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我們究竟是如何做出判斷的?
系統(tǒng)1任何時候都在進行對周圍環(huán)境的常規(guī)評估,這是出于我們遠古時代留下來的動物本能,要隨時隨地判斷周圍環(huán)境是否安全,不管你愿不愿意,有沒有意識到,這種判斷都在繼續(xù)。
而且令人欣喜的是,這種常規(guī)評估的速度極快,快到我們很多時候根本不知道我們已經(jīng)對眼前的事物做出了判斷。被試快速瀏覽照片選出的有能力的人,也更容易在大選中獲勝。因為人們一看到照片,就開始快速設想這個人以后的行為舉止,而那些落選的人多是讓被試在這一過程中引起不適感的人。但由于這一聯(lián)想過程太快,人們根本意識不到自己做了這樣的聯(lián)想。但大腦總要找個理由來說服自己為什么選了或者不選這個人,這就聯(lián)系到《社會性動物》中提到的那顆蠢萌的大腦。所以,我們可能根本不知道自己在選擇某個人時給出的理由到底是客觀理由還是我們的大腦為了解釋我們的第一感覺而強行編造出來的理由。
同時,系統(tǒng)1還很擅長進行同時進行多種評估,并且把對一種范圍評估迅速對應到另一范圍。比如將強度轉換為顏色。
除了常規(guī)評估,有一些評估是我們需要調動系統(tǒng)2才能進行的,我們可以依靠系統(tǒng)1迅速判斷平均值,但涉及到總量的計算時,就需要系統(tǒng)2出馬。
但是,由于系統(tǒng)1任何時候都在進行評估,很多時候當我們調動系統(tǒng)2來工作時,并不能完全屏蔽系統(tǒng)1的直覺判斷,即“發(fā)散性思維”的影響。比如,當別人問你一家公司收益如何,你很有可能會不由自地聯(lián)想到他的產(chǎn)品質量好壞。換句話說,由于系統(tǒng)1毫不間斷的工作,我們的注意力是隨時隨地、天生注定要被分散的,這也就意味著我們需要付出努力才能克制注意力被分散,從而專注手頭的任務。
在我看來,要憑純粹的自控能力來抵制注意力分散,徒增完成任務所需的努力程度,不如嘗試“不使為分散物”,即減少周圍能夠分散我們注意力的東西。比如把晚上的工作換到鮮有人打擾的凌晨,從而讓我們能夠付出更少的努力程度也能得到同樣的工作效果。甚至有可能,由于可以創(chuàng)造了干擾事物較少的工作環(huán)境,還能提高我們的效率。
我在想,為什么幾乎所有的考試都要求安靜的環(huán)境呢?是不是就是為了最大限度地減少能夠分散我們注意力的東西,提高我們的專注度。但有些時候太安靜反而讓有些人不習慣甚至慌張,人的心理真是個神奇的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