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條大河特別波濤洶涌,淹死了很多人,這條河叫“聰明”。
絕大多數人都在追求一種聰明,說穿了,就是希望自己投入少但是回報高,投入5分,回報10分,就覺得自己很聰明很厲害,如果投入了10分,獲得了5分甚至2分,就有很深的挫敗感,覺得自己很愚蠢。接下來你會怎么辦,讓自己不做很高的投入,不讓自己陷入愚蠢之中。
其實,你以為的聰明才是愚蠢,這個世界上,有很多簡單樸素的道理,其中有一條是:付出與收獲成正比。
真正的聰明人,有兩個基本的特征:
第一,真正聰明的人,根本不會讓別人覺得自己聰明。
寧可藏拙,也不要自作聰明;寧可露怯,也不要自以為是。為什么說靠運氣賺到的錢,最終都會因為實力虧掉,還不都是因為自以為聰明嗎。
第二,真正的聰明人都使笨功夫。
就像曾國藩說的“結硬寨,打呆仗”,聰明人做老實事,走得更長久。只有傻瓜才自己碰了釘子后知道回頭了,聰明人都是看見別人吃虧了就馬上學乖了,傻瓜沒碰釘子之前的心態是:“別人不行不代表我不行,我和他們不是一種猴變的,我更聰明,I am smarter”。
知道什么是你不知道的比聰明更有用,其實沒有那么多聰明人,只是有的人更虛心、更用心、更耐心、更細心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