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把鑰匙開一把鎖,讓孩子的內驅力破殼而出
_盧勤老師(知心姐姐)
和父母分享一個觀點:不要老想把財富留給孩子,要把孩子培養成財富,不要只想著準備好一切去迎接孩子,而應該讓孩子準備好一切去迎接未來,不要只想把孩子保護在自己的欒翼之下,而是讓他們展開自己的翅膀放飛自己的夢想。今天孩子什么都不缺,吃的穿的。甚至金山都不在乎。他們在乎自己把事情做好的成就感和滿足感。
成長是一門學問,你想讓孩子真正生活的有價值,就得好好研究一下,該給他什么東西,怎樣給才能讓他們獲得真正的幸福,成為有利于人民的人。
很多年前法國召開一個嬰幼兒國際論壇主題是培養國家財富。怎么把一個小孩子培養成一個國家財富。有一次我走進山東臨沂,一所農村留守兒童學校。
我拿了一個生雞蛋,問全校300多名同學,誰能告訴我怎么才能把雞蛋打碎?一個接一個說捏碎,踩碎,磕碎,用斧頭砸碎。這從外面打碎的辦法,有沒有從里面打碎方法?一個女孩站出來說:“母雞孵小雞的時候,小雞會把它的殼啄碎。你們說的方法都很好,結果卻不一樣。從外面打碎雞蛋只能變成食物。從里面把雞蛋打碎,雞蛋才能變成生命。問孩子們如果你是一個蛋,你希望他從里面打碎,還是外面打碎?孩子的聲音震耳欲聾,里面打碎。成長是蛻變的過程。無論是什么樣的孩子都希望里面破殼而出,而不希望外面被打碎。外界產生的是壓力,里面產生的才是我要成長的動力。現在的家長需要思考,我們每天對孩子一切的教育,更多的給他們帶來是什么呢?我想更多的是壓力。很多父母都希望一巴掌把孩子打進清華、北大。可是他們不知道孩子內心承受多大的壓力?而這些壓力給他們的心靈埋下深深的隱患。
而什么才是真正的教育?其實教育就是發現一個價值,激發人的潛能,讓孩子產生力量,我要破殼而出,我要學習,我要飛翔的動力。這才是一切教育的根本目的。一個孩子想要飛的高,內驅力非常重要。不能把他的內在動力調出來。即使再有才華,再有財富也沒辦法成就理想的人生。所以,如何讓孩子擁有一個動力十足的發動機,如何開啟孩子心靈的大門。是關系到孩子人生是否精彩的重要的部分。
怎么樣才能讓孩子的內在動力得到發展?
講一個小故事:有把鎖頭非常結實,一把斧頭過來說:“我能把它敲開。”斧頭費了半天勁,鎖頭紋絲不動。一把小鑰匙過來說:“看我的。”它插進鑰匙孔,輕輕一擰,鎖就開了。斧頭很不理解:“我渾身是力氣都打不開,你這么小怎么就打開了?”鑰匙輕輕地說:“因為我懂它的心。”?
印度作家泰戈爾有句名言:“用鐵錘無法開啟的鎖,唯有吻合那把鎖的鑰匙才能開啟。”?
每個孩子都有一把不同的心鎖,需要不同的鑰匙才能打開。就像愛因斯坦所說:“如果評價一條魚成功的標準是能否上樹的話,那它畢生都會認為自己是個傻瓜。”?
每個孩子各有不同,我們也不能用同樣的方法,簡單粗暴的對待他們。首先去認識你的孩子,我的孩子有什么不一樣,哪最棒?同時足夠的耐心。孩子的成長不是一撮而就。孩子不可能一下變的如你期待的那么優秀。跟孩子鼓掌的游戲,大家每只手各伸出一個手指,開始鼓掌,這是點點滴滴的掌聲。伸出兩個手指,開始鼓掌,這是淅淅瀝瀝的掌聲。伸出三個手指,開始鼓掌,這是春風話語般的掌聲。伸出四個手指,開始鼓掌,這是蓬勃向上的掌聲。伸出五個手指,開始鼓掌暴風雨般的掌聲。暴風雨從哪來的,從點點滴滴來得。
孩子的成長像雨點一樣從小漸大,直到形成氣候。今天輝煌的人,并不是生下來具備這樣的光芒。一點點積累培養起來的。
父母要學會等待,不要急于求成,不要拔苗助長。每天發現一點點,每天進步一點點,每天成長一點點長大,父母要把心放在肚子里,讓心沉下來,去關注孩子的每一點點。
當我們面對孩子時,首先,要開啟孩子的內動力,而不是給他施加壓力;其次,要用懂他的心,打開孩子心里的鎖;最后,在乎孩子的一點點,慢慢等待孩子長大。只有以這樣的觀點和心態看待孩子,讓每個孩子都精彩,才能讓我們的孩子人生幸福快樂。
出了一本書《讓每個孩子精彩》均衡發展
1.肯定的力量2.愛的力量3.信任的力量4.目標與夢想的力量5.創新的力量6.榜樣的力量7.規則的力量8.文明的力量
這些我認為對孩子的成長特別的力量。
首先有一種肯定的力量,每個孩子內心的深處都想得到父母的認可。這種認可在他內心中會產生自信心。父母愛說一句話,不懂對孩子造成傷害。什么話呢?你瞧人家。說這話的父母,別人的孩子是金子,自己的孩子是沙子。別人的孩子是天才,自己的孩子是蠢材。
例子:七年前帶小孫子去醫院體檢遇到一個媽媽,對比自己孩子,瞧人家的孩子雙眼皮,你怎么單眼皮?你瞧人家多白凈啊!你怎么這么黑?
我當時心情很不好受,一個孩子剛出生一個月何罪之有?你瞧人家,這個魔咒,從孩子生下來就伴隨了,孩子上幼兒園,回家說媽媽我得了一朵紅花,別的小朋友得幾朵紅花。還兩個,三個的。媽媽不高興,你怎么沒得三個啊?
上小學了,媽媽我考了98分,媽媽說:“有考100的嗎”有考100的,媽媽又不高興了。你怎么沒得100。孩子好不容易考了100分,興高采烈的回家了。媽媽我今天得了100分,媽媽看也不看說,今天考試的題目一定很容易。
很多年前一個小男孩打電話給我,他問我“知心姐姐”你知道我的朋友叫什么?我說:“我不知道。”小紅,你知道我的敵人叫什么名字,我說:“不知道。”我告訴你吧!叫小紅。我很好奇的問他:為什么小紅是你的朋友又是你的敵人呢?男孩說:我們過去是朋友,和我一起長大,自從上了小學,我們就是敵人了,每次考試成績都比我好。
我媽每次打我的理由,你瞧人家小紅。我一切不幸都來自小紅。有她在就沒我了,我想把她殺了。今天打電話給你,就是研究一下怎么殺比較好。
我跟他說:你這個話題太沉重了。說一個簡單的道理吧!你把小紅殺了,你媽找個小黃給你比,你把小黃殺了,你媽找個小綠給你。那怎么辦呢?
那我是沒治了,小男孩有點失望。誒!我有辦法,你把媽媽找來,我跟她談談。現在沒人打這種電話了。羨慕嫉妒恨已成為一種社會的常態了,誰好就羨慕誰,嫉妒誰,恨誰。那些優秀的孩子都招惹誰了?沒有啊!現在很多爸爸媽媽都憤憤指著成績好的孩子對自己的孩子,你瞧瞧人家。這樣的孩子長大了,不去嫉妒恨才怪呢!有些父母覺得這是激勵孩子,再更優秀的人學習。卻不知道對孩子帶來的影響是排斥別人學習,對他們來說誰優秀就是最危險的傷害。我們的孩子從小生活在重壓下,從上學開始就在苦熬,為考大學做準備,高考一結束仿佛一切命運都是鎖定了。千萬考生的眼里,考上的大學成功了,沒考上的失敗了。上了大學的孩子眼中,考上重點大學的成功了,沒考上重點的失敗了。重點大學的佼佼者,考上名牌大學成功了,沒考上名牌的失敗了。名牌大學天之驕子的眼中,考上清華北大的成功了,沒考上的失敗了。甚至清華北大的孩子眼中,考上重點院系的成功了,沒考上的依然失敗了。考上重點院系的學生看來,考第一名的成功了,后邊都失敗。考第一名和第二名的有的卻不堪重壓,選擇自暴自棄了,甚至自殺了。回頭一看,成功的路上沒人了。中國十幾億人,我們總說人才奇缺,人才哪去了?都被我們比沒了。一句:你瞧人家,比沒了價值。
美國心理學,從吃飯,穿衣開始第五層是個人價值的實現。
如果一個人覺得自己沒有價值,那活著的意義又是什么呢?當我們拿自己的孩子和他人比較后,你有沒有想過孩子的感受。為了激發他們的斗志,你拿他們和別人比較,比來比去卻比沒了孩子的自信。
說到自己:我的媽媽沒有受過高等教育,但她懂得因材施教。我們六個孩子,她從來不會相互比較。從來都不會說你看你大姐多棒,是北京高材生。你看大哥多棒?洋博士。你看二姐多棒?全國優秀輔導員。你看你妹多棒啊!會計當的多好啊!。你看盧勤多棒啊!老上電視。我媽從來不比較。告訴我們說:“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狀元。”干什么都有出息。
說到媽媽臨終前和小保姆的對話:要送每個孩子一份禮物
二姨(二姐)送她什么?她是老師,管理賬目清楚詳細。送一把鎖,各家的鑰匙她有備份。第二天她總會打電話,鑰匙給我拿回來,她要繼續保存,絕對不會丟失。
三姨(自己)送她什么?喇叭,讓她在外面吹去吧!因為從小就愛說話。媽媽送的喇叭響了60多年了。后來仔細想想,媽媽和全家人是我的第一批聽眾。只要有人在,每個人都在聽我說話。每個孩子的基因,都是由父母的基因創造的,和別人家的孩子沒關系。如果父母足夠優秀的話,你為什么不相信自己的孩子?對自身充滿信心的父母。不會無條件比別人的,對自己的標桿。也不會照搬別人培養孩子的方式。再與別人的孩子進行比較的時候,這些父母會更加注意觀察自己的孩子。具有什么樣的才能和潛能。更愿意發現孩子擅長的方向。而不是一味的比較孩子,那些地方不如人,父母只有幫助孩子培養自信,才能讓孩子正確認識自己。相反的,不懂的自己孩子價值的父母,總是很在意別人,為了得到別人認可,把許多的觀念強加給孩子。這種環境長大的孩子,總會羨慕或者嫉妒別人。而不會珍惜自己。其實人們只有在相信和歡愛自己的話。身體里的能量才能變得更加強大。
其實在孩子成長中,暗示對孩子很重要,消極的暗示,你不行變成我不行。積極的暗示呢!讓孩子變的我能行。父母的正能量。當你嘗試著鼓勵孩子的時候,在他的人生中埋下樂觀積極的種子。即使別人瞧不起他,父母也覺得他最棒的。父母的滿意和接納是給孩子人生最好的禮物。去肯定你的孩子吧!那就能夠創造出孩子人生奇跡的第一種有力的力量。
在非洲加納一所中學里,一位老師走進教室拿出一張畫紙,在上面畫了一個黑點,問學生們:孩子們你們看到了什么?學生們齊聲回答看到一個黑點老師,。難道你們誰也沒有看到這個是一張白紙嗎?如果你們把目光集中在黑點上,黑點越來越大,最后你將看不到光明了。教室里鴉雀無聲。老師又拿出一張黑色的畫紙,在中間點了白點,問孩子們看到了什么?孩子們齊聲回答,一個白點。老師高興了笑起來說:孩子們要記住即使在黑暗中,也不要忘記尋找光亮。無限美好的未來在等著你們。面對復雜的生活你的目光聚焦在哪里?如果聚焦在煩惱和痛苦上,生命就會黯然失色。你把目光轉移到快樂中,生命就會一片光明。
你擁有什么樣的生活,取決你怎樣看待生活。
你擁有一個怎樣的孩子,取決你怎樣看待孩子。
如果你只盯著孩子身上的黑點,那黑點就越來越大,越來越黑。所以不要老想著讓孩子補短,要看到孩子的閃光燈。因為你去揚長,長就會越長,你去補短,短就會越短。
對于孩子來說,有個作家說的好:一個擁有知識的人不一定能走多遠,而一個擁有自信的人,卻能走到天涯海角。
對于成長中的孩子來說,最重要的是時刻激勵他,不喪失自信。我能行這樣的自信,從而讓人大腦正面積極的刺激,能讓大腦往好的方面發展?而壓力,憤怒,失望的情緒會讓大腦產生不良的影響,使大腦回路堵塞,從而讓人在表達自己情緒和欲望的時候產生很大的障礙。
一份調查表明,缺乏自信和自覺的人相比大腦體積要小20%。小時候我們從父母老師那里聽來的話。會讓我們記憶深刻,長大以會持續的受到影響。如果孩子不能對自身和世界產生正向影響和認識。即使他心里認為他自己是最好的,周圍人的評價對自己進行。
所以父母和老師的話,對孩子來說分量很重,一句贊揚,可以造就孩子的未來。一句不經意的打死。可能會毀掉一個孩子的一生。這點很多爸媽自己也會有這種感受,小時候聽到的那些話對后來長大會怎么樣?
其實大腦也需要一種積極正面的力量。如果你聽到你以后一定能做大事,大腦也會告訴你的孩子。嗯!我是能做大事。
世界發明大王愛迪生在自己自傳中描述:我從來沒有一天忘記過我的母親。母親總是對我充滿理解和信任,記得小時候當學校說我是傻瓜,讓我退學的時候。我曾經對這個世界充滿失望。母親不斷地激勵和支持我,讓我重新獲得生活的勇氣。
愛迪生進入小學僅僅三個月就被學校以頭腦笨的理由被退學了。母親感覺十分遺憾和十分惋惜。或許她曾經當過老師。于是她決定親自教授愛迪生知識,并且對他十分的關注,有天她發現愛迪生在研究煤氣燃燒,去倉庫點火的時候,她非但沒有責罵他,反而從中發現他熱愛研究事情。這樣是他很大的優點。
物理學家愛因斯坦,也是因為母親的話,從落榜生變成天才。四歲的時候不能正常說話,除了數學以外,其他各科都不及格,班主任不愿意讓他繼續留在班里,怕會妨礙到其他孩子。母親每天會對他說:“你身上有其他孩子沒有的優點,這個世界上很多只有你才能做到的事情,等待你去做呢!你一定要找到他,孩子請你記住,你一定會成為一個非常杰出和偉大的人。說實在這些話對很多人來說,他都會起到極大激勵作用。所以要相信孩子大腦的力量,無論遇到什么樣的困難要堅持下去。孩子總有一天會遇到自己喜歡并且熱衷的事情,那個時候不需要任何人的囑咐和命令。他自己就會發揮更好的作用。我們積極肯定孩子,正能量中長大,他的內心里充滿了自信。
愛的力量:還有一種力量特別重要,就是愛的力量。愛的力量對于孩子來說,先天顯得格外重要。雖然我們每個人都說我們愛孩子,但是可能不太會愛。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力量是愛的力量。愛的力量能把大家聚在一起,愛的力量也能讓孩子活的精彩。孩子的命運是父母創造的,父母把愛的種子播撒在孩子的心中,孩子從小懂得愛,扎下愛的根,長大之后,變成一顆愛心大樹,父母可以在樹下乘涼,享受幸福的晚景。
相反的,父母把恨的種子播撒給孩子心中,孩子從小恨父母,扎下恨的根,長大以后就變成仇恨的大樹。不僅會傷害父母的心靈,還會奪取父母的性命。
愛與恨其實并不遙遠,就像一張紙的兩面,愛轉化為恨只是一瞬間的事,而恨轉化愛,卻要付出一生的代價。我們麻木的父母,其實很多父母很愛孩子,但是拿不起,放不下。其實拿的起的是聰明,放的下的是智慧。對于今天孩子來說給孩子最重要的給下的愛,是給什么呢?
哈佛大學做過調查:什么樣的人最可能成為人生的贏家?跟蹤了268名19歲的哈佛研究生得出結論。愛、溫暖和親密的關系,才是美好人生的開場, 他是一個孩子幸福的源泉。其實真正愛孩子,就要關注孩子與父母的關系,與同學的關系,與朋友的關系。用愛與溫暖凝聚起來親密的關系,才能引領孩子走出痛苦和迷茫。如何與孩子建立起愛與溫暖親密的關系?
父母需要走出愛的誤區。愛有很多誤區,愛的不得法卻害了孩子,愛的不明白就走入誤區。
走出幾個誤區:
1.侍候孩子還是使用孩子(無度的父母,心甘情愿做孩子的保姆,事事為孩子代勞,在家替孩子穿衣疊被,甚至喂飯。在外面給孩子背書包,背畫板、背水壺。明明孩子能干的,父母全由代替了。孩子全然不把父母的辛苦放在心里。你為我服務應該,誰讓你生了我呢?智慧的父母會巧妙使用孩子,愿意委與孩子重任,凡事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他都會支持孩子去做。凡事孩子給父母做的事,哪怕給只是端一杯水,父母都會欣然的接受,誠懇的對兒子說:“有兒子就是不一樣.”贊美女兒說:“有個女兒真好。”孩子聽了心里美滋滋的,覺得自己很有用,幫父母做事的勁頭就更加高漲了。)
2,肯定孩子還是否定孩子(挑剔的父母總是否定孩子,愛用孩子的短處與人家孩子的長處比較,你瞧人家。寬容的父母總是肯定孩子,他們容易發現孩子點點滴滴,很好孩子,你比昨天又進步了一點。不要緊,成功躲在失敗的后面嘛!孩子你真棒,孩子看到自己的進步就會信心十足。在寬容中長大的孩子將會極富耐心。)
3.指責孩子還是鼓勵孩子(苛刻的父母容不得孩子犯錯,面對犯錯的孩子非打即罵,逼著孩子說謊話,如此孩子學會了逃避,學會推卸責任。在指責中長大的孩子,將來特別容易怨天尤人。清醒的父母明白,任何一個孩子成長都是犯錯,認錯,改錯。不給孩子犯錯是給孩子的傷害。于是他們會耐心的幫助孩子,認識錯誤。讓去感受自己行為帶來的后果,我們常說的自作自受,讓孩子學會對自己的行為負責任。)
4.懷疑孩子還是信任孩子(疑心的父母總是愛用懷疑的眼光看孩子,不相信淘小子會干好事,不相信偷過家里錢的孩子會改好。總是把孩子看成說謊者,不相信他們。總是提醒孩子說謊的事情,在你懷疑的目光中,孩子會選擇繼續說謊。放心的父母會用信任的眼光看孩子,他們深信自己的孩子是好孩子,哪怕他有個過失,他們常常用發現新大陸的眼光,去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燈。孩子從父母的獨特目光中感受到幸福的力量。于是會努力表現自己積極的一面。深怕失去這份信任。在認同中長大的孩子,將會掌握目標,愛人愛己會變得優秀。)
5.放縱孩子還是管教孩子(愚蠢的父母認為,愛孩子就對百依百順,孩子要什么給什么,不管合理不合理,孩子想干什么干什么,不管該干不該干,于是孩子從小目中無人,無法無天,甚至違法亂紀。這樣就坑害了孩子的一生,他們不明白一條真理。如果你想讓孩子變成不幸的人就對他百依百順。智慧的父母會認為,孩子是需要管理,規則是需要學習的,放手不等于放縱,關愛不等于溺愛。幫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對孩子一生的負責。愛孩子是需要智慧,智慧的父母不僅關心孩子今天得到什么?關心明天孩子能用上什么?)
作為父母你想讓孩子快樂成長嗎?你想成為孩子的朋友嗎?你想孩子擁有幸福的人生嗎?那么就勇敢走出誤區,用智慧的眼光認識孩子的世界。用智慧的方法走進孩子的世界,給孩子一個有愛的童年,和孩子一起建立一個溫暖的關系。
我在《讓每個孩子都精彩》這本書中給爸爸媽媽幾種愛的方法:
比如說用愛的目光注視孩子,用愛的微笑面對孩子,用愛的語言激勵孩子,用愛的分享的細節滋養孩子,用愛的細節感染孩子。用愛的懲罰約束孩子,用愛的胸懷包容孩子,把愛的機會還給孩子。這些就是說愛孩子,總是給他們機會。讓他們接受你的愛,給他們愛你的機會。這樣的孩子長大以后,心里才有你,有了你以后,才知道愿意去做一些事情。在我身邊很多這樣的孩子,他們都很有愛心,后來發現他們都懂得一個道理,付出才能得到愛。
(在接觸很多問題孩子中間,發現對父母的意見那么大,最重要的原因,都沒對父母做過事,哪怕是倒一杯茶,他們都沒有做過。他們充滿了怨恨,那些一直在照顧父母的孩子,反而對父母充滿了感情)
所以你讓孩子愛你的話,讓他幫助你做一些事情。給他一個愛你的機會。三句話別忘了:愛孩子、用孩子、夸孩子一樣都不能少。
目標和夢想的力量:有目標的人有的遠,用夢想的人飛的高。
目標對一個人來說,至關重要,夢想對一個國家對一個人來說也非常的重要。
接觸孩子中發現其實智商都差不多,由于在我們成長的路上他知道他想干什么,他知道干什么要比麻木的干要強的多。
現在很多父母催孩子,快吃,快寫,快走,周而復始。孩子聽的麻木了,他就不知道究竟要往哪里跑。
例子國外的一個運動員:計劃從一個島游向美國的加州海岸。那天早上霧氣大,護送的船只都看不到,鯊魚都在他身邊徘徊,幸好被工作人員的槍聲嚇跑了。但她勇敢的堅持著,母親和教練不停的加油,他們告訴她海岸很近,叫她不要放棄。朝岸邊望去除了濃霧什么都看不見,最終這個女孩覺得自己再也堅持不住了。叫人把她拉上船,發現目標離海岸只有半米遠。她說:“真正讓我放棄的不是勞累和寒冷而是因為霧中看不到目標。”經過一段時間休整,這個女孩選了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發起挑戰,很快游到對岸。
目標對人多重要,同樣一個人,同樣的一次挑戰。結果卻完全不同。目標賦予我們生活,有了目標,我們才把注意力追求真理上,避免痛苦上。有了目標我們才知道往哪里去,才會下決心去戰勝困難和失敗。
確立目標的時候,成功有兩種方法:
第一種方法,目標越具體越形象越有效。
曾經有個日本的馬拉松運動員:個子很矮,體力也沒有太多的優勢,卻獲得馬拉松比賽的冠軍。他是怎么獲得好成績?他的做法,確立具體的目標。每次比賽前,都會沿著近近的路線跑一遍,把沿途的景物,標志都記在心里,作為階段性的目標。在比賽的時候心里想的不再是遙遠的終點,而是自己設立的一個個更為具體目標。第一個目標可能跑到樹底下,第二個目標,跑到一座奇怪的房子年前。第一目標,產生小小的成就感。努力贏得下個目標,最終贏得了比賽的勝利。他這樣跑的好處,可以在馬拉松比賽漫長的過程中不斷積累獲得感,這樣的人保持一種旺盛的精神力量。
第二種方法:將目標數字化會有神奇的力量。
今年77歲的大歌唱家杜深顯曾獲得文化部藝術終生成就感。他告訴我,他有一個愿意,他要為孩子演出1000場。之后的十幾年里,我陪他走進高山田野,走進貧困農村,走進夏令營,走進無數學校,聽他盡情為孩子歌唱。他有一首《我喜歡給孩子歌唱》,每次演唱極其認真,全情投入,每次演出,他都會記下一個數字,不知不覺1000多場就完成了。愛他的人,那天這位銀花的藝術家帶著幸福的微笑,眼里閃動著激動淚花。就這樣為了1000場演出,充滿激情的歌聲,滿腔的愛點亮了孩子心目中的無數幻想,影響他們的人生。為此他獲得了文化部的終生藝術獎。他的一首詩《綠葉》派上了小學課本。杜伯伯的詩道出了綠葉的偉大,道出了他心中的境界,也不能看出他內心的獲得感。
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的,不少人他們不追求物質的東西,他們追求理想的真相,從而得到內心的自由和安寧。
當一個國家有了明確的目標的時候,一步一步往前走,不論進度快慢,這個國家一定在前進中發展。當一個人有了目標的時候,腳踏實地去實現不論成功大小,這個人一定會有成就感。因為人生的最大的快樂,不在于占有什么,而在于追求什么的過程。
對于學習成績差的孩子,一定要幫他樹立明確的目標。不僅要有偉大的理想還要有小目標。
今天我要做什么?想好以后,寫在一張紙上,做完一件事,打個?。每打?人就會產生一點獲得感,當全部任務完成時候,一定會帶著滿滿的幸福入睡。奠定目標要符合孩子的實際情況,太高了,老不夠著人就泄氣了。太低了,不費勁就夠著了,人也不會有太多成就感。只有蹦一蹦夠的著才會有興趣。所以目標不在大小,人只要有了目標盡頭就完全不同了。有夢的孩子飛的高,有目標的孩子走的遠。這句話是一句真理。
還有一句話:(莫子)志不高者,志不大。
一個人沒有遠大的志向,只是井底之蛙,就不會有太大的作為。人的格局有多大,人的成就就有多大。
三個人工人在工地上干活:有人問第一個人在干什么?我在干活。問第二個你在干什么?我在掙錢呢!一家人等我吃飯。問第三個人你在干什么?我在蓋一座輝煌的教堂。
后來的結果是第一種人,永遠為人打工。第二種人,賺了點小錢。第三種人,偉大的設計師。
今天的孩子不愛學習,不是學習方法問題,不是學習態度問題,是學習目標問題。有動力的人和沒動力的人結果截然不同。
理想是孩子心靈世界的陽光,失去了陽光,心靈世界就會一片黑暗。
(知心姐姐)我曾自殺的少年打來電話。他們共同的感受:活著沒有意思。一位自殺未遂的女孩對我說:早死晚死,早晚都要死。早死一切都得到解脫。您說是不是?我說道理是這樣,人總是要死,人并不是為了死亡而活著。古代司馬遷: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輕于鴻毛。那些為人民做了好事的人死了有意義,死了被人紀念。你才13歲,正是大好的年華,又那么善良。以后很多機會要做很多事。您說的也對。可是我活著太累了,我媽太累了,工作那么忙,還整天為我操心,天天管著我。我死了她就省心了。長痛不如短痛,我死了,他們頂多難過幾天,可一輩子就輕松了。
從死神手里搶救回來的女孩,是那么善良那么幼稚,不明白的是:一個人活著到底有什么意義?生命的價值究竟在哪里?
寫另一個14歲的少年,身材高挑,相貌英俊是學校的三好學生,班里的班長。他在生活中遇到與所有同齡人一樣的困惑。有天看到電視的節目,記者采訪一個偏僻山村的放牛娃,記者問:你現在放牛做什么。
回答:讓牛長大。記者問:讓牛長大以后呢?賣錢蓋房子。有房子做什么呢?取媳婦生娃。生娃以后呢?讓他放牛。沒想到這幾句簡單的回答誘發了這個少年死亡的念頭。死前在日記中寫到看了電視他想到他自己,為什么讀書?考大學_找好工作_好老婆_生孩子_讓他讀書_考大學_找工作_取媳婦。這樣的生活沒有意義,生命輪回,周而復始。這樣的生命沒有價值,這樣的少年得出的這個結論。夜里離他爸媽一墻之隔,服毒自殺了。一個花季少年自殺,一朵朵花蕊的結束,給我們父母敲響了警鐘。
決定孩子一生的不是分數,而是理想。沒有理想,沒有某種美好的愿望,也永遠不會有美好的現實。
如果一個人頭上缺少一個指明燈,那他的生活會醉生夢死。
11歲的孩子如果有夢想,有幸福感,40歲之后他收入會比同齡人更高,幸福感也會比同齡人更強。雖然并不是絕對如此,發現很多人確實是這樣。
在我們周圍中目標早點確立,孩子非常有重要性。夢想是有魔力的,它能給人帶來機會,機會永遠屬于有準備的人。而夢想可以促進人們時刻準備出發。今天我們的國家有了中國夢,對孩子來說至關重要。小時候有夢想和目標的人,他的人生成就感會比別人大的多。人的目標從哪里來,從社會中來。什么地方需要我,我想做什么,我會做什么?應該是所有孩子現在思考的問題,一個人可以喜歡自己感興趣的工作,這個人在工作中非常具有創造性。所以特別鼓勵創新精神。鼓勵那些大國的工匠,其實這些人都強烈夢想的人。
今天黨的十九大,總書記把中國夢描繪讓大家心情激動。但是特別談到中國夢屬于我們這代的,更屬于青年一代。我們今天的孩子,早晚會變成青年,而今天的青年正在承擔著國家之大。為了美麗的夢想,為了美好的生活,大家盡心盡力去工作去學習。
對于孩子來說夢想很重要,創新的力量也非常重要。創新國家,我們的國家進入了新時代,這個新時代,更加發揚創新精神。在接觸的孩子中,發現我們今天的孩子更加具有創新精神。
總書記跟我們的孩子曾經說到過。幸福不是毛毛雨,幸福不是免費午餐,幸福不會成天而降。人世間的一切成就,一些幸福都來源于勞動和創造。時代總是不斷發展,等你們長大了生活將會出現巨大的變化。科技也會取得巨大的進步。需要你們新的理念,新知識、新本領、去適應和創造新的生活。這樣一個名族,人類才能進步生生不息。從現在起你們要正當勤奮學習,自覺勞動,勇于創新的小標兵。
今天需要我們的孩子怎么去迎接一個新的時代?
從小培養創新意識,增強創新能力。人類的創新從發現到發明,又從發明到深的發現,一步步改變了世界。
創新確實推動社會的進步重要的力量,創新源于發現和探索,發現和探索源于觀察和提問。
怎么樣讓孩子擁有創新的力量?5大要素:
1.會提問。2.細心的觀察3.有想象力4.有激情5.很專注。
有這幾點孩子的創造力會大大的增強。希望爸媽和周圍的大人能巧妙的回答孩子提出各種問題。讓孩子的好奇心成為他們最大的長處。因為
好奇心能夠改變這個世界。孩子的好奇心是創造源泉,好奇心像春風一樣吹來,只要讓它吹來,要不了多久,人們就會發現吹過的地方不止是一陣風,而是送來一片姹紫嫣紅的春天。
孩子的好奇心就像一個夢想的翅膀,有一天只是對空氣煽動了幾下翅膀,就能讓夢想飛上未來天空,跟每個白云一起飛翔。希望我們的孩子從小發現美,感受美,保持創新的活力。
其實創新非常需要想象能力,需要熱情需要幻想,一個人心中沒有激情和沖動很難發明創造的。在這方面孩子們多閱讀,多給他們更多空間,提出更多問題。讓我們孩子有時間多想象未來,一個新的時代來到,孩子面臨著更加美好的,更加強大的中國。讓中國強大起來,想想自己的未來是什么樣子。那時候我們的國家未來將靠這樣孩子來做了。
應該怎么想?想象一下,你知道未來的世界是什么樣子?你知道未來的科技將會給生活帶來怎樣的變化嗎?你知道未來什么的職業最需要人嗎?你知道在未來的世界中你是多么重要人物嗎?不怕做不到,只怕想不到。中國高科技,要中國的孩子從小心中有夢想的種子,肅立遠大科學的理想。我們不能只準備好一切迎接孩子,而是要孩子準備好一切去迎接未來。
在學習的路上當孩子遇到挫折和困難,要想放棄的時候。可能要記住馬云的一句話: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理想。只要堅持到后天你會嘗到勝利的喜悅。所以永不放棄的精神,也是至關重要。
最后一種榜樣的力量,父母給孩子留下什么,孩子將享受中什么。最重要留下父母對生活的樂觀,要用太好的心態面對自己樂觀的生活。要用我能行的勇敢去面對自己的困難。要用我幫你的熱心去面對他人,要用我們自己的形象告訴孩子,怎樣做一個好人,一個真正的人。對國家,對社會,對世界有用的人才。做個好樣子,比說多少話都重要。孩子看著父母長大的。你要讓孩子講衛生,就不要隨地吐痰,你要讓孩子講文明,就不要講粗話。你要讓孩子講規則,就不要闖紅燈。父母的一切言行都會影響著孩子。你想讓孩子愛學習,你就不要整天抱著手機。成為一個手機的媽媽,你要拿出更多的時間去陪伴孩子,讓孩子看著你正在讀書,工作。想如果孩子都變成手機的孩子,將來他們會變得冷漠和自私。
最后孩子懂得規則的力量和文明的力量
一個國家的名片,要靠每個公民的文明素質去抒寫。一個人的文名片,文明習慣去抒寫。在家庭教育中最好的,讓孩子從小寫好自己的名片。讓他們將來他們走出國門,讓人家都覺得中國很了不起。
問題1:孩子6歲半,不愿意上學,什么道理都說了,到了學校門口就說害怕,強行把他留在學校,他就在學校自己打自己,威脅老師,老師沒辦法就要家長接,要我們在家把他工作做通,實在不知道該怎么辦了?反反復復一兩個月了,依然無用。請盧勤老師指點。
答:6歲半的孩子,不愿意上學。可能因為他學前的工作沒有做到位。怎么讓孩子喜歡學校,喜歡上學,在上學之前進行做工作,現在沒做到。也不用太著急。小孩從一個家庭走進學校集體生活中會有很多恐懼。家長和老師多溝通,孩子膽比較小。老師或同學每天到門口微笑的迎接孩子。讓他覺得老師喜歡他。小孩子看老師喜歡他,特別看重他,他會放松很多。老師對他很嚴厲,老師不喜歡他,孩子越懼怕。媽媽跟老師多溝通,或者園長溝通一下。給孩子放松的環境,多鼓勵孩子。在學校哪些方面有進步,比如他主動回答問題,認真聽了一堂課。總之有一點點小的進步,媽媽會告訴他,老師說了你今天真的很好,上課很積極回答老師的問題,或作業寫的很整齊,或聽課很認真。讓他有成就感。孩子在集體中有成就感,積極度就會起來。媽媽不要太恐慌。每天陪著孩子到學校門口,每天一點點進步悄悄告訴他,有一段時間他會好起來。剛上學才一個多月,時間還有。可以很耐心的陪孩子走進學校。《歡迎走進一年級》全國十佳校長寫的。看看對上一年級的孩子,他的問題該如何面對。
2.哥哥三歲不管要什么東西都一定要到,不給就哭鬧跟他講道理根本就不聽。小寶現在十一個月大有樣學樣了要東西不給就一直哭個不停該怎么辦?
答:3歲的孩子是第一反抗期,《長大不容易》專門寫的無理取鬧不能依。
當一個小孩有獨立意識的時候讓他守規則,當他的意見提的正確的時候,他可以得到滿足。當他意見提的不正確或者無理取鬧的時候,一定不能讓他獲得。實事先和他說不可以,講明白后,再哭再鬧也不要讓他得逞。有一兩次,他知道這樣胡鬧沒好處,于是他就會收斂。家長聽了太煩了,實在沒辦法了,就依了他。下次他還會用這種方法。二胎的孩子,老大的行為直接影響老二。所以重點放在老大身上,讓老大給老二做榜樣。大家做不到這點,老大的壞毛病直接影響老二。這種現象是很正常,爸媽不用著急。就是他無理取鬧,讓他失敗不要讓他成功。
3.盧老師,孩子缺乏自信多學習的興趣也不濃厚了,老師眼中的差學生,可是孩子并不是笨孩子,我們該怎么幫助他呢?
答:對這樣的孩子要找一個方面,從一個方面他比較感興趣。稍微好一點的去入手,在這一方面去激勵他的積極性,不管那個科目都可以,不可能他樣樣都不喜歡,樣樣都不好。他可能有一個好一點,不斷地鼓勵他,在這方面好,讓他在同學中這個不好,那個可能更好呢!自信心的培養從一點開始,比較好一點。另外和老師溝通,適當的哪方面給他一點鼓勵。其實他不笨,可能來得慢一點,沒有別人快。尤其小男孩,人家講兩句話,他一句話沒說出來。不是他的問題。是講話的肌肉沒有完全的健全長好,另外說話的機會少。這點不著急,不管別人怎么說你孩子笨,你要去發現,孩子在什么方面比較機靈,比較智慧的。
4.孩子四年級了,怎么把成績提上去?我家陽陽讓問的,謝謝您
答:提升成績也沒那么難,上課認真聽講。如果你要是不太懂,事先預習一下,老師講的時候能聽進去,然后課后及時把作業寫好。這樣把老師講的東西復習一下加深印象。預習和復習,這兩個加進去,在一個門上下功夫,他的成績就會顯著提高。因為人有時候聽完以后會忘記,反復看兩遍,記一記就會記住。從一個方面去突破一下,找到一種自信心。
有一句話:不怕慢,就怕站。你只要是蒙著頭,把想做的事情做好,慢慢就會提高。一步一步的把該學的知識學扎實,要常運用。運用以后才能變回自己的東西,在生活中去運用學到的東西。
盧勤老師金句:
1. 稱贊能改變人的大腦:“你以后一定能做大事”。
2. 說話算數的父母有威信 。
3. 付出才能懂得愛:孩子沒有付出,就對父母的愛沒有感覺 。
2017年10月26日(娜媽筆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