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東方這三個字對于我們來說應(yīng)該很熟悉,當然也有不熟悉的人,不能一概而論,在這里不做辯論。
說起新東方換做過去的我,是不熟悉的,只聽別人說過,而現(xiàn)在的我因為讀書的習(xí)慣,以及讀了俞敏洪老師寫的書,關(guān)于新東方我有了新的認識。
新東方之所以會成為上市公司,離不開俞敏洪老師的努力奮斗,以及他不怕失敗的精神。
從一個人的隊伍變成一個公司,一個企業(yè),絕不是浪得虛名,那一定是吃了別人吃不了的苦,走了別人未走過的路。
《在對的時間做對的事》書中俞敏洪老師講他的創(chuàng)業(yè)經(jīng)歷,從北大離職到開辦英語培訓(xùn)班再到發(fā)展壯大,他靠的是一點一點積累,積累到一定程度時,再慢慢發(fā)展。
他說:“年少人創(chuàng)業(yè)不要總想著一步登天,好事需要慢慢磨合。”
在這個世界上任何事,如果想要它取得成績,不經(jīng)歷風(fēng)雨,是很難取得成績的。
俞敏洪老師從北大離職到開辦英語培訓(xùn)班,他做對了一件事,那就是把這一件事做好,做細,做到超過同行。
好的服務(wù),好的專業(yè),好的態(tài)度是決定一個人,一個公司走得更遠的前提。
《在絕望中找到希望》一書中他提到創(chuàng)業(yè)的艱難,以及他對朋友的真誠。
每個人在工作中都會遇到困難,能夠幫你解決困難的人不多,除了真誠的友誼,剩下的就是個人價值。
不得不說這是一個殘酷的社會,如果個人能力有限,價值有限,那么他的交友范圍也會有限。
當然價值不是先天決定的,后天的努力是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價值,比如俞敏洪老師他從素人到成功人士,他的價值是后天的努力創(chuàng)作出來的結(jié)果。
三年高考,七年教育工作,大量閱讀,他把所有可以掌控的時間全部用在提升自己這一件事情上。所以他的成功匹配他的價值。
說到時間,此刻坐在書桌前的我有些殘酷,這一周的空閑時間我浪費了不少。換做以前只要空閑下來,我就會看書,而這一周空閑下來,我不想看書,只想躺平。
就這樣沒有抓住時間的我,這周的進步空間很小。
用余老師的話說:“決定你成功的并不是你做了什么,而是你是否可以把一件事做好,做大。”
成功也就是說,把一件事做到極致,做到別人超越不了你。
作為普通人,我們會這樣想,他人的成功與我何干?我只想這樣平平淡淡的過好余生。
過好余生并不簡單,因為在生活的世界里存在著各種各樣的困難,假如自己身體無病無災(zāi),無憂無慮那還好,假如一身病痛,痛不欲生。這樣的生活狀態(tài),余生能好嗎?
在我看來,過好余生,那就是在自己可以掌控的時間范圍之內(nèi)做好自己,努力去提升自己,把握好時間,像俞敏洪老師那樣認認真真做好一件事,讓這件事超越其他人,別人會的,你也會,別人不會的你還好。這才是價值。
讀完這兩本書,我的心得體會是:“天下大事必做于細,天下難事必做于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