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閱讀的時候,隨時迸出許多的聯想,是因為這兩天讀的都是關于遙遠的鄉土嗎?于是復蘇的回憶全是與家鄉與童年有關。
那些幫助我們走出來的路,一輩子也忘不了。?
在這個過程中,幫我想起了很多的往事。今天讀的書是《阿勒泰的角落》,我的腦海中突然迸出一詞,那就是我內心深處的一個角落,它慢慢地亮起來了。
01
今天早上繼續讀《阿勒泰的角落》,這篇叫《河邊的柳樹林》。有幾句話挺有意思的,比如:
這片林子真是一片燃燒的林子,里面有著靜悄悄地熱烈。
(這條柳樹林附近的河)看它什么也不說就流了出來。看它涌向開闊的空地,經過我時,沖攪出幾個漩渦,什么也不說就流走了。我站在柳樹林外,看河從樹林里流出來,覺得它是從一個長長的故事里流出來的。
我家房子在一個光禿禿的坡頂上,四周沒有樹,沒有草,土大得要命,空氣特別爆。
要是我早知道這是一個身體不好的可憐的孩子,說什么也會對他更好一些……可是,怎樣才叫“更好一些”呢?唉,這樣的生活還有什么可說的,總是沒有停止,也沒有繼續。
作者,像是一朵漂在那片土地上的一朵云,在這里看一下,又不自覺地漂往他處,然后她就看到了不同的人,不一樣的生活。人的生命只是這大自然中的很小一點,連她自己,都是一朵漂泊的云。
02
剛剛讀到,她們門口的土路,有人過來架設電線桿,于是運來幾轱轆纜線,等裝完之后,就剩下幾個木轱轆在那里,于是,她們就悄悄地把它們滾回家里來了。然后,她的媽媽就將其中一個立起來放平,變成了兩張無人敢用的大平桌。還有一個辛苦的拆開,成為一堆木板,為她鋪了一張小床。但還剩很多木板,就又鋪了一張床。對于剩下很多三角形碎塊,媽媽就叮叮當當做了一堆小板凳。?
特別有趣的事,這些架電線的人,過些天來,就坐在這些板凳上,還討論那么多木轱轆怎么一夜之間就突然消失了。
由這里,我想起,前些天無意間聽到有人說,我們現在生活中,有哪些東西是我們親身做的呢?好少?但在我們過去,吃的東西、穿的衣服、玩的玩具,用的工具,許多不都是自己手工做出來的嗎?現在,連孩子自制玩具的機會都很小很少了。這難道不是一種能力退化嗎?創造力,動手能力,不也在這當中消失了嗎?
03
望路的小時候,那時候每天很重要的一件事,當時其實并不覺得多么重要,現在回望起來,那時,無論男女老少,每天其實真的花了很多時間在望路。
哪怕吃個飯,也要抱著那個飯碗,飯裝得滿滿的,菜也夾多一點,至少預估到可以調和著吃完這碗米飯,然后就走到大門口或者曬谷坪上,看一看,望一望。
那時候我們小,每天在路上,看著村子里的人上上下下,因為往村里上面或里面走,是有學校的,我竟不覺我們一直叫它是祠堂,然后那里還有村里的惟一一個商店和藥店,所以,看到一些人往那里去,一般都能猜得到,多半是去買東西。
外婆家就在村下游,所以,每次見到有外婆家的什么親戚路過,我們隔著小溪會喊一聲,然后也會回家報告我媽,今天又看到誰了,然后很神奇我媽總能猜出來,發生了什么事情。
現在回想起來,外面的世界和操勞在家的母親之間,原來是由我們這般孩子牽著一條線,然后在線外的故事,就在母親的想象和合理的推測中。那時真是多么貧乏的生活,于是一點點小事都激發起我們極大的好奇心。?
那時候很定期期盼的一件事,就是逢二五八的趕集。隔幾場,母親或爺爺,總是會去集市上的,從遠遠地,她們進了村口,即使隔著大的水庫,我們也能看得極遠。現在卻看不到了,被很多的建筑東插西插地全擋住了。更主要的是,我們已經沒有了這樣盼望的心情。
小時候的視野多遠呀!
(每日7-8點,直播讀與寫1小時 以上為2022-10-4直播寫作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