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辭職了,將在這個月底完全變成事實。這事的確沒什么要強調的。
工作是穩(wěn)定但沒什么長遠發(fā)展,在老家這幾年的日子“安逸”到能容易一眼看得到自己以后的“安逸”。我恐慌這樣的工作繼續(xù)。真的好像能看到這樣繼續(xù)下去后自身無趣索然的未來。
平常工資每月到手的有兩千能算好了,照這樣下去,別說北上廣深了,想擁有四五線城市屬于自己的一個小窩,哪怕我滿打滿算節(jié)儉十年都或許能爭到一個房奴的資格。
再想到自己這幾年“安逸”中所經歷的各種坎坷。這樣想著,感覺我前路就算再怎么奇遇也只能自己把曲腿當蹦跶了。
灰不溜秋。這詞原來可以形象人生的。
綜上,我覺得辭職外出闖闖是件對事。然后,我對家人說了自己的決心。
這久,臨出去的這段日子,我是有興奮熱血的,但對前路未知的茫然和將要舍棄的卻還是占著相對高地的。
想出去闖闖肯定不算是壞事,見識下也好。只是一定要在健康的前提下去生活,合法的前提下去收入。成長了多少賺了多少不那么重要,腳踏實地,對人對事不愧疚不遺憾就行。日子踏實無愧地過,不要悲觀,不抱幻想。
數學里,一加一加一無論加多少次,都是一次一個一的加上去的。但日子,不會是這么回事。日子大多時候是像滾雪球的,一天加一天的加下去,但不會是數學的公式計算,你滾雪球的開始積累是微不足道的,但結果確是驚人的。
其實,換個說法,日子不是一成不變的,你以為你每年能賺三萬,存一萬下來,十年就能存十萬。消極來說,可能都沒等到五年,你只求果腹;積極來說,不到五年,你已經存到了二十萬。決定因素當然在于自己的腳印積累的質變。至于質變的因果,每個人都是自知的。
上面三段話意是家人說后,我以現在的文字水平能揣摩表達出來的。
我過去一直喜歡強調自己很多道理都懂,特別是犯了什么低級錯誤的時候用以爭辯,還不自省地繼續(xù)與對方侃侃而談。對方說,你懂怎么還犯?我答,因為什么什么原因而沒做到而已。
有一個道理你知道,你覺得自己算懂了。但你某天就犯了那么一個錯誤,一個明明知道這個道理的人不會犯的錯誤。旁人好心說出這個道理希望你懂,你很不耐煩或是反感回懟:這個道理我懂,不用你說。
懂不懂,談不上說不說的,是用結果來證明的。爭辯這個的意義,除了可能降低甚至失去親朋友人對你的感情外,最大的意義就是你自己不斷再證明自己真正的無知。
現在,我才慢慢肯承認:那些道理我只是僅僅知道,并不懂。
而知道了,沒懂,還犯了錯,還不夠你長點心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