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如晦的日子里,總有人渴望屋檐。可當烏云壓城,雷聲碾過天際,做一個淋雨的孩子又何妨?那些在雨中奔跑的身影,恰恰藏著生命最本真的勇氣與熾熱。
童年時,我們都曾是無畏的“淋雨者”。夏日驟雨突襲,雨簾撕開悶熱的空氣,蟬鳴變得倉皇。小伙伴們甩掉涼鞋,光著腳丫踩進積水,濺起的水花沾濕褲腿,咯咯的笑聲混著雨聲在巷子里回蕩。那時的我們不懂狼狽,只知道雨水沖刷掌心的感覺如此清涼,奔跑時風與雨的夾擊竟這般酣暢淋漓。可不知從何時起,我們開始學會躲雨,在生活的風雨前小心翼翼地撐起傘,將自己圈在安全卻逼仄的方寸之間。
成長的路上,風雨從不缺席。學業(yè)的壓力、職場的競爭、生活的瑣碎……如同層層烏云,裹挾著焦慮與不安。許多人被社會規(guī)訓成“識時務”的大人,習慣了按部就班地尋找“避雨處”,把棱角磨平,將夢想藏起,在穩(wěn)定的軌道上機械運轉(zhuǎn)。但總有一些人,甘愿做逆行者,像那在雨中倔強奔跑的孩子。
做一個淋雨的孩子,不是莽撞地橫沖直撞,而是清醒地選擇直面生活的勇氣。就像跋涉的旅人,明知前方風雨交加,仍愿裹緊衣襟前行。他們在雨中感受每一滴雨水的重量,在泥濘里丈量每一步的艱辛,這份經(jīng)歷讓生命愈發(fā)厚重。雨幕中的每一次跌倒,都化作站起的力量;每一道淋濕的傷口,都終將結(jié)痂成鎧甲。
當雨過天晴,那些在雨中奔跑的人,或許會比躲在屋檐下的人多一份從容與豁達。他們見過烏云翻涌時的壯闊,體會過風雨拍擊的酣暢,也更懂得陽光燦爛的珍貴。做一個淋雨的孩子又何妨?在這場風雨中,我們終將遇見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