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冬天越來越深了,枝頭的葉子漸漸黃了,慢慢枯了,冷風一吹,禁不住的,就落在了地面上。每個晚上,都是小女孩最快樂的時候,媽媽和爸爸都要回來了。路邊的法桐,風一吹,莎莎的響,仿佛媽媽的催眠曲。夜晚的溫度更低,拉著爸爸的手露出一截手臂冰冰的涼,爸爸下探身子,拱起背,袖子滑下來蓋住了白胖胖的“小白蘿卜”。小女孩不時地一陣急走,興奮地亂叫,惹得右手的媽媽一陣緊張,不斷叮囑“慢點,慢點……”。
? ? 小女孩不到兩歲,但對每晚這樣的回歸,熱情從未減退。每次在固定的地點,固定的時間,都會從爸爸或媽媽的懷里掙脫下來。雙腳一著地,一只手已經(jīng)牽著一個人了,另一只手還要舉起來,“啊…啊…”,祈望的目光投向另一邊的人。兩只大手牽著兩只小手,每個夜晚,都如此趟過社區(qū)的林蔭小路。冬天的夜風冷的清奇,輕輕呵一下,凍出一個哆嗦。爸爸感覺到小手傳來的溫度--濕熱,孩子走得熱了身體不冷了。沿著孩子的手臂,另一邊緊攥的大手,它的溫度仿佛也能感覺到。手心暖暖的,這溫度是孩子的?媽媽的?爸爸不自覺加快了腳步,目光移向媽媽的手,冬天那手向來冰涼。
? ? 一個轉彎,“穿堂風”仿佛加劇了冷。“風大了,抱著走吧。”爸爸提醒道,從小手邊撤去了手,雙手專心推著兒童車。兒童車仿佛打獵歸來了,載著或大或小的物件。“啊……”孩子急了,一邊從媽媽懷里掙,一邊喊。媽媽順著小手指引,加快了腳步,邊喊:“爸爸,慢點慢點。”。
? ? 這樣的邊追邊喊,很快就要到家了。到了停車場邊,路面上飄落下兩片法桐葉子,一片壓著另一片的角。法桐的葉子,有五個分支葉脈,像手掌卻又帶璞。爸爸覺得有點像五角星,小孩子會喜歡的,正好可以給孩子,想去取的時候又猶豫了,因為思緒飄遠了。“l(fā)ittle things amuse little minds” 難道就是指這個,那該是中性的啊,怎么成貶義的呢,與志向與小人有關系嗎?母親也常說“小孩子就喜歡小東西”。譯成個"小人無大志",怎么感覺缺呢。思索之余,錯過了拾取的機會,爸爸搖了搖頭繼續(xù)走。
? ? 爸爸感慨譯文之余,又想到古文的翻譯。一句“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又讓爸爸困擾了很久。小學、初中、高中……,學習了那么長時間,學習新東西,真的很高興,經(jīng)常練習、復習從未覺得令自己愉快,可能是復習好了考個好成績才令別“人”愉快,復習了學習下一階段的輕松些,僅此而已。
? ? 納悶了許多年,也不明白孔子為什么這么說。孔子教的是禮,像現(xiàn)在的待人接物、禮儀、貴賤尊卑,這些不斷練習就可以掌握了,也能讓人喜歡和容納自己,自己也高興。可格物致知、學習自然科學,沒那個好奇心,不斷練習真的令自己不高興,如果不做科學家,做個普通的公民,換成“學習而后能在實踐中用到,才真是令人愉快啊。”
? ? “爸爸……”孩子的喊聲打斷了他的河馬星空,孩子學會了叫爸爸,真令人愉悅呀,想到這,那些亂七八糟的東西如浪潮般刷刷地褪去了,也像媽媽麻利地收拾衣服,很快就收攬了起來。
? ? 想想上學時,記住“學習了而經(jīng)常不斷地(練習)復習不是令人愉快嗎”這個答案,去考試就行了。真的是簡單啊,不用探究對錯,不用問為什么。有了孩子成了神農(nóng)氏,事事嘗嘗,萬一錯了就錯了一生啊。
? ? ?爸爸一陣苦笑,不自覺調整了下笑容,然后扭頭看孩子的動向:小女孩正玩著腰,正用小手一下一下試圖捏起地上的五角星葉子。
? ? 爸爸走向去,微弓著身子對寶寶說“真漂亮,五角星呀”,媽媽也附和"好漂亮的五角星喲!"。小女孩高興的拿起了葉子,同時被媽媽抱起繼續(xù)往家走。
? ? 爸爸推著車子,又去思索了。從孩子身上看,人從小就不缺好奇心,求知是天性,禮節(jié)、鋼琴等可以通過不斷練習習得,符合10000個小時的理論,可以愉悅自己或讓人喜歡自己。走到宣傳畫旁,爸爸突然想到:人的注意力是有限的,好奇心很容易被轉走,不斷的練習也會移走好奇心,不會再深究下去。由廣告想到社交工具等推發(fā)的小文,似乎很有道理但咂摸過后,有“翔”的感覺,智商和行動被藐視到汪星去了,吸走過多的注意力、精力。爸爸唏噓著走上了樓:“全民信息全民推、全民吸睛全民毀”。
? ? 一個廣告漫天飛的時代還沒走,又來了一個信息漫天飄的時代,這個喧囂的世界,爸爸、媽媽的手是否如同那法桐葉子,枯黃的手掌,從枝頭隨風飄落到地面,是羞得要鉆到地下還是要悲壯地吟唱“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