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起,煙雨沒,遠處的鵝黃嫩芽一下子都顯露了出來。不知從什么時候開始,春天已悄悄然抵達,又或許它只是全都埋在了煙雨蒙蒙中看不見。
一年之計在于春,這是一個種下希望的季節,讓我們和昨天的一切說聲再見,再次越入新的起點。生活本是一張白紙,你將它涂成灰白,它就回饋你冷清淡漠;你賦予它色彩,它就贈予你一顆甜甜棒棒糖。
成長,源自心智變化的過程。心智這東西,每每有所成長,就好像黃泥地上新露出來的嫩尖,總是能讓人充滿欣喜。只恨這種喜悅并不能長期有效,以致于一旦我們有較長時間不再感受這種喜悅,就會漸漸遺忘了那種驚喜的感覺,甚至是迷失。
過去,看到許多優秀的人都有記錄想法的習慣,卻并不真正地理解。直到有一天,自己試圖回想過去的一些狀態,才漸漸地發現,我們有過曾經,卻不一定記得曾經的樣子,雖然試圖努力回想,也感覺隱約依稀可見,可一旦想要再更進一步,卻又總想不起來當時的心情和想法。假使能及時用文字書寫下瞬間,就能保留住我們當時的心境,使它變成一份長期有效的記憶保存。
不管何時何地,不論傷心失望了,還是春風得意了,每當打開那份滿載心境的記憶本,總能看到自己成長的心路歷程依然清晰可見,而它有一個特別的好處:能在我們失意時帶給我們力量,在我們得意時提醒我們遠方仍然是一張白紙。幸福滿腹的感覺,或許就源自于一個個細小綿軟的成長細節罷。
有一句說得很好:理想,就是當你想它時,你是快樂的;欲望,就是當你想它時,你是痛苦的。我們總是喜歡一廂情愿地強求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但實際情況可能又常常并非如此。一旦出現了種豆得瓜,種瓜得豆,或者干脆是一無所得時,我們總是能默默地接受前者的幸運,卻不愿意接受甚至是埋怨后者的現實,即便這是客觀存在的合理。
道理也很簡單。如果我們能通過成長學會運用心智來理解:就像春天里播下的種子,雖然時令一樣,但因為土壤不同,氣候不同,養分不同,每顆種子的成長方式也千姿百態,最后結出的果實也不同。那我們就能自然而然地理解理想和欲望,懂得以順其自然的態度,過隨遇而安的生活的道理,也就能更容易獲得幸福。
幸福來敲門,從來不是突然出現,而是漸漸顯現的,是心智成長不斷積累地結果。我很喜歡這句話:身體或靈魂,總要有一個在路上。 這大概是尋找幸福歸宿的一個有效途徑罷,讓我們懂得熱愛生活,善待周遭。你熱愛生活,生活才會厚愛你,但愿我們都有那樣一天,活成了自己最想要的樣子。
成長,需要智慧和勇氣,更需要耐心。當煙雨退去,春天或許已悄然來臨,就讓我們收拾曾經,重新上路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