常會想到這句話。其實我們也難免會遇到在生活當中的誤解、責難、挫折、不如意的地方、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或者對自己的表現不夠滿意,等等。這時候你可以想一下,如果我是一匹狼,我會怎么做呢?狼沒有三心二意,沒有太多的私心雜念,沒有那么多的糾結和痛苦,每天開開心心地活在當下,盡最大的努力讓自己的生活繼續下去,這就是狼能夠教會我們人類的最好的東西。
我不知道你們能不能夠喜歡這么一本講狼的書,讓我們進入到狼的社會當中,獲得更多的知識。我們可能今后能夠了解更多的動物,因為我們做讀書的節目,我們希望做很長時間,我們可以把很多的東西拿出來,讓大家有進一步的了解。謝謝大家,我們下周再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