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足是頭腦里的一種狀態而不是頭腦里裝有滿意的事件。滿意的事件總是一種依賴,依賴就意味著有一天依戀的對象不再時,伴隨而來的不滿足就應運而生。 而真正的滿足是領悟當下的不滿足本身。?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赫明華
公園里平素人不多,若是趕上周末的話,進公園踏青的人就多起來了。這使得本來就有些熱的天氣感覺格外的燥熱。高高的棕櫚樹上那僅有的幾片寬肥葉子有些沒精打采。
樹蔭下或是草坪上人們三五成群地一邊喝著冷飲,一邊談天說愛。園藝工人栽植的各種叫不上名字的花草倒是很鮮艷,花瓣上有斑斕的蝴蝶起舞,翠菊好像格外招惹野黃蜂的青睞,一大片郁金香幾乎凋落的差不多了。?
凋落的郁金香從不好奇自己為啥在這繁華盛開的五月里獨自隕落了。金盞菊與瓜葉菊好不謙遜的在郁金香的領地自在地開放。唯有玉帶草愿意與郁金香一起為伍。?
然而郁金香卻從不顧及這一切,它不知道自己究竟是無我還是自我的;也不知道自己是與萬物一道還是獨善其身的孤獨俠。這些想入非非的東西只有有了思想以后,便如著魔似的浮想聯翩。只有當思想停歇了或者就同郁金香一樣沒有了頭腦中的思想在作祟的情形之下,真實的事實在沒有被思想意識扭曲下才自由地存在,這種存在是一份寂靜的單獨,它不會因這份單獨而沮喪。它只是單獨,并且心滿意足。
滿足不是頭腦里的思想,真正的滿足是無為的—沒有動機的滿足,一旦給滿足賦予動機的因素,就不是滿足。一個因為條件得以滿足的東西,就意味著其內部埋藏不滿足的禍因:欲望的替代品隨時如同伴隨郁金香周邊的金葉菊一樣競相怒放。 因為什么而滿足其實是匱乏的欲望得以實現的歇腳處罷了,它不是滿足,它只是滿足的一種逃避的借口。?
企圖通過外境合乎欲望的實現不可能帶來真正的滿足,因為欲望本身不消失,沖突與恐懼就會接踵而至,因此通過外境尋求滿足就如做一場黃粱美夢。
觀念驅策下的行動也不可能滿足根本的需求,因為貪婪是無止境不滿足的根源,不管是善意還是惡意的理念都是頭腦中永無滿足的繼續。由不滿足的當下逃離到滿足的理想之幻想中,只是更加強化那一不滿足的模式,只有超越觀念的層面下的一種自發的行動才能粉碎不滿足模式的枯槁。?
滿足是頭腦里的一種狀態而不是頭腦里裝有滿意的事件。滿意的事件總是一種依賴,依賴就意味著有一天依戀的對象不再時,伴隨而來的不滿足就應運而生。?
企圖通過事件的滿足永遠達不到一個滿足的頭腦之狀態。事件上的滿足感恰恰是不滿足的延續,當頭腦延續過去的傳統模式定義為事件的不滿意時,持續地覺察不滿足的事件,就在這種覺察過程中,頭腦中那個滿足的狀態才能得以實現。倘若處在滿足的狀態中,那么在常人眼中的富有與貧窮,繁華與簡單,高貴與卑賤,就顯得那么平淡無奇了。這就是心靈的自由。?
同樣,來自一份真實滿足里的自由決不是思想刻意造作的一個結論或觀念。結論或觀念只能指向解脫,但無法帶來解脫,解脫也不是一個人依憑理念在將來某一天解脫。將來的解脫人逃脫不了虛幻的真實性,那只是一個觀念。真實就是對當下的不滿足所實施的無為覺知之行動,在這一領悟的行動中就有滿足與自由。?
一顆古老的銀杏樹屹立在公園的入口處,樹蔭寬闊而濃密,納涼的人喝著冷飲,臉上露出愜意的微笑。 藍色的垂雀花開的正艷,水楊梅也不示弱地展示其魅力的花朵。公園北邊是一片古松林,在這有些燥熱的時日,林間穿梭的風里也夾雜著股股熱氣,但這些并不影響情侶們浪漫的興致。當溫存的情人頭腦被一種自我滿足感的愜意籠罩時,即使有人提醒他當心感覺的無常與善變時,他會篤定地堅信:他那自我的感覺永遠不會有差錯,哪怕海枯石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