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每個月都會審查一下我自己當月做的事情和下個月想做的事情,
判斷我做課做流量的路線是否正確,我有一個矩陣模型,你聽我解釋一下么?
2.
我們在思考自己的個人品牌的時候,一般會糾結:
- 服務的客戶到底是應該更專業一點,還是要大眾一點?專業垂直但人少,大眾人多但同質嚴重
- 到底要多搞流量,還是要把注意力放在變現上?
所以,我們把這兩個糾結放一起,就會得到一個4象限:
大眾-影響力 是流量區,所以我們的問題是“如何讓更多人看到我在這個專業上很牛X”;
大眾-變現力 是糊口區, 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把我的這個能力變現課”;
專業-變現力 是差異區,要解決的問題是“如何用XXX能力,去做高價值的項目,服務高價值人群”;
專業- 影響力 是復制區,也就是“如何把流量區,糊口區,差異區的能力,復制給更多人”。
3
解釋需要舉例,接下來我用我作為閱讀推廣人這個標簽來舉例:
請問下面這幾個動作,是我在哪個區做的事?
沒錯,是為了大眾影響力,也就是俗稱的“搞流量”。
那我做了洋蔥閱讀課和洋蔥閱讀法的書。
請問這是哪個區做的事?
沒錯,你猜對了!
這是為了糊口,讓自己能靠這個能力有飯吃。
4
在做了3年閱讀課,服務了近20000學員之后,
很快遇到了新問題:
隨著越來越多的學員出師,他們也開始教閱讀了。
我該怎么辦?
我有3個選擇:
-1,把自己的糊口區的課程降價,打價格戰
-2,進入專業變現區,做高凈值人群的服務
-3,直接復制更多的“自己”,讓更多人入局,把這個盤子做大
你建議我做什么?
5
我也不知道哪個更合適,那就都試試。
所以,2020年,我們開始做的第1件事:進入差異區。
就是推出《好講師讀書會》,從教大家閱讀,到教大家來拆書為課,從閱讀者到做講師,服務的對象也從知識付費者升級到知識收費者。
第2個動作:
進入復制區,我們開始把洋蔥閱讀課變成線下和線上的版權課,授權優秀的學長姐自己拿著我們的內容去講閱讀課。
第三個動作:把糊口區的價格打下了,把運營成本壓縮,保證它能正常流轉。
6
我一直都是一個閱讀推廣人。
只不過,圍繞著閱讀力這個標簽,我們一直根據外部環境,再調整自己每個區的側重發力點。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
夢想扎根,每個目標真的都不會脫離本質,而且圍繞本質,適應變化。
把根扎牢,寒冬的時候,先活下來,再活得好。
7
那了解了什么講師個人品牌的四象限:流量區,糊口區 ,差異區和復制區。
那不同階段的講師,如何在不同的區域發力呢?
如果還沒有自己課,我建議把自己的注意力放在:流量區和糊口區。
如果已經有自己的課程,但是賣得不好,或者同質化嚴重,那我建議把注意力放在流量區和差異區。
如果4個區的內容都很完善了,就回到流量區,繼續讓更多人看到“我是怎么用這個能力的”。
你看到了,流量是你永遠的選擇:
比如在朋友圈做100天的主題打卡。
如果升級難度,就是100條同主題短視頻,回答100個專業小問題。
100個問題,100個知識點,100條朋友圈,100天短視頻,100次分享··· ··
可以給自己一些階段性挑戰,比如我最近就在挑戰100條短視頻。
在平臺算法時代,
你有天賦,給你爆紅的機會;
你很努力,也會給你穩穩的流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