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話說“三百六十行,行行有規矩。”一旦破了行規,有時就會給自己招來麻煩事兒,就像今天小編給大家的這則民間故事一樣,故事中的屠夫因為太看重錢財而破了行規,以致于丟了性命。
所以說,各行各業里的規矩,我們都應該盡力去遵守,小心謹慎才不會吃虧。
過去東北的某村子里,曾有一位姓王的殺豬匠。因他殺豬只用一刀,手法干凈、利落,人送綽號“王一刀”。
王一刀的祖上也是殺豬匠,不僅殺豬的手藝高超,而且講究也有很多。這些講究被王家祖祖輩輩人往下傳,一直傳到了王一刀這一輩。
王一刀將這些講究和行規銘記于心,從來不做出格的事兒。不過,并不是所有的殺豬匠都會講究這些,面對誘人的利益,很多人會將行規拋之腦后,隔壁村的張屠夫就是其中之一。
有一年,年關已經到了。家家戶戶開始殺豬宰羊,準備年貨。這天一早,王一刀和小孫子正在圍著灶坑燒火,忽然門外傳來喊聲:“王叔在家呢嗎?”王一刀見有人來,趕忙站起身子。這一看,原來是隔壁村的李二麻子。
“這大雪泡天的,你咋來了呢?”王一刀問道。
“叔啊!這不眼瞅著過年了嘛!俺家的那頭豬都已經餓了三天了,再不殺我怕它餓死。您受累跑一趟,給俺家那頭豬來一刀!”李二麻子說道。
“今天這雪可不小啊!棚子支起來了嗎?”
“都弄好了,水也燒好了,就差您了!”
“行吧!等我拿東西!”王一刀一邊說一邊去柴房取殺豬工具箱去了。隨后兩個人頂著大雪就走了。
李二麻子家的院子里支起了棚子,雪再大也不耽誤殺豬。旁邊一口大鐵鍋里的水已經沸騰,正冒著白煙。王一刀喝了一口茶,隨后開始往外拿工具。
“豬圈在哪呢?”王一刀問道。
“就在前面,我帶您去!”李二麻子的小舅子也跟著來了,三個人進了豬圈后就開始逮豬。三人費了半天勁兒可算將那頭豬捆住了。
“這家伙餓了三天了,還這么大勁呢!”李二麻子說道。
“呵呵!餓了好,腸子里面干凈,更好打理啊!”王一刀笑著說道。
李二麻子和小舅子將豬趕到棚子里,三個人開始往架子上抬。王一刀一看,發現這頭豬的前腳居然是五指!
“得了!別抬了,這活我不接了!”王一刀說道。李二麻子和小舅子正用力抬呢,聽王一刀一說,都停下了。李二麻子詫異地看著王一刀隨后問道:“王叔,咋的了?咋不殺了呢?我東西都準備齊了啊!”
“俺家有規矩,五指豬不能殺,你找別人吧!”王一刀回答道。
“這都啥年代了,您還信奉那些東西呢?我給您加錢,再送您一掛下水,您幫個忙唄!”李二麻子著急地說道。
“給我10頭豬我都不接這活!走了!過兩天到俺家喝酒去,王叔請你!”說完,王一刀收拾東西走了。
“王叔,您別走啊!喂!王叔……”李二麻子還在喊,可王一刀頭也沒回,徑直離開了。
“這眼瞅著都過年了,再說東西都準備好了,這豬得宰呀!得嘞,我去找老張吧!”李二麻子無奈地說道。
老張,和李二麻子是一個村的。因為愛財,要價高,李二麻子不愿意找他。可眼下實在沒法了,也只能去找他了。
“五指豬?那你得給我加錢,另外你還得送我個豬頭和一掛下水,要是行我就去!”張屠夫說道。李二麻子一聽,心里就大罵起來:“你這黑心的老張啊!都在一個屯子住著,你眼里咋就只認錢啊!”罵歸罵,錢還是要掏,東西還是要送,李二麻子全答應了。
張屠夫拎著箱子去了李二麻子家,三下五除二就把那頭五指豬宰了。他拿了錢和東西后笑呵呵地回家了。
“一個村住著,他也好意思要這么多,真是黑心人!”小舅子看不下去,嘟囔了幾句。
“行了,一會兒把這些肉給我丈母娘拿一些去,你小子別獨吞了啊!”李二麻子說道,小舅子笑呵呵拎著肉也走了。
新年剛過沒多久,大概一個月的時間,張屠夫一大早就被送到了醫院。晚上的時候,張屠夫被送回了家。夜里9點多的時候,張屠夫斷了氣。
張家頓時哭聲一片。
村里人不知道發生了啥事,都議論張屠夫好好的咋就這么快沒了。幾日后,村民們聽張屠夫的妻子說,前一天夜里,張屠夫說胡話,不住地給誰道歉,說是不該殺五指豬。妻子不懂這些,就叫了張屠夫幾聲,不過張屠夫沒有醒。等早上的時候,張屠夫雙目圓瞪,呼吸更加困難。張家人找車將張屠夫送到了醫院。不過,還是沒有搶救過來。
這件事兒很快傳到了王一刀的耳朵里,他抽著旱煙喃喃地說道:“有些規矩不能破,有些錢不能賺啊!張兄弟,下輩子你可要長點心了啊!”
結語:
五指豬,聽老輩人說是人投生轉世的,不能殺,應該讓它老死才對。在過去,屠宰行業里有很多講究和規矩,都是老祖宗一代代傳下來的,放到現在或許就是一種迷信的說法。
不過,迷信也好,有科學依據也罷,對于民間的一些傳統規矩和講究我們應該注意一些,老話說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我們多少還是敬畏一些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