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的超長寒假,讓我深刻認識到一個問題:會哭的孩子有糖吃。
姐姐結婚的比較早,所以現在已經是兩個孩子的媽媽了。大兒子五歲,小兒子三歲。疫情期間,我們都住在一起。
每天早晨哥哥起床了,就自己穿衣服,乖乖的等媽媽起床做飯吃,?就算餓了也是乖乖的不吵不鬧。有一次我就問她他為什么不去叫媽媽起床做飯吃,“媽媽很辛苦,我想讓她多睡會兒,你不要去叫媽媽。”這是他的原話。但弟弟就不一樣,起床了就必須要他媽媽穿衣服,沒看見媽媽是會大吵大鬧的,餓了就要吵著吃他想要吃的東西,所有的事情都要按他的來,否則就拿出他最大的秘訣——哭。他似乎認為哭能解決一切問題,哭能讓所有人都妥協。
還有一件常見的事。哥哥會照顧弟弟,每次弟弟把臟玩具拿到嘴里去,或者干其他不好的事,就會阻止他。弟弟卻并不領情,最常見的辦法就是咬哥哥然后哭?,每一次引來媽媽,哥哥都會挨一頓罵,于是哥哥在媽媽這里就成了淘氣的孩子。
以上只是兩個非常常見的例子,生活中還有許多其他的事例。許多小孩子都默默的用自己特有的溫柔溫柔對待父母?,許多小孩子都認為眼淚可以解決很多問題,許多父母都認為孩子很淘氣,許多父母都認為哭了就代表被欺負了,許許多多的父母都無視了,小孩子特有的溫柔。
(封面源于網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