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而后工”,是對文人經(jīng)歷磨難而寫出成功作品的褒譽之言。
鄙認為,這個“窮”,不只指物質(zhì)上的貧困,還有精神上的折磨。
《聊齋志異》中有一篇《鴿異》,似可悟出一些“窮而后工”道理來。
鴿然甚繁,名不可屈以指,惟好事者能辨之也。鄒平張公子幼量,癖好之,按經(jīng)以求,務盡其種。其養(yǎng)之也,如保嬰兒,冷則療以粉草,熱則投以鹽顆。鴿善睡,睡太甚,有病麻痹而死者。張在廣陵以十金購一鴿,體最小,善走,置地上,盤旋無已時,不至于死不休也。故常須人把握之。夜置群中使驚諸鴿,可以免痹股之病,是名“夜游”。
這只名曰“夜游”的鴿子,一夕數(shù)驚鴿群,使其免于“痹股之病”的強迫做法,與南方漁民進城販賣活魚的措施相同,都要在魚桶里放進一條吃魚的魚,唯其別的魚怕被“追殺”,就得閃避,就得逃脫,就得不停游動,這樣,可以保持長時間的鮮活狀態(tài)。看來,制造緊張,制造不安,制造恐懼,制造痛苦的所謂“窮”,也是激活人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所謂“工”的過程。
圖片發(fā)自簡書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