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內在身體
一旦人類被小我思維所操控,就會出現精神失常。一切的不和諧都是因為人類的精神失常導致的。比如身邊出現的恐懼、絕望、貪婪和暴力,人類之間的相互沖突以及人類對別的物種的殘忍傷害。
如何找到自己的內在身體?我們的肉身只是一個外殼(皮囊),在這個外在的形式下面,我們是與一些非常廣大、非常浩瀚、非常神圣的東西相聯系的,那是我們無形的本質,我們要通過內在身體聯結到我們的本質。首先要與內在的身體聯結:將注意力從思維中直接轉移到身體內,這樣可以感受到那個內在無形的能量場,它就是代表你肉身生命力的本體。注意力越集中,感覺就會越強烈、越清晰,會覺得體內的每一個細胞都變得更有活力。
與內在身體永遠聯結可以迅速改變和深化我們的生命,關鍵是要時時刻刻地去感受它。如果盡可能多地將注意力集中在身體內部,就可以安住于當下,而不會在外界迷失,也不會在思維中迷失自己。當我們專注于做某一件事的時候,可以將大部分注意力集中在正在做的事情上,同時留一些注意力在我們的內在,盡可能的感受內在身體。比如我們在讀一本書的時候,集中精力理解書中的內容,同時從我們的內在感受身體,把它當作單一的能量場來感覺,就好像是在用整個身體閱讀一樣。
當我們深深扎根于體內時,成為我們思維的觀察者,我們會很容易進入當下時刻,不管外界發生了什么事情,任何事情都不會動搖我們。當我們遇到麻煩、失落或被激怒時,請立刻將注意力集中在我們內在身體的能量場上,我們的意識會從思維中撤離,我們會立即變得寧靜并進入當下時刻。任何延誤都會讓心理條件反射出現,并將我們控制,我們可能會像往常一樣失去理智地反擊或者暴怒。
在進入我們內在身體時,請將我們的注意力放在我們內在的情緒上,只是觀察這些情緒,全然地感受它,承認和接受它的現狀。傾注全部的注意力才意味著接納。情緒是有生命的,當我們沒有將注意力放在它上面的時候,它可能會在我們體內存在幾天或幾周,甚至引發痛苦。將我們的注意力放在我們情緒的感受上,檢查內心是否有怨恨,如果有,說明我們沒有寬恕,一旦我們認識到憤恨除了加強我們錯誤的自我感覺之外別無用處時,我們就會自然地寬恕。如果不寬恕,我們唯一的選擇就是痛苦和受難,甚至生病。耶穌說“在你進入寺廟之前,請寬恕”,同樣的,在進入我們的內在身體之前請寬恕。
作者認為,多練習對內在身體的覺知有益健康。首先,能大大減緩身體衰老的速度。其次,加強我們的免疫系統。不僅我們的身體免疫系統會得到加強,我們的精神免疫系統也會得到提升。后者可讓我們不受負面消極情緒的影響。如果我們需要加強免疫系統,作者提出了一個有效的、類似用X光掃描身體的冥想練習方法~用注意力輪流集中在身體的不同部位,尤其是我們感覺到快要生病時特別有效。當我們發現難與內在身體連結,總是被外在思維打擾時,我們可以先把的注意力集中在我們的呼吸上。有意識的呼吸,本身就是一種強而有力的冥想方式,它將會逐漸使我們與我們的身體相連結。
第七章 進入未顯化狀態的大門
“未顯化狀態”是這本書中的另外一個關鍵詞。能夠進入這種無形的領域就是真正的解放。這是生命因分裂演化而造成多樣性之前的那種無差別狀態,作者稱之為未顯化的狀態——萬物的無形源頭,眾生的內在存在。未顯化對應顯化,如同寂靜對應聲音、空間對應物體。聲音源于寂靜,窗外的汽車聲、電視的聲音、空調的聲音等等不停的傳入耳朵,在這些聲音的背后是寂靜,我們要將注意力集中在寂靜上。各種物體以及人類存在于空間中,而空間就是無物,所有物體的源頭都是無物(空間),物體在無物(空間)中延展,我們不能總是關注無物(空間)中的物體,而是將注意力放在無物上。寂靜和無物都屬于未顯化狀態,
作者建議在日常生活中多練習,將注意力部分放在內在身體上,特別是當我們與人交往或者與大自然接觸時,請感受我們體內深處的寧靜,將我們體內的大門打開。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保持對未顯化狀態的覺知,這是一種無論發生什么都不會消失的寧靜。我們將成為未顯化和顯化、上帝與世界之間的橋梁。這就是所謂的開悟:一種與源頭的聯結狀態。
怎么進入這種未顯化狀態?作者指出了幾個進入的大門:無夢睡眠、進入當下、停止思維活動、臣服、感受寂靜、感受空間。如果我們有意識地與未顯化狀態聯結,我們將會珍惜一切顯化和未顯化狀態下的每一個生命形式,并認識到每種生命形式最終會消失,世間一切都不是那么重要,用佛陀的話說就是“你已經到達了彼岸”。用耶穌的話說就是“你已經征服了世界”。