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一個輝煌燦爛的時代,后世為了表達對唐王朝的贊頌,將那個時代稱為盛唐。
文學上的盛唐指的是從開元元年到天寶十四年(713年—755年),史學上的盛唐指的是從永徽元年到天寶十四年(650年—755年)。
這一時期,政治穩定、經濟繁榮、文化多元,國力強盛,對外交流頻繁。
長安作為當時世界上最大的都市,匯聚了來自世界各地的商人、學者和藝術家,成為東西方文化交流的中心。
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相互融合,科技、醫學和天文學也取得了顯著進步。
同時,詩歌、繪畫、音樂等藝術形式達到了空前的高度,李白、杜甫、王維等詩人在這一時期留下了不朽的作品。
今天,慧語想要與大家分享的便是大咖王維的詩作。
王維(701—761), 字摩詰,別號“詩佛”,原籍河東蒲州(今山西永濟),后遷居京兆藍田(今陜西藍田),祖籍山西太原祁縣。
他既是盛唐詩人的杰出代表之一,也是中國文學史上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之一,一生中留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優秀詩篇,因官至尚書右丞,所以人稱王右丞。有《王右丞集》,流傳至今有400多首詩歌 。
王維有很多面,其詩多詠山水田園。他在詩里創造了一個充滿著禪意和畫意的自然世界。蘇軾評之曰:“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
如這首《鳥鳴澗》: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春日悠閑,春暖花開,詩人遠離塵世的紛爭,獨自一人來到寂靜的山谷里。
一個“閑”字奠定全詩靜謐的基調,凸顯出詩人內心的閑適與悠然。
細小的桂花輕輕飄落,宛如點點碎金灑落在人間,給大地披上了一層華麗而又芬芳的薄紗。
因為“閑”,作者才能全身心地放空,因為“閑”,詩人才能在這么寧靜的時刻連桂花飄落這一細小的事物都能察覺到。
在快節奏的今天,我們已經很少有耐心去觀察一朵花的開落了。
我們總是腳步匆匆,忙著奔赴一個又一個的目標,閑暇時也不愿出去,只想窩在家里盯著手機選擇“葛優躺”,無暇顧及身邊這些微小卻又無比美好的景致。
王維想告訴我們,一朵花的開落里藏著時光悄然流逝的痕跡,當我們錯過這些,也就錯過了與自然最純粹的對話,錯過了那些能讓浮躁心靈瞬間安靜下來的時刻。
接下來,詩人說“夜靜春山空。”進一步渲染出春夜山林的寂靜。
沒有塵世的喧囂,沒有世俗的煩惱,當作者來到夜晚的山里,瞬間覺得生命的空間被放大了。
這里的“空”,不僅指山林的空曠,更有一種空靈的意境,仿佛將外界的喧囂全然隔絕。
最后兩句,“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
明月悄然初升,驚動了深山中的飛鳥,于是,鳥兒在山澗中發出一陣清脆的叫聲。
這兩句其實是寫夜里的靜,月亮的升起本是自然現象,卻“驚”動了山鳥,以動襯靜,巧妙地把那極致的靜謐通過鳥兒的反應展現出來,讓讀者更深刻地感受到山林原本的安然無聲。
鳥兒偶爾的啼鳴聲在山澗中回蕩,這陣陣啼鳴非但沒打破寧靜,反而讓這寂靜的氛圍更添幾分靈動與生氣,使得整個山林宛如世外桃源般清幽美好。
整首詩動靜結合,視聽兼具,通過對桂花飄蕩,春山靜夜,月出驚鳥、鳥鳴春澗等細膩景象的描繪,營造出了一種空靈、清幽的意境,讓我們仿佛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寧靜與美妙。
偶爾停下匆忙的腳步吧,花點時間去外面走走,去看看花瓣如何舒展,云堆如何飄移,樹葉如何搖動,或許就能從那簡單的事物中汲取到力量,尋回那份被我們弄丟了的對生活細膩的感知,讓自己在這紛繁復雜的世界里,收獲一片或更多輕輕落下的“花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