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行為的背后,都有原因。
我一直不理解,宣宣三歲的年齡,怎么會像個大人一樣,心事重重。
像個鴕鳥一樣,總是低著頭,一副被生活壓垮的樣子。
小小的年齡,怎么會如此喪氣,沒自信?
我給他爸爸媽媽都打過電話,想知道他們平時是怎么管教宣宣,試圖從他們身上尋找答案,并沒發現問題所在。
宣宣不乖時,爸爸偶爾會罵宣宣,像天下父母一樣,再正常不過。
在電話那頭,宣宣媽媽欲言又止,我卻不好直截了當地問她,只能等她自己開口。
隨著時間的推移,宣宣家人對我的熟悉,對我漸漸展開心扉。
上星期三,臨放學時,Mally跟我說,宣宣不想當主持人。
我并不驚訝,仿佛在意料之中。
后面,Mally跟我說,她以及幾個老師認為現在宣宣不適合當主持人。
我想現在還不是放棄宣宣的時候,才練習了兩天,還有一個星期的時間可以練習。
不到最后關頭決不放棄。
我先跟Mally溝通,告訴她,她家里人知道他能當上主持人,都很開心,對他期望很大。
宣宣比較敏感,缺乏自信 ,如果這時候我們放棄他,無疑是在加繼他否定自己。
這次的主持人是把雙刃刀,用得好,可以鍛煉宣宣的膽量,培養他的自信,用得不好,會打擊他自信。
我們把宣宣推上去,再把他拉下來,太殘忍,有什么比讓孩子擁有一個健全人格更重要呢?
我沒有告訴宣宣媽媽,Mally跟我說的話。
我只告訴她,宣宣不想當主持人,讓她問問,宣宣的想法。
宣宣媽媽,讓我去問宣宣的想法,出乎我的意料,但我是想好了第二天問他。
后面得知,原來宣宣為了讓媽媽開心,經常說討好,讓媽媽開心的話。
宣宣媽媽跟我說,她現在感覺到害怕,宣宣不跟他說真話了,經常看她眼色說話。
這瞬間, 我明白她為什么讓我去問宣宣。
你的孩子不再跟你吐露真心,這是一件很悲哀的事情,這時,你要反思,是不是自己的行為出現問題?
第二天,上主持課之前,我帶宣宣到滑滑梯那里,我們坐在旁邊。
我問宣宣:宣宣,你喜歡當主持人嗎?
我有些害怕,宣宣說。
果然不出所料。
你害怕很正常,每個人第一次做沒做過的時情都會害怕。
我第一次做主持人的時候也很害怕,但做了第二次,第三次,做得越來越多的時候,就不會害怕了,反而會很喜歡。
就像我第一次開挖土機很害怕,開第二次,第三次就不害怕了嗎?宣宣問。
宣宣很喜歡挖土機,每天都在講,他長大后要開挖土機。
是的,沒錯,事情做多了就不會害怕。
我看到宣宣,眼睛里添了異彩,接著,很鄭重地跟宣宣說:宣宣,這么多人想當主持人,當老師就選了你,你知道為什么嗎?
為什么?宣宣問。
因為老師覺得你很優秀,很棒,覺得你有能力可以當主持人。
那其他小朋友不棒嗎?宣宣問。
其他小朋友也很棒,但老師覺得你最棒。
宣宣,你在老師眼里很優秀,很棒,你懂得很多很多的東西,老師很喜歡聽你講話。
做主持人就是講話,這是你擅長的事。
我去看了你上主持人課,上得非常得好,如果你說話聲音再大點,說話再慢點,那就更好了,還有,你的眼睛要看著大家說話,要不然,那些喜歡聽你說話的人就看不到你的臉,他們會很難過的。
宣宣聽完,眼睛更亮了,很開心的跑上滑滑梯。
如果宣宣跟我說,他不喜歡做主持人,做主持人很不開心,我會告訴他,那我們就不做主持人。開心最重要,我們要做開心的事情。
我希望你自信,自己相信自己,自己喜歡自己,這樣你才會快樂。
我把宣宣的想法告訴宣宣媽媽,并告訴宣宣做主持人的表現及問題。
接下來,宣宣媽媽跟我說的話,讓我非常的心疼宣宣,終于明白宣宣為什么表現出壓力很大,不自信喪氣的樣子。
原來宣宣每天都要學習很多東西,半小時的描寫,還要定量定時間學習,英文,數學。
宣宣才是三歲半的孩子啊,這樣高強度的學習,我一個成年人聽了都覺得壓力大,也許這就是我不優秀的原因吧。
正常學習描寫的年齡是四歲半到五歲,現在宣宣的手指還沒發育全 ,還不有能力學習描寫啊。手抖是力量不夠的表現,寫不好,自然有挫敗感。
可是宣媽,不以為然。
我除了心疼宣宣之外,我能做的就是盡量嘗試說服宣媽,不要讓宣宣做他與他年齡不符的事情。
天下父母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
但從沒問過他們自己想不想成為龍,成為鳳。
想起盧梭的《愛彌兒》里的一段話 。
對于孩子,我們一無所知,正是由于觀念錯誤,我們愈是前進 , 愈是歧途。
最有智慧的作家總是致鄰成年人應該知道什么,卻從來不問孩子有能力學什么。
我們總是一味地給孩子報專業,希望孩子十八般武藝樣樣高強 ,總擔心孩子落人一步。
如果孩子回憶起童年的時候,只有寫不完的作業,上不完的課,那這樣的童年,該多悲傷啊。
幸運的人,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總在治愈童年。
愿你是那個幸運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