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9月7 日 星期六 貴陽世紀城 陰
明天家姐和姐夫要過來貴州與他們一同去游覽幾個貴州的景點,香夫人覺得她記錄的速度總也跟不上她出行的步伐。乘著家姐他們來之前,她想把貴陽避暑期間在租房簡易廚房里做的菜做個記錄。
雖然不如家里做菜那樣方便,但香夫人也還是比較用心地根據現有條件做出了他們喜歡而又健康的一些家常菜肴。
整個夏天,香夫人和先生特別喜歡吃貴陽的涼皮和洋芋粑粑,吃了幾次后,她就琢磨著自己買食材來做,好在貴陽隨處可見弄好的新鮮大張涼皮,還有可以用來或炒或煮或燒著吃的半干制寬粉條。
涼皮涼粉里加一些脆脆的榨菜或咸菜丁,夏日里吃起來非常地開味爽口。
每做一道出來,先生總是會很欣賞地說“好吃,好吃”。
第一次學著做洋芋粑粑的時候,香夫人把放好了青豆、玉米粒和洋蔥碎、調好味后的土豆泥成型后直接放在鍋里煎到兩面金黃,吃過后,香夫人覺得做出了貴陽二七小吃街吃的洋芋粑粑的味道,但是她遇到一個問題,就是在煎制的時候,土豆泥很不好成型,容易散開,吃的時候筷子一夾就散。
第二次,香夫人試著在土豆泥中加入了糯米粉,想加強它們的成型度,結果,成型是沒有問題了,口感卻遠不如第一次了,沒有了土豆泥那濃郁誘人的香酥味了。
好吃的洋芋粑粑,使得香夫人不愿罷手,她細思著要怎樣才能讓做出來的洋芋粑粑既保持好吃的味道又能很方便成型,于是第三次做洋芋粑粑的時候,她試著把調好味的土豆泥搓成圓球后外面裹上一層面粉與芡粉混合物,稍稍壓扁成型,放在薄油鍋里煎至兩面金黃。哈哈,這次大功告成,既完美成型又不失它應有的口感和香味,香夫人終于滿意了,這種方式就此成為了她今后做洋芋粑粑時固定的Recipe。
辣椒豆豉辣炒小魚干,是湖南的一道特色菜,同所有的湖南人一樣,這是香夫人與先生比較鐘愛的一道湖南菜之一。
六月間與同學們一道出游時,在一個無污染的水庫湖區買到了兩斤小火慢焙出來香酥的小魚干。這次來貴陽,香夫人也沒有忘記帶來了一斤,想著不方便買到滿意的菜時可以用來解解饞。因此住在貴陽期間,她時不時地會來上一盤青椒豆豉辣炒小魚干。
一天,香夫人和先生在貴陽吃了一次貴陽烤魚,貴陽這道菜的特點是在烤魚的上面燴上了一層非常豐富多彩的各色混搭蔬菜,如洋蔥、玉米、土豆、藕片、胡蘿卜、黃瓜、芹菜、木耳、香菇、大蔥等等,甚至還會有大片粉皮或者是面皮——問了老板,香夫人也沒弄清楚到底是粉皮還是面皮,很有嚼勁的那種,口感極好。
根據貴陽烤魚的特點,香夫人學著做了一系列的家常菜系:
有一天,買了一只叫花雞(每天聽到外面那“五香麻辣叫花雞”的叫賣聲,經不住誘惑),一餐吃不完,并且那整只雞里邊不是很入味,于是把它斬成塊做了混搭蔬菜悶叫花雞塊、青椒洋蔥炒叫花雞塊、海帶悶叫花雞塊,買了大明蝦,就做了混搭蔬菜粉皮燴大明蝦,用帶來貴陽的家里自做的香腸做了混搭蔬菜燒香腸或者就直接用辣豆瓣醬做一個素的混搭蔬菜海帶燴。
有一天吃過西瓜,香夫人利用西瓜皮做了一道西瓜皮番茄蛋湯,意想不到的清香爽口,讓她再不會輕易將吃剩下的西瓜皮隨意地扔掉。
香夫人與先生常常在貴陽世紀城小區外買到許多新鮮的有機農家菜,比如有蟲眼的小青菜、小黃瓜、茄子、豆角、四季豆、苦瓜、番薯、玉米等,還有農家自做的豆腐、粉皮、涼粉、豆芽菜等,在收獲玉米的季節,他們幾乎每天都會吃一根大大的糯玉米,呵呵,香夫人和先生對糯玉米可謂是情有獨鐘。
有兩家海鮮店也是他們常去的地方,他們會買大明蝦、帶魚、比目魚豐富他們的日常菜單。
有一次他們在貴陽世紀城永輝超市里買了大半斤制好的貴陽特有的脆哨,這是香夫人在吃貴陽小吃——腸旺面時曾知曉的貴陽食品名稱——其實就是她并不陌生的用肥肉、五花肉或瘦一點的肉做的炸油渣,不過貴陽人是把它更加地發揚光大,開發出來各種不同的種類。香夫人知道它不是很健康的食物,但她想為了解饞偶爾吃吃或一次少吃一點也無妨吧,她在做開味菜的時候就會在里邊放一點脆哨增香,如青椒翠哨炒四季豆丁。
每天晚間看電影的時候,香夫人習慣手上不離手工活,邊看電影,邊不停地擺弄著她喜歡的手工活,她會選擇簡單的圖案花型,這樣可以不要太費眼睛就可以做她喜歡做的事情,過去一直以來,她用這種方式編制毛衣、利用剩下的廢舊的毛線鉤織了一些家用座凳墊等。在貴陽避暑期間她鉤織完成了一個筆記本電腦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