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今天看了電影《哪咤》,是國產劇的驕傲,特效完全不輸好萊塢電影,非常的震撼。魔童哪咤的那個黑眼圈,缺牙齒的腹黑形象顛倒了我們這代人對哪咤的想象。哪咤父親李靖也一改以前古板的形象,變成了愛與尊重孩子的慈父。
? ? ? 哪咤雖然是動畫片,里面有很多道理值得我們去思考,我們凡人,面對哪咤出生的時候只有一個頭,長的與一般人不一樣,并且,力量非常大,差點摧毀李家大宅。村民就認為他是妖怪,讓自己家孩子不跟他玩,孤立哪咤。他父親把他與人隔離,他只能獨自玩耍,沒有一個朋友。導致他的性格爆炸,魔性的一面就出現了。他說了一句,反正村民認為我是妖怪,那我就做妖怪做的事情。只要有機會出去,他就以捉弄村民為樂。他其實非常的在意別人對他的看法,比如爸爸媽媽,還有周圍的人。爸爸媽媽告訴他,他是靈珠,他就非常的開心,天天很快樂。后來申公豹告訴他他是魔珠,他的魔性就爆發了。差點打死他爸爸媽媽。
? ? ? 他爸爸告訴他,讓他聽從內心的聲音,你就是你自己,你不是任何人,不要聽任何人的意見,他們都代表不了你。“是魔是仙,你自己是誰,你自己說得算!
? ? ? ? 我特別感動的是,當哪吒和敖丙兩個人合體的時候,他大聲說了一句,"我命由我不由天。",是的,給人一種非常酸爽的感覺!我們很多人被外界的看法束縛,被別人對自己的意見左右了,一事無成。自己想創業,去問一個比自己還不如的朋友,可想而知肯定成功不了。
? ? ? 我命由我不由天,聽從自己的內心,而不是命運的安排,這是敖丙和哪吒最后的選擇,打破一切是非定義。若命運不公,就和它斗到底。
? ? ? 與哪吒和敖丙的結局相反的,是同樣想逆天改命的申公豹的結局。“人心中的成見是一座大山,任你如何努力都無法搬動。”
這句話,申公豹既是說給敖丙,也是說給自己。他并非十惡不赦,他一切“反派”的初衷只是為了讓師傅元始天尊知道:就算他身為妖族,也可以位列仙班。根本原因就在于他不相信自己能夠搬動人心中的成見。消滅不了人心中對他的成見,他就試圖消滅人類,最后走上了自我毀滅的邪路,反而“成全”了人們對他的成見,遵從了命運。
? ? ? ? 哪吒怒吼的那句“我命由我不由天”,不是一碗“人定勝天”的雞湯,而是對所謂“命運”的定義:決定一個人命運的,不是他的血統或種族,而是他的所思所想和所做。潛意識就是命運。想要逆天改命,就要認識和改變自己的潛意識,尋找積極的“自我實現的預言”,去付諸行動。
? ? ? ? 自我實現的預言,是指一個人認定的自己,可能會成為他自己的生命預言。因為人本質上都是自戀的動物,一旦你說了一句話,心里認定了什么事,你的潛意識就會為了證明這句話是對的,而把事情朝這個方向推動。簡而言之,你潛意識認定自己是什么樣的人,你就會慢慢變成什么樣的人。所謂的命運,表面上來看是天注定的。其實,它常常是我們的意識花了很多年主動推動的結果。被魔丸附體的哪吒和被血統所縛的敖丙,他們得以改變命運,根本就在于他們都改變了對于自我的看法。
? ? ? ? 他們是怎么做到的呢?是李靖的父愛點化了哪吒,讓哪吒不再相信自己“生而是惡,一生都是惡”;是哪吒的決心拯救了敖丙,讓敖丙不再相信自己“生為異類,一生都敗類”。這在心理學上,叫做“羅森塔爾效應”:如果你對一個人賦予強烈的期待,這份期待就會奏效。哪吒本來已經順從了人們的成見,相信了自己就是一個魔丸,注定無法改變命運。但是父親無條件的愛,讓哪吒改變了對自己的設定,他是值得被愛被肯定被認可的好孩子。 哪吒不再相信所謂魔丸宿命的安排,而是遵照自己的內心,去保護家人,去懲惡揚善。
? ? ? ? 影片的最后是個開放式結局,最后哪吒和敖丙都被太乙真人所救,留住了魂魄。無論是哪吒還是敖丙,他們都遵從了內心的自我,而不是遵從了外界的成見。他們都成功的逆了天改了命,都將獲得新生。而他們的命運,也將從此都由自己做主。就像《哪吒》里說的一樣:“我是誰,是我想成為誰,而不是別人認為我是誰。”生命的意義,是成為你自己。而命運,其實一直在自己手中。若命運不公,就和他斗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