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生活原本如此,從古至今,都是這樣。
我們可以說沈復和蕓這一對小夫妻太不會處理人情世故,他倆都是那種性情單純善良,待人熱心腸,有點不諳世事,又有點“一根筋”的人,這樣的人做朋友是極好的,但如果遇到稍微復雜點的人事關系,再或者還有利益相關,就難免會左支右絀,窘態畢露。
但我們也可以說沈復的父母也有責任,他們顯然是那種對外人熱心腸,對自家人有時卻要求過于嚴格的人,而且難免那個時代家長特有的毛病,把自己放在道德高處,剛愎自負。
我們甚至還可以說這是當時社會風俗造成的困境,兒子要幫父親納妾,兒媳婦要為公公選枕邊人,婆婆要表現出賢德只能把怒火轉移到兒媳身上,成年的子女仍然要依附父母居住,而家人為了生計又不得不常年分離,等等。
然而從我的本心來說,我并不希望這個章節被如此解讀。不希望它被讀作家庭倫理劇、婆媳戲甚至宅斗文;也不希望讀者站在清醒理智客觀公正的旁觀者角度,品評當事人的是非對錯,大談何時處理不當,何處應對不妥,如果怎樣,應該怎樣;更不希望將之視為處理職場或是家庭關系的反面教科書。
我一直覺得,生活就是這樣,生活中有美好,也有煩惱;有溫暖,也有惡意;有光明,也有晦暗……從來如此,并將永遠如此。這是我們每個人,或遲或早,都必須認識到的事實,生活就是美好與糟糕混雜在一起,永遠拆解不開的一團死結。
美好的人、事和時刻,并不能徹底終結和改變生活中的糟糕之處,它們不會因為任何美好而消失。但是相應的,所有的糟糕之處,也絲毫無損生活美好的一切。永遠不要因為生活中必須面對的坎坷、困境、辛酸和惡意,就質疑它的美好溫暖,就放棄對它的信心和希望。
事實上,在這一章里,我們的確會看到這對“神仙眷屬”背后的苦楚傷痛。但即使如此,他們仍然不離不棄,彼此珍惜扶持。從來沒有因生活中的困窘而歸咎彼此、傷害彼此,反而極力在世間的狂風暴雨中,為彼此帶去更多的溫暖與慰藉。
旁觀者可以說他們不夠聰明理智,不夠圓滑世故,情商不夠高,處理問題簡單幼稚……然而磨難來時,他們沒有“各自飛”,而是互相依賴,互相庇護,用他們也許笨拙也許無用的方式,為他們的人生,也為我們的世界,留下了微小然而無比珍貴的人性的光芒,讓人對愛情,對家庭,對人生,更多了一點信心。
他們在坎坷愁苦中,極力抓住那小小的一點,閃爍美麗的溫情與愛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