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幾天,一段太極拳師被格斗狂人“秒殺”的視頻在網絡上傳播甚廣,該事件持續發酵,由此引發的關于“格斗狂人打假還是炒作”、“太極拳等傳統武術能否實戰”的討論更是沸沸揚揚,一時成為輿論焦點。
作為一個練習太極拳五年的太極拳愛好者,我對人們由此得出的“太極拳無實戰意義”的結論十分痛心,也并不認同,但是社會環境如此、輿論導向如此,全國有那么多的太極拳傳承者、狂熱愛好者,他們對維護太極拳地位的愿望之強烈程度肯定遠遠超過我,我自不必杞人憂天,擔心太極拳真的從此泯然眾拳矣。
只是,從我所接觸、習練的陳式太極拳和楊式太極拳來說,我在觀看那段比武視頻時,卻產生了很大的疑惑,看不懂太極拳師為何會敗。在我看來,幾秒鐘分勝負是十分正常的事情,甚至一秒制敵都可以,但是結局卻反了,應該是太極拳“秒殺”對手才對。
從歷史上來說,太極拳就是一個實戰拳種,而且名家輩出。先講幾個故事。一次,許禹生主持北京的武術比賽,特聘太極宗師陳發科為顧問。在研究打擂式比賽時,有人提出以十五分鐘為限,陳發科認為時間太長,一則報名人多,比賽時間必然拖延下去,二則即使打笨架十五分鐘也應分出個勝負來了,何況是武術比賽。他認為:“嘴里念‘一、二、三’三個字,甚至只念一個字就應立決雌雄。”
還有一次,陳發科的徒弟李劍華,因他本人是個大胖子,體重二百多斤,因而自夸,像我這個體重的人,一般人也奈何不了我。陳發科聽了之后,說了一聲“那也未必”,上前一步一手抓著李劍華的脖子,一手抓著他的腳,就把他舉了起來。
由此可見太極拳的實戰效果,這是陳式太極拳,楊式太極拳自然也是如此,楊無敵的名號不是白創下的,那都是通過實戰打出來的,楊露禪、楊班侯的威名即使再狂妄的人都不敢妄加批評的,無須再說,就說楊家第三代,楊少侯常常是出手即攻,一招制敵,楊澄甫教出的徒弟成名立萬的更多,有好多都把太極拳傳播到了海外,像鄭曼青、董英杰,在崇尚格斗的國外傳拳時,都是先靠武技服人,才能站住腳的。
說了這么多,好多人會覺得這都是歷史,都是傳說,誰也沒見過,沒法當真。那么,我就從一個業余愛好者的角度來分析一下這段視頻,我認為太極拳選手應該有好多種方法擊敗格斗狂人。
在格斗開始之前,太極選手采用的是手揮琵琶或者提手上式的架勢,前虛后實,以虛應實,這沒有錯。在陳小旺一人散手對戰多人的時候,就是采取的這種姿勢,寓攻于防,深得太極精髓。好,現在格斗開始,我們看到兩人轉了幾圈之后,格斗狂人首先發起攻擊,掄起拳頭,快速向太極選手頭頂砸去。這時,作為太極選手,應該怎么辦呢?拳勢兇猛,是否該后退躲避呢?太極選手以自己慘敗的教訓為我們上了生動的一課,答案是否定的,不,我們不能后退。那么我們該怎么辦呢?
第一,用“扇通臂”。當格斗狂人第一拳迎頭砸下來的時候,太極選手眼見對手打來的右拳,應該轉換重心,左腳在后,右腳在前,提起自己的右臂,迎向格斗狂人的右臂,這是攬雀尾中的掤式的變化之一,同時,迅速變換重心到右腳上,左腳向右前方快速上步,掤住格斗狂人右臂的右手快速內旋翻掌,向上格開(或者反手緊緊采住格斗狂人的右臂也行),左手迅速向格斗狂人的右肋下(腋下也行)按去,格斗狂人絕對應手而倒。這一招就是楊式太極拳“扇通臂”,非常簡潔有效。之所以用右手去接格斗狂人的右臂,是因為這樣可以讓格斗狂人的左拳被自己的右半邊身子阻擋,無法連續擊打,從而造成我順人背的效果。這一式是我認為最有效、最安全的破敵方法。
第二,用“玉女穿梭”。不用轉換重心,迎敵而上,用自己的左手接格斗狂人的右臂,向上掤架,右手當胸穿出,按向格斗狂人的心臟、腹部、甚至咽喉,都可以。敵人也可應手而倒。為了加強擊打效果,還可以快速跟步進一步,即,在右腳在前的情況下,右腳快速向前一步,左腳跟進。這一招的擊打效果比上一招好,擊打的多是要害,但是,自身也承受了一定的風險,當左手格擋開對方的右拳時,對對方的左拳卻很難抵擋,這就要求自身能夠很好運用太極拳的引化功夫,左手在格擋的同時能夠引動對手的重心,從而讓對方的左拳受到牽引,無法準確打擊,同時,自己的右掌必須快速發力,不給對手左拳打來的時間和機會。這招對初學者和功夫不深的人比較難,但是對于高手來說,卻更加有效。
第三,用“野馬分鬃”。太極拳有云“來勢兇猛挒手用”,從視頻可以看出,格斗狂人的攻勢猛烈,正應了來勢兇猛。當格斗狂人攻來的時候,快速上步,以右臂去迎接格斗狂人的右臂,并快速從對方右臂下穿出,穿過腋下直到后背,二者形成如“X”字的形狀,左手迎上對方的右拳,一把采住,隨后弓步向右前方挒去。可以把格斗狂人摔倒或者撅住他的右臂。這一招的難度更大,風險更大,不適合初學者,但是在高手那里十分簡單。
能夠一招制敵的太極招式還有很多,這里不再一一論述,先寫上三種方法,以供參考,表達我的觀點:太極拳是能實戰的,不會這么輕易被ko的。對于已經發生的事情,我只好說,網絡世界,很多事情,你懂的,不妨多去思考思考其中的內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