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家陪你讀書
嗨,早上好,親愛的小伙伴們,這里是麥家陪你讀書。
在微信后臺回復“讀書計劃”,獲取讀書人的專屬福利:
加入頂級大咖作家團;
專享線下社群活動;
48本好書籍,365個好日子;
聆聽好聲音,滋養你的心;
參與活動,有現金獎勵。
讀書,讓我們遇見更好的自己。
【第一堂大咖課】已上線,點擊閱讀原文,可免費試聽。
胡適說:陸小曼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
郁達夫說:小曼是一位曾撼動20世紀20年代中國文藝界的普羅米修斯。
徐志摩說:她一雙眼睛也在說話,睛光里蕩起,心泉的秘密。
說起陸小曼,就不得不連帶著提起徐志摩,若不是與徐那場飽受指責的婚戀,陸小曼可能不會如此為人所熟知。
陸小曼的名字雖與徐志摩緊緊地捆綁在一起,但她從來就不是誰的附屬品。
離了徐志摩,陸小曼還是陸小曼。貌美如花,多才多藝,率性灑脫,任性妄為。
世人口中的嬉笑怒罵,指指點點,于她又有何干?
01
陸家有女初長成,美人如花隔云端
陸小曼出身名門,父親陸定是日本名相伊藤博文的得意弟子,后任北洋政府賦稅司長,在銀行界叱咤風云。
母親吳曼華是大家閨秀,才藝雙絕,尤擅一手工筆畫,對小曼影響極深。
吳曼華生了9個孩子,只活了小曼一人,自是將她奉為掌上明珠,萬千寵愛加于一身。
陸小曼是美麗的,明眸皓齒,楚楚動人。她生于上海,長于北京,因此性格里既有著北京姑娘的聰明活潑,又有上海姑娘的秀麗端莊。
就連才女王映霞都說:“小曼確實是一代佳人,我對她的印象,可以用‘嬌小玲瓏’四個字概括。”
陸小曼是有才的。她接受著當時最好的教育,再加上生性聰穎好學,更是天文、地理、科學、戲曲、鋼琴、繪畫無所不通,十六七歲就精通英、法、德三國語言,是當之無愧的才女。
據說有一次,一個洋人到陸小曼就讀的北京圣心學堂參觀,看到了她畫的一幅油畫,當場就支付200法郎買走了。
陸小曼是驕傲的。在學校里,大家都稱她為“皇后”。同學們以能給她拎包持衣為榮,她則高傲至極,對這眾星捧月般的待遇不屑一顧。
陸小曼是風光的。她貴為千金小姐,吃穿用度、嬉鬧玩耍都是最高級的。家里有廚子,身邊有仆人,出行有司機,真真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嬌慣。
可也正是這種自小便被人簇擁的經歷,讓她喜歡并迷戀著這種感覺,游戲人生,不甘寂寞。
當時,北洋政府外交總長顧維鈞需要一名精通英語法語、年輕美貌的姑娘去外交部接待外國使節,陸小曼便成為了不二人選。
她能詩善畫,寫得一手漂亮的蠅頭小楷;她能歌善舞,熱情明艷的笑容惹人好感頻生。
就這樣,陸小曼逐漸聞名,成為北京社交界得天獨厚的寵兒,與處于上海的“交際花”唐瑛并稱為“南唐北陸”。
當時的陸小曼,年僅18歲。
02
為愛而癡千夫指,恨不相逢未嫁時
1922年,陸小曼19歲,才華橫溢,明艷動人。來陸家說媒的人自是絡繹不絕,簡直要踏破了門檻。
陸父陸母千挑萬選,深思熟慮,最終決定將小曼嫁給王賡。
王賡與美國名將艾森豪威爾是同學,清華畢業,保送美國。王賡既有深厚的文化修養,又有卓越的軍事才能,與陸小曼兩人是郎才女貌,金玉良緣。
但在這樁婚事上,小曼完全是被動的。她求良人,他卻求仕途。當蜜月的激動漸趨平靜后,小曼漸漸發覺自己并不快樂。
小曼說:“其實,我不羨富貴,也不慕榮華,我只要一個安樂的家庭,如心的伴侶。誰知連這一點要求都不能得到。只落得終日里孤單的,有話都沒人能講,每天只是強自歡笑地在人群里混。”
每當小曼想外出游玩,王賡便把她推給好友徐志摩:“我沒空,叫志摩陪你玩吧。”
每當徐志摩前來相邀,他也將志摩推給小曼:“我今天很忙,叫小曼去陪你玩吧。”
就這樣,朝夕相處,日久生情,陸小曼與徐志摩走到了一起。
但那個社會,男人妻妾成群不稀罕,女人婚內生情便被當作是“不檢點”。
陸小曼被推上了不守婦道的風口浪尖,接受輿論的百般責罵,和徐志摩的再婚也遭到了多方的強烈反對。
陸小曼是任性的,愛了就是愛了,沒什么好藏著掖著。她清醒地看到了自己的一顆心在鮮活地跳動著,因此哪怕外界再多阻隔,于她眼里,也只能是“此心隔山海,山海亦可平。”
甚至為了能夠和徐志摩在一起,她打掉了剛懷上的王庚的孩子。自此落下病根,也沒有了生育能力。
徐陸二人如愿走入了婚姻的殿堂。婚后,陸小曼的性格缺陷很快便顯露無疑。
她嬌生慣養,當著公婆的面讓徐志摩抱她上樓;她揮霍無度,徐志摩只得節衣縮食,拼命賺錢,以博佳人一笑。
陸小曼因流掉前夫的孩子,身體欠佳。推拿師溫翁午有一手推拿絕技,他常為陸小曼推拿,手到病除。
于是陸小曼與推拿師翁瑞午交往甚密,又在翁瑞午的影響下,慢慢地吸上了鴉片,靠吸鴉片緩解傷痛。
徐志摩明說暗勸,終是無果,直逼得徐志摩頻頻離家出走。
1931年11月11日,又一次爭吵,陸小曼用煙槍砸掉徐志摩的眼鏡后,徐志摩忍無可忍,離家出走。
18日,徐志摩前往北平的飛機失事,身邊唯一的遺物是陸小曼的畫作《山水畫卷》。
徐志摩遇難之后,陸小曼此時究竟悲傷到什么程度,連郁達夫都覺得難以描寫。
她為了麻醉自己,鴉片抽得更兇了,還因此蹲了一夜班房。
自此,陸小曼素衣謝客,閉門不出,默默忍受著外界對她的批評和指責,致力于整理出版徐志摩的遺作,遺文編就答君心。
那時的她,年僅29歲。
03
若有詩書藏于心,歲月從不敗美人
陸小曼擅戲劇,諳昆曲,精皮黃,又寫得一手好文章,文筆如同她的畫和人一般,或濃或淡,震懾人心。
她曾與徐志摩合作過一部戲劇,叫《卞昆岡》。那華美的臺詞、端正的結構,讓人驚覺小曼不提筆簡直太過可惜。
劉海粟評價說:“她的古文基礎很好,寫舊詩的絕句,清新俏麗,頗有明清詩人的特色;寫文章,蘊藉婉約,很美,又無雕鑿之氣。
她的工筆花卉和淡墨山水,頗見宋人院本的傳統。而她寫的新體小說,則詼諧直率。她愛讀書,英法原文版小說,她讀得很多。”
徐志摩死后,陸小曼痛定思痛,漸漸戒了鴉片,重拾畫筆,潛心作畫。
她決心努力地活著,兌現她對志摩的承諾:“我一定做一個你一向希望我所能成的一種人,我決心做人,我決心做一點認真的事業。”
就這樣,陸小曼拜了賀天健為師學習山水,拜了陳半丁為師學習花鳥。
臥薪嘗膽10年后,終于在上海成功舉辦了個人畫展。參展作品有100多件,山水、花鳥一應俱全。
此后,她一發不可收拾,于1949年、1955年兩次入選全國美術展。并在1958年,成為上海中國畫院的專職畫師。
當時的陸小曼,已是55歲高齡。
胡適說她是一道不可不看的風景。的確,除了才華與美貌,她敢愛敢恨、離經叛道的個性,給那個時代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畫成了一道經久不落的傳奇。
她曾燦爛奪目,驕縱任性,也曾沉淪頹廢,惶惶度日,但最終褪去華衣,收斂鋒芒。
但無論是任性妄為、恣意灑脫,還是整理文稿,潛心作畫,陸小曼還是那個陸小曼,并不因為世人的評說而改變什么。
她不是誰的附屬品,也從不與誰爭高下。
千夫所指如何?萬人唾罵又如何?她只對自己負責。
她的一生是自我的一生,試問有多少人,能做到像她這般瀟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