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格是一個人的特質,比如我很自信,我很自卑,這都是個人特質。很多人會認為,特質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
其實所謂的自信,是小時候,父母對自己有足夠的相信,就會把這個被相信的關系,內化到內心深處,形成自信。
自卑,就是小時候,父母經常不相信自己,所以會內化到心里,形成自卑。
倔強,是因為小時候對父母有這樣的感覺:你又不愛我,憑什么讓我聽你的?
終于明白,為什么我如此倔強,而且性格里充滿了反抗、逆反的情緒。心里也經常有那句話,憑什么讓我聽你的?原來是這個原因。
所以我們關心童年,尤其是6歲前。因為和父母的關系,形成了一個人的性格。而之后,又會把父母和自己的這種關系模式,放在和朋友、和同事、和愛人等任何一處關系中,不斷地重復,形成一個輪回。
在家里或是公司,都會有這種人,做事呢勤勤懇懇。但他經常就會莫名其妙地,犯一些錯誤,拖延事情啊,有時候遲到啊...
你氣兒不打一處來,而他又很委屈。他非常努力,你攻擊他呢于心不忍,但是看見他呢,心中又怒火燃燒。
這種勤勤懇懇,但又嚴重拖延,或是做事經常犯小錯誤的人,其實也是在表達他的憤怒。因為在他們的原生家庭中,不允許他們表達憤怒,所以他就用遲到、遺忘,以及凡莫名其妙的小錯誤,來表達。但是,他們自己可能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我一個表妹就是,她媽媽讓她洗碗,她把碗打破了,還把手割破了。你又生氣,又不能訓她,就說:算了,你以后別洗了。后來,她的目的就達到了,這種例子非常常見。
下次,見到這種情況,我們就都知道了。其實對方是在表達他的不滿和憤怒,但也有可能,她自己也沒意識到這一點。
如果小時候,父母和你是平等的關系,充分尊重你,那你以后也會一直和別人,構建平等的關系。
這種平等,會讓彼此都感覺到更舒服,更自在。而你在關系中,也能做到不卑不亢。
很多人,一直不能理解,為什么當他遇到比自己強的人,會很順從,而遇到比自己弱的人,又會看不起對方?反正很難和別人,形成平等的關系。
不是把對方放在高的位置去仰望,對他言聽計從或是取悅對方,就把對方放在低的位置,內心帶著鄙視的心情去看待。把自己弄得很累,幸福感也大大降低。
其實是因為,小時候父母和你建立的,不是平等的關系,沒有很好地尊重你。你童年和父母,就是這樣的關系模式,所以之后就會重復。
平等的關系,才是我們真正想要的。這種關系,也是最舒服的、最輕松、最自在的。
所以做父母的,和孩子構建一個,平等、相互尊重的關系,應該是父母能給孩子的,最好的禮物了。
而我們大多數父母,構建的不是平等的關系,而是權利的關系——我生你、養你,所以你什么都得聽我的,我想對你干嘛就干嘛。
這樣出來的孩子,即便外表優秀,骨子里也會是自卑的。在人際關系相處中,自己累、別人也累。
我們回到第一天那句話——父母,就是孩子的起跑線。所以父母真的愛孩子,就應該好好愛自己,活出自己?;畛鲎晕业母改福呛⒆右簧?,最寶貴的財富資源。
《成長營》陪你成長的第19天,期待你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